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积累不足

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积累不足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该统计表格中可以看出,广大的农村地区长期受制于教育资源匮乏的状态,造成贫困人口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机会。家庭的贫困代际传递与“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并非相同。[10]此后,美国有一位学者于1956年提出了和“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类似的“低水平收入陷阱”理论,这两种理论都是以国家或区域为研究对象,其研究再一次论证了资本投资不足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因素。

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积累不足

(一)贫困农户的受教育程度低

在我国农村贫困地区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教育设施落后,办学条件差。例如本书从政府提出的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目标角度进行统计,根据教育部数据,截至2015年中期,全国2195个县区中,仅有804个县区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占比仅为27.58%,而中西部农村地区仅有低于20%的县区能够实现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见表4-2中的统计数据)。从该统计表格中可以看出,广大的农村地区长期受制于教育资源匮乏的状态,造成贫困人口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机会。

表4-2 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县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邬志辉.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5[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42.

由于贫困户生活困难,无力支持子女上学,适龄儿童失、辍学率比较高,青壮年的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文化素质相对落后。表4-3分别为2000年和2004年相关统计数据。

表4-3 儿童在校率和成人文盲率(2000年和2004年)

数据来源:刘坚.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成就与挑战——《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期评估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538.

通过表格4-3,可以明显看出贫困农户的各项文化教育指标均大幅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使得贫困农户的劳动力文化程度呈现极低的状态,如表4-4所示,贫困农户中的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比例达到了20%左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多,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有比例也极低。

表4-4 劳动力文化程度构成(2000年和2004年)

备注:刘坚.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成就与挑战——《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中期评估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539.

由于贫困农户的受教育程度低,极易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形成恶性循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经济学家们开始研究贫困的代际传递问题,即认为家庭行为是贫困的代际传递工具,贫困在家庭的传导下,一代一代的循环。通过广泛的研究结果表明: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儿童比出生在非贫困家庭儿童,在长大后将有更高陷入贫困的可能性。刘易斯在其研究中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认为贫困的代际传递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的经济特征和心理特征,如受教育程度较低,经济境况较差,社会参与不足,或长期未受到家庭之外社会资源的补充,这些都会是导致贫困代际传递的原因……家庭的故步自封,会导致成员间产生极其稳固的互依、互信关系,如此上一代所坚持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习惯等都会得到年轻一代的继承,这些都为贫困的代际传递提供了保障。[9]

图4-2可以表示一个家庭的贫困代际传递的典型示范。(www.daowen.com)

图4-2 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示意图

通过以上的家庭贫困代际传递图,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一个反贫困的措施,都必须以把穷人纳入和看作是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作为前提和目标,即必须要改变穷人,给予其赋能,使穷人和主流社会的成员一样思考、一样行动,并打破以上循环,改进家庭行为,具体行动可包含:第一要改变贫困人口家庭中父母的行为方式;第二社会要对儿童补足父母对其投入的欠缺。

家庭的贫困代际传递与“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并非相同。“贫困的恶性循环”是基于国家的层面来阐释贫困的代际传递的,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学者为美国的格拉纳·纳克斯,1953年,该学者在其撰写的《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这部著作中重点针对发展中国家长期贫困的致因展开了全面阐述,该学者指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供给主要呈现出“人均收入水平低—人均储蓄水平低—资本形成效率不高低—生产效率不高—产出水平不高—收入水平不高”恶性循环的特点,而其需求方面则呈现出 “低收入—缺乏足够的投资吸引力—资本形成效率低—生产率低—收入水平低”的恶性循环特点,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方面所面临的这种恶性循环状态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10]此后,美国有一位学者于1956年提出了和“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类似的“低水平收入陷阱”理论,这两种理论都是以国家或区域为研究对象,其研究再一次论证了资本投资不足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因素。同时,该学者在研究中也充分突出了储蓄和资本积累对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重要作用,[11]这也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家庭的贫困代际传递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贫困地区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薄弱,农户健康状况不佳

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字,在2010年的扶贫重点县农户中,参加新农合的农户比例虽高达93.3%,但与全国的平均水平98.7%比较,低了5.4个百分点,人均报销医疗费仅为13.8元,占人均医疗费支出的7.7%,也与全国平均水平的27元比较,低了近一半。如表4-5所示:

表4-5 全国扶贫重点县农户参加新农合统计(2002—2010)

续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2011 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34.

由于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条件的约束,贫困地区人口的健康状况非常不乐观。如在老区的国家级扶贫县,健康人口的比例相对较低,2008年的统计数字表明,生病时不能及时就医的人数占调查总数的9.4%;在有病不能及时就医的农户中,经济困难、无力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是主要原因,占比达54%,其次是医疗点少、医院太远,占比达34.7%。具体统计数字如表4-6所示:

表4-6 老区贫困县医疗条件及农户健康情况(2007/2008)[12]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