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农村反贫困的PEST分析及对策建议

中国农村反贫困的PEST分析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农村反贫困面临国内外新的历史形势和新的环境,有利的环境因素和不利的环境因素兼而有之,机遇和挑战并存。表8-1中国农村反贫困的PEST分析矩阵短板就是潜力,差距也是机遇。中国农村反贫困最重要的制度优势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农村反贫困战略的成功实施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面对当前中国农村的反贫困态势,主要面临的挑战有:第一,贫困人口的规模仍然较大。

中国农村反贫困的PEST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国情所决定的。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制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的因素众多。在脱贫攻坚这一目标的实现上,不仅需要面对传统的深层次矛盾,还需要应对新的挑战。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冲刺阶段,只有更坚定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合理的措施,才能够保证目标的实现。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农村反贫困面临国内外新的历史形势和新的环境,有利的环境因素和不利的环境因素兼而有之,机遇和挑战并存。

根据中国农村反贫困的PEST分析(如表8-1),我国农村反贫困面临的机遇是:1)中央政府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为现阶段的农村反贫困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2)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为农村反贫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3)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自食其力、扶危济贫等传统美德,为中国农村反贫困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文化氛围;4)农业产业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促进了中国农村反贫困模式的多样化、科学化,也为新阶段的中国农村反贫困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表8-1 中国农村反贫困的PEST分析矩阵

短板就是潜力,差距也是机遇。反贫困的过程,是补短板、减差距的过程,是挖掘贫困地区潜力和后劲的过程[2]。中国农村反贫困最重要的制度优势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农村反贫困战略的成功实施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国家权力的统合是效率的前提,中国政治的秘诀在于:政治组织依据精密组织原则设立,分工明确、灵活多样,这有效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贯穿在整个政治组织之中,使得现代社会中所存在的弊端得以消除,保证政治体制的高效性和灵活性。[3]

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政府发起了全国性的农村反贫困运动充分体现出了中国的制度优势,主要表现在:

第一,可以充分调动社会资源集中实施反贫困战略。邓小平曾指出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优势之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调动并将社会资源集中在具体事务中,从而实现办大事、办难事的目标。反贫困一直以来都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我国政府将其视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各级政府在反贫困中做出巨大努力。在国家层面上,各级反贫困相关机关和单位得以设立,如国务院扶贫办公室,省、区级扶贫办等,形成一套完善的扶贫工作领导机构。在民政部门,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和医疗救助制度,投入大量救助资金,保障了农村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合理的组织安排将有效保障机构的权威性,使得扶贫政策得到落到实处并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显著的扶贫效果。

第二,各级政府具有高效率的执行力,从而推动各项反贫困措施的实施。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高效发展至关重要,只有保证发展的高效性,才能够保证国泰民安。我国的制度安排建立在集权和赋权的基础上,这有效保障政府决策执行的高效性,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制度安排的优势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www.daowen.com)

第三,可以充分协调各方社会资源,促使其积极参与到农村反贫困的事业中。在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对此,发展中国家需要对国家的一体化发展、均等化发展引起高度重视。为保证政策资源的合理配置,社会发展的均等化,必须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领导体制,有利于推动国家的整合。在理论层面上,当前我国的制度安排在城乡差距缩小、区域发展均衡上具有积极作用,具体表现为区域发展中党政干部的跨区域协调等。

第四,保持各项反贫困措施连续性执行,实现贫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农村的反贫困事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依靠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组织坚持不懈的努力,连续性在农村反贫困事业中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是坚定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建设以及国家意志能够得以贯彻和执行,这充分体现出我国制度安排的优越性。正是在政府持续多年反贫困战略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扶贫策略,逐步推进,从初期的区(片)到县,逐步推进到村。目前,国家调整扶贫开发战略,由“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精准扶贫”把反贫困全面推进到贫困家庭,从而取得了连续性的巨大扶贫成就。

面对当前中国农村的反贫困态势,主要面临的挑战有:

第一,贫困人口的规模仍然较大。虽然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贫困发生率降低,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依然具有庞大的数量,当前农村贫困人口仍有3000多万。为达到2020年全面小康的目标,每年的扶贫任务量极其巨大。当前我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并呈现出向中西部地区、高寒山区、少数民族地区聚集的趋势,而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等各种因素的限制,这些地区的反贫困难度越来越大。

第二,脱贫攻坚的成本越来越大。就当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以及贫困发生率的下降趋势来看,下降趋势逐步放缓并呈现出边际递减效应,这为扶贫开发工作提出更严峻的挑战。从长远和全局看,我国农村的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存在,在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地区和行业之间的贫富差距仍然比较大。现有的贫困人口多是农村反贫困的“硬骨头”,这些人口或受制于恶劣的自然环境,或因能力不足等原因,脱贫难度大,而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转型,对信息的掌握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更高,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外部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了优势,造成剩余的贫困人口脱贫成本更高。

第三,农村人口返贫的压力增大。中央政府最近几年开展的脱贫攻坚战略实施,给各级政府施加了巨大的压力,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各地持续实施了一系列的战略措施,取得了巨大的反贫困成就。但是,相当一部分地区并没有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列为政策关注的核心,这导致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下滑趋势,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出现瓶颈,部分农民在获得工作后再一次失去工作,由此将造成已经脱贫的农户返贫压力增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