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打造贫困农户的主体形象

如何打造贫困农户的主体形象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社会发展史中可以认识到,人类生活需求包括物质生活需求和精神生活需求两部分。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扶智是扶贫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保障贫困地区的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有利于避免贫困代际传递。因此,必须重视贫困个体的主体塑造。图8-3贫困人口主体塑造的路径模式贫困个体的主体塑造的路径如图8-3所示,下面将相关建议陈述如下:

如何打造贫困农户的主体形象

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贫困人口最重要的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是最有效的投资。在过去中国农村的反贫困历史实践中,之所以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减少贫困人口,也与人力资本的投资有巨大的关系,正是通过人力资本的大规模投资,使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贫困人口的减少过程实际上就是贫困人口人力资本增加的过程,这一过程中贫困人口的能力得以发挥。[6]

挪威的经济学家斯泰恩·汉森提出,在面临贫困危机时,是各种不同的动因以及政治文化的全部总和决定人民如何做出长期安排,在土地保护、新型作用要素、新技术、资本设备和教育等方面进行哪些投资……教育和职业培训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相互关联,这是内部增长理论的核心。人的数量不是分析的主要变量,含义更广的变量是我们可以称之为人力资本或我们的知识的总和。[7]瑞典学者冈纳·缪尔达尔也明确提出反贫困需要将个人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提出:主要的东西就是援助,它部分是根据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福利中制定的社会政策原则来提供的,没有任何地区、任何人的生活水准应在一个国家的最低水平线以下,所有的个人都应当有公平的机会去改善他们的命运,这被认为是当然的……国际社会也应当为提高贫困国家的生活水平做出贡献,如果这些援助被用于提高营养水平,用于卫生和教育设施,从更长远来看,这将是对发展最有成效的帮助。[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社会发展史中可以认识到,人类生活需求包括物质生活需求和精神生活需求两部分。脱贫致富的过程就是贫困地区创造物质文明的过程,贫穷并不是社会主义,单纯的生产力高度发展也不能完全理解为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应当是生产力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真正的脱贫致富应当是人民过上富足的生活并且拥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9]。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扶智是扶贫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保障贫困地区的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有利于避免贫困代际传递。

贫困人口是扶贫工作的主体,在我国政府实施的农村反贫困战略中,虽然也一直强调贫困人口的自力更生,并通过扶贫开发形成贫困人口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但在长期实践中发现,扶贫工作更多的表现为自上而下的行为,贫困人口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体现在劳动力的投入以及资金的筹集上,而其长期积累的乡土知识体系、主观能动性和发展决策权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掘,政府扶贫开发工作的单向性使得扶贫开发工作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大打折扣,甚至有的时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贫困个体的主体塑造。(www.daowen.com)

图8-3 贫困人口主体塑造的路径模式

贫困个体的主体塑造的路径如图8-3所示,下面将相关建议陈述如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