理论教育 赋能贫困群体市场对接,实现治愚战场胜利

赋能贫困群体市场对接,实现治愚战场胜利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教育和培训,增强贫困个体对接市场能力。教育是国家的百年大计,农业、农民、农村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农民文化的现代化是制约农村政治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的教育状况直接影响到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与否。中国农村的反贫困,仍要以产业发展为主要支撑,为此就需要提升贫困地区各经营主体的综合经营素质,将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引入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谋取发展。

赋能贫困群体市场对接,实现治愚战场胜利

通过教育和培训,增强贫困个体对接市场能力。教育对反贫困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学界和政策决策者的共识,教育扶贫是改变贫困地区贫困现状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也是改变贫困家庭面貌的重要手段,教育扶贫对于全面扶贫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教育是国家的百年大计,农业农民农村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农民文化的现代化是制约农村政治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的教育状况直接影响到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与否。[10]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人们对于自己的后代充满期待,希望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将教育作为能够改变命运的最重要通道,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够有所作为,从此告别自己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即便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也心甘情愿。但农村教育资源比较稀缺,教学环境和师资配备尚比较薄弱,是造成农村人口不断外流的首要因素[11],也是贫困文化滋生的首要因素。

在贫困地区,人力资本状况的改善,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文盲比例降低;其次是人均受教育年数明显增加;再次是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提升。

基于前文的分析与讨论,本书对教育扶贫的建议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布局

从当前的教育资源布局上看,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基础性教育,即高中阶段以下的教育基本都是在本地完成,本地教育的主要投入在小学、初中和高中,而高等教育主要由中央政府进行统筹提供。因此,在统筹城乡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应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建设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包括加强学龄前儿童教育资源投入,提高教育体系的包容性,使教育以及其他公共服务能够充分覆盖流动儿童,不仅使得贫困地区的学龄儿童能够“有学上”,而且能够做到“多上学”“上好学”。其中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和提升职业教育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益贫性,可以通过国内优质学校进行对口帮扶贫困地区的薄弱学校等各种方式,促进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

(二)充分实施贫困家庭子女教育保障

通过实施专门的扶持政策,保障贫困家庭的子女能够接受教育机会,不因各种原因失学辍学,使其“应学尽学”,不仅仅能够保障其义务阶段的教育的参与率,也要极力保障其参与三年学前教育以及免试中等职业教育等,从而延长其有效受教育年限,提升文化素质水平。(www.daowen.com)

(三)推进贫困农户的各种培训体系建设

在对贫困县扶贫资金投向对贫困发生率的实证分析中,我们已经得出,通过加强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因此,应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使其成为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针对贫困农户的教育培训是为了消除其在技能、精神和文化上贫困,因此要根据地区产业发展需要,深入发掘和引导农民培训需求,不仅仅为他们提供狭义上的技能培训,而且也要提升其落后的综合素质,以此保障其所从事的产业能够持续稳定地经营。

中国农村的反贫困,仍要以产业发展为主要支撑,为此就需要提升贫困地区各经营主体的综合经营素质,将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引入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谋取发展。我国贫困地区基本都是农作物产区,农业是贫困地区的主要产业,但贫困地区农业存在专业化水平不高等特点,且具有“大生产、小规模”特征。除此之外,农业发展受到交通运输条件、气候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的统计数据可知,我国农民工总量高达2.82亿人。农民工数量的庞大并不是由农业从业人员过剩导致的,而是由于农业收益太低导致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不愿意留在农村,相反,农业从业人员中大量缺乏青壮年劳动力,同时农业相关的技术型人才也大量短缺。在农业从业人员中,实用人才仅仅占到1.5%,受过中等及以上教育的人员仅仅占到4.3%,绝大部分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还停留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在农业收益过低的大背景之下,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前往城市从事非农生产经营活动,这导致农村农业从业者基本为老人以及妇女,严重限制农村新型农业的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农业出现巨大变革,具体体现在生产经营方式、组织方式以及投入方式上,农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急需提高,并且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的问题也需要解决,必须激发出农业的生产活力并提高农产劳动力的素质才有效推动农业的发展。在农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这一问题的解决上,可以通过现场辅导、远程教育科技下乡、座谈会等形式开展农业职业教育,以此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在农业生产规模较小这一问题的解决上,可以通过在龙头企业、专业大户以及合作社等开展讲座和实训,使得更多的农业从业人员掌握规模化生产的经验和方法,引导其开展规模化农业生产。

当前我国特色现代农业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养。前者意在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后者重在解决“如何种地”和“如何高效和竞争力地发展产业”的问题,两者只有相互融合、有机联动,才能有的放矢、相得益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