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贫困的阐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贫困的阐述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对古典的经济学财富观念进行了批判性地吸收,并赋予了其科学的内涵。而从贫困发生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视野来看,马克思最早对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系统而科学的论述。其次,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聚集财富和无产阶级累积贫困的对抗性与二重性。所以,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主导下必然会产生贫困与失业[14]。马克思关于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科学论述,至今也一直是指导经济学者研究贫困问题的重要依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贫困的阐述

马克思对古典的经济学财富观念进行了批判性地吸收,并赋予了其科学的内涵。他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运用阶级分析法,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同时提出了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而从贫困发生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视野来看,马克思最早对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系统而科学的论述。同时,他也提出了关于财富的含义,以及相对贫困、绝对贫困的研究分析法,认为绝对贫困的衡量指标为劳动力价值,而相对贫困的衡量指标为社会发展程度,从而对后期经济学家研究贫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首先,马克思认为财富的定义是建立在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的,他详细分析了商品的二重属性的辩证关系,将商品财富视为物质财富和抽象财富的统一。他从商品的自然形式角度,将商品本身,即使用价值或财物本身定义为财富的物质内容或物质财富,提出了“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概念。而从商品的价值形式角度,将商品在交换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东西(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交换价值定义为商品价值,他认为价值是购买力本身和抽象财富本身,而货币正是抽象财富的物质代表,是抽象财富的物质存在。正是马克思对财富的这一定义,对斯密、李嘉图和萨伊等关于财富的理解片面性进行了纠正。同时,他反复强调劳动和自然物质相结合才能创造物质财富,而财富的表现形式在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形式是不同的,“抽象财富”是一个历史范畴

其次,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聚集财富和无产阶级累积贫困的对抗性与二重性。他提出,资本主义的生产本质其实就是获取剩余价值,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劳动,无偿占据工人剩余价值,马克思认为这就是雇佣劳动制下必然会发生的事情。而通过不断剥削剩余价值,将这些价值转变成资本,然后再次扩大生产规模。这一过程也必然会导致以下结果:资本家积累大量财富,而无产阶级却越来越贫困。通过分析该现象也可以得知,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存在双重性,也就是不仅创造财富,同时也产生贫困,在积累资本的同时也累积贫困。所以,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主导下必然会产生贫困与失业[14]。同时他还提出,资本主义制度也是导致无产阶级越来越贫困的本质原因,只有改革旧制度,并构建新制度,才可以做到反贫困。(www.daowen.com)

对于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马克思提出,资本的积累规律导致了工人阶级的贫困化。其“绝对贫困”的含义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被侵占了生产资料与劳动资料的工人,虽然比较自由,但是只拥有劳动能力;二是指雇佣劳动制下,工人工资通常配不上自身付出的劳动力,伴随资本不断积累,这一情况也会越来越恶化。而“相对贫困”同样有两重含义:一是工人相对工资降低;二是指工人所得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下降。马克思关于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科学论述,至今也一直是指导经济学者研究贫困问题的重要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