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经济学中贫困概念对研究的启示

经济学中贫困概念对研究的启示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贫困进行研究时,始终绕不开经济学。通过以上分析,经济学对贫困的概念解释可以给出我们如下启示:第一,在经济学领域,非常强调客观因素对贫困形成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学中对贫困概念的各种解释包含了宏观生产要素禀赋、经济结构运行的分析,也包含了对微观个体的个人收入分配行为的分析等,这也成了学者们对贫困研究中的主要出发点。[18]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不同。

经济学中贫困概念对研究的启示

对贫困进行研究时,始终绕不开经济学。通过以上分析,经济学对贫困的概念解释可以给出我们如下启示:

第一,在经济学领域,非常强调客观因素对贫困形成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在古典经济学领域,马尔萨斯、李嘉图等学者就提出,土地报酬存在递减规律,这也让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之间产生危机。比如说,马尔萨斯就提出以下命题:土地生产力与人口繁殖水平存在不平衡,但是自然法则需要获取平衡结果。[16]这一命题存在三个前提:第一,制约原理。就是说生活资料会限制人口增长;第二,增值原理。也就是说生活资料的增长,也必然带动人口增长,除非采取强力抑制措施;第三,均衡原理。对人口增长进行限制的这部分力量主要来自贫困、道德节制以及罪恶,即由于贫困的原因,也可能将限制人口数量的无限增长。

马尔萨斯的这一理论,阐述了人口的增长是一种自然状态,贫困可以对人口增长起到抑制作用,然而贫困并不是引起人口增加的本质原因,而且是结果,贫困可以起到自然抑制作用,二者相互交替,就形成了人口先增长、后衰退的循环过程。

第二,从经济学层面出发,生产问题实质上是各种生产要素在可供选择的竞争性用途上进行有效配置的问题。对于生活在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来说,其生产的问题也可以具体表述为如何将他所拥有的生产性资源(劳动力、土地、资金)在农业与非农业之间进行最有效率的配置。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学中对贫困概念的各种解释包含了宏观生产要素禀赋、经济结构运行的分析,也包含了对微观个体的个人收入分配行为的分析等,这也成了学者们对贫困研究中的主要出发点。(www.daowen.com)

第三,由社会的客观演变规律可知,商品经济若发展不充分,那么生产就无法实现社会化,但若不开展社会化的大生产,就不可能实现全民富裕。为解决贫困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不管哪个地区或国家,以及采用哪种社会制度,其经济发展过程必然会经历从自然经济逐渐转变成商品经济的过程,需要经历原始资本的积累阶段。[17]

马克思认为,资本的原始积累,其实就是将工人和生产资料强制分离,少数人迅速掌握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并将其转变成资本。被称作原始积累,主要是因为该积累过程的发生在确定资本生产方式以前,并非资本主义的积累过程。通常而言,资本主义的积累过程,指的是资本主义已经明确了生产关系,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剩余价值,并将其转变成资本。能够看出,原始积累不是资本主义明确生产关系以后产生的结果,其实是以原始积累作为出发点,从而确定生产方式。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其必然会经历原始积累这一过程,虽然可能每个国家采取的积累方式存在一定差别,但都拥有相同的本质,都是利用暴力措施,将生产资料与工人相分离,由资本家来掌握财富与生产资料。站在这一角度来分析,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其实是对工人进行暴力掠夺,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对抗性。[18]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不同。我们这里所说的资本原始积累,指的是从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一个特殊阶段。在这阶段中,必须要将以前那种分散的、落后的、停滞的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的大生产,从自然经济逐渐转变成商品经济,唯有经历上述两大转变,那么才可以做到资本的原始积累,使物质能量迅速累积,才有可能顺利解决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