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现行农村贫困标准的瓶颈问题

现行农村贫困标准的瓶颈问题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农村的反贫困实践中,贫困标准是重要的关键词,对于划定援助范围、确定援助对象和评价减贫绩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其权威性是显而易见的。把这两方面的精粹进行综合,在判断贫困标准时,要根据社会标准,且得到大家广泛认可的,从而得到生活最低需求的“清单”。

现行农村贫困标准的瓶颈问题

在中国农村的反贫困实践中,贫困标准是重要的关键词,对于划定援助范围、确定援助对象和评价减贫绩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其权威性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现行的农村贫困标准仍然具有如下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

第一,现行贫困线作为一个经济指标,不能反映出非经济因素。在实践中,当按照确定的贫困标准划定贫困人口贫困地区时可能导致实际结果并不全面和客观。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影响贫困的因素除经济因素外,还有非经济因素的作用。在本书作者走访贵州云南等贫困地区时,就发现有些村庄的村民由于外出务工收入等原因,可以获得较高的人均纯收入,但事实上这些村庄却是远近闻名的穷村和乱村,其交通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处于完全的非整合和匮乏状态,而这种社区性的贫困往往比经济收入的不足更为可怕。另外,对于严格按照贫困标准测定收入时,对于在标准线上下浮动幅度较小的贫困农户、对于有子女而子女未能尽到赡养义务的老年人的收入判断上也充满着争议,这些都可能影响到反贫困工作的公平正义

第二,现行贫困标准更强调收入指标而不重视支出,在描述现实状况时表现出极大的局限性。例如在走访湘西某贫困地区时,就发现一个共有6户人口的农户家庭,户主常年在外打工,每年可实现5万左右的纯收入,其人均纯收入远高于贫困标准,但因其有双亲赡养,其妻子常年患病,而两位未成年的女儿也需要培养,其支出已经远远超出实际收入,因此该村民家庭是大家一致公认的“困难户”,如严格按照收入标准确定该村民家庭是否为“贫困户”?

第三,贫困线往往是以人均指标作为标示线,则在贫富差距较大的地区将可能导致这样的风险:贫困在平均数字上被认为拉平或化解了,而在事实上仍然存在需要援助的贫困人口。因为在极端值较多的情况下,平均数难以反映数字全面的具体分布情况,即对于那些生活在富人较多的村庄的低收入人群可能会被遗忘在政府反贫困的计划之外。

以上情况表明,现行的贫困标准在识别和解释现实的贫困时表现出了相当的局限性。而这种局限性将影响到实践反贫困工作的公平与正义,也对政府反贫困的权威性提出了挑战。

总结各种论点,本书在进行贫困标准和贫困概念的理解时,做如下归纳:

第一,贫困是一个多元的问题,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和精神等各种角度去进行分析,但主要还是从经济意义上把握贫困标准。

第二,在确定贫困概念时,并不拘泥于“绝对”和“相对”的约束,绝对贫困理论中的“维持生理基本需求”和“必需的家庭预算”等,以及相对贫困理论中公众普遍认可的“对最低生活标准的理解”,都是对理解贫困标准的内涵有用的,都可以作为制定贫困标准的依据。把这两方面的精粹进行综合,在判断贫困标准时,要根据社会标准,且得到大家广泛认可的,从而得到生活最低需求的“清单”。

第三,贫困概念具有动态性,从纵向看,贫困是一个历史范畴,虽然在某个年度或若干年份它是静态的,不变的,然而在一定时期中,它属于动态不断变化的,而且变化的具体速率大小是通过经济发展的速度大小以及公众理解的关于最低生活的概念的具体变化来决定的。从横向看,贫困具体的标准有所不同,主要是由国家或者地区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而定,由于各个地区的差异,因此很难用一些固定不变的标准和指标加以评定。

【注释】

[1]谭诗斌.现代贫困学导论[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118.

[2]杨立雄,胡姝.中国农村贫困线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7.(www.daowen.com)

[3][美]马丁·沃瑞林.贫困的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0.

[4][美]阿玛蒂亚·森.贫困与饥荒[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41.

[5]周彬彬.向贫困挑战——国外缓解贫困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

[6]王小林.贫困测量:理论与方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26.

[7]Ravallion M.,S.Chen and P.Sangraula,Dollar a Day Revisited[J],World Bank,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4620,2008.

[8]王小林.贫困测量:理论与方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43.

[9][美]阿玛蒂亚·森.贫困与饥荒[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8.

[10]叶普万.贫困经济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3.

[11]谭诗斌.现代贫困学导论[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66.

[12]Alkire S.,A.Conconi,et al,The Global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dex(MPI):5-year methodological note[J],OPHI Briefing,2016:37.

[13]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2016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3.

[14]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2016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