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市金融业发展概况
2017年,北京市金融运行整体平稳,信贷增速保持较快水平,金融降杠杆效果显著,机构改革继续稳步推进,服务水平显著提高,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银行业
【银行业金融机构平稳发展,收益水平有所提高】2017年,北京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同比增长2.8%,增速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6.7%,增速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2017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同比减少44家;法人金融机构数量比上年增加2家;银行支付业务快速发展,2017年末银行卡发卡量累计达到2亿张,全年新增2405万张。
【人民币存款增速持续回落,外币存款增速有所提高】2017年,北京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3.9%,比上年同期低3.4个百分点。外币存款全年新增额高于往年,2017年,北京市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5.9%,比上年同期高6.5个百分点。
【本外币贷款增速保持较高水平,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持续加强】2017年,北京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1%,比上年高0.3个百分点,增速自1月6.6%升至6月11%后有所回落。重点领域贷款增长强劲,北京市金融机构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30.6%、19.4%、19.2%。小微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9%,增速较大型企业高5.2个百分点。
【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平稳运行,外币存贷款利率波动明显】2017年,人民币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整体呈增长态势,其中,8月达到年内最高值5.08%,创2015年11月以来新高,但总体看,贷款利率仍明显低于全国总体水平。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稳中有降,定期存款利率触底后小幅反弹。美元存款利率同比上升,美元贷款利率涨跌不一。
【信用风险抵补能力较强,各项监管指标满足要求】2017年,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0.37%,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法人银行类金融机构拨备覆盖率297.33%,同比提高18.14个百分点,信用风险抵补能力较强。法人银行类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13.77%,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流动性比例50.73%,同比下降5.04个百分点;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2.31%,同比下降0.75个百分点。
【人民币国际结算能力不断增强】2017年,北京地区跨境人民币结算1.49万亿元,业务笔数13.04万笔。自2010年6月23日试点启动至2017年末,跨境人民币收付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已达201个。2017年,北京地区经常项目人民币收付5695.2亿元,资本与金融项目人民币收付9247亿元。2017年末,已有104家跨国企业集团开立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专用账户,累计归集跨境收入1354.9亿元,累计跨境支出1155.6亿元;北京地区银行已经与境外87个国家和地区的 823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
【证券期货机构数量稳步增长,上市及改制进程有序推进】2017年,北京市辖内法人证券公司18家,法人期货公司19家,法人基金管理公司19家,均与上年相同;证券营业部477家,期货分支机构102 家,分别比上年增加55家和7家。证券公司从业人员10979人,比上年增加590人;期货公司从业人员2969人,比上年增加157人。2017年,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A股上市,国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证券公司营业收入下降,期货公司抗风险能力增强】2017年,北京市法人证券公司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5.1%;净资本比上年末增加84.9亿元;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2%;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期货公司抗风险能力增强,盈利能力提高。2017年,辖区期货公司总资产同比减少1.4%;期货累计代理交易额41.5万亿元,比上年减少14.2%。净利润比上年增长26.1%。法人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基金年末资产净值同比增长12.3%。
【“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稳步增长,股票融资总额下降】。2017年,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总数11630家,比上年末增加1467家;总股本和总市值同比分别增长15.5%和21.8%;挂牌公司共实现股票融资1336.3亿元,同比下降3.9%。其中,北京辖区共有挂牌公司1618家,占全国总数的13.9%;共有创新层企业232家,占全国总数的17.2%;股票融资金额276.1亿元,同比减少19.5%。
(三)保险业
【保险行业稳步发展,市场秩序显著好转】截至2017年末,北京共有保险总公司46家。其中,财产险公司16家,人身险公司30家;保险销售从业人员16.3万人。全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7.3%;累计赔付支出同比减少3.2%;保险深度7.1%,同比下降0.3 个百分点;保险密度9085.3元/人,同比增加617.5元/人。在监管严背景下,不正当竞争乱象有所缓解,保险市场秩序显著好转。
【财产险、人身险业务平稳发展】。2017年,财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0.7%;累计赔款支出同比减少6.8%。其中,车险业务和非车险业务保费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1%和 24%。2017年,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4%;非保险合同业务本年新增交费同比减少62.5%。
【保险业社会服务范围扩大】2017年,京郊政策性旅游保险、露地蔬菜气象指数保险等创新险种试点稳步推进;西城区食责险试点工作有序开展。2017年,安全生产责任险累计投保企业3.4万家,提供风险保障1875亿元。新农合“共保联办”服务的参合人群达163.1万人。保险公司为“中国制造2025”龙头企业提供质量和责任风险保障97.7亿元。保险机构以债权投资计划形式投资于市重点项目的保险资金规模1582.5亿元。
(四)金融市场
【社会融资规模下降】2017年,北京地区非金融企业社会融资规模8255.3亿元,同比减少5190.8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新增7206.5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87.3%,同比提高47.2个百分点。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合计占社会融资规模 33.7%,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2017年,北京地区企业债券净融资-2747.8亿元,上年为3767.8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958.7亿元,同比减少505.8亿元。
【金融市场交易规模呈收缩态势】2017年,北京地区金融机构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累计净融出资金173.1万亿元,同比下降27.7%;债券现券净买入1.2万亿元,同比增长0.7%。货币市场利率整体上升,信用拆借、质押式回购和买断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 2.7514%、2.8919%、3.1790%,较2016年分别上升58.7、73.4和75.2个基点。
【票据市场运行平稳】2017年,北京市金融机构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同比下降4%,累计贴现票据金额同比下降74.3%,回购式转贴现累计转入票据金额同比增长51.8%。2017年,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同比下降2.5%,票据贴现余额同比下降18.6%,回购式转贴现转入余额同比增长49.9%。北京地区票据贴现和转贴现利率震荡上扬。
【政府债务余额大幅下降】2017年,北京市政府地方债券发行额1070亿元,较2016年减少96.4亿元,其中,置换545亿元,新增525亿元;一般债券361.7亿元,专项债券708.3亿元。按债券发行方式分为定向发行和公开招标发行,发行金额分别为356.5亿元、713.5亿元。
(五)金融服务与金融创新
【银行业机构改革稳步推进】2017年7月,北京市首家民营银行中关村银行正式开业。11月,全国首家直销银行中信百信银行正式开业,开启了“互联网+金融”的新金融模式。北京银行非公开定向发行普通股,提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北京农商银行开展上市“助推”工程,纵深推进IPO工作。
【金融市场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快】2017年,北京市大力推广“债券通”业务,5家在京央企通过“北向通”发行债券融资,金额合计70亿元人民币。绿色债券蓬勃发展,2017年北京地区共发行绿色金融债、绿色企业债、绿色公司债等1900.5亿元,发行额是2016年的3.2倍。资产证券化业务快速发展,2017年北京地区共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2741.9亿元,较 2016年增加944.2亿元。
【推动金融服务改革创新】探索京津冀区域票据交换试点,协同推进三地市政交通“一卡通”和社保卡互联互通。扩大并推广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在北京地区的使用,拓宽境外人民币投资回流渠道。稳妥推进北京市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累计发放经营权抵押贷款1987万元。
(六)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2017年,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网点实现北京16区全覆盖,上线“信用小帮手”微信小程序,便利个人征信服务。创新性实施金融空白村布设金融机具补贴政策,共补贴7家机构962个建设项目,发放补贴资金613.7万元。完成支付系统架构调整,CCPC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大小额支付系统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业务金额居全国首位。北京重点库正式启用,科学调拨发行基金,有效保障辖区现金供应。创新实施分区治理、各区各策,有效提升精准反假币水平。全国率先上线“财关库银”横向联网银行端查询缴款业务、首家试点上线代理支库支出无纸化业务并实现“退更免”业务电子化、首批创新试点电子缴税三方协议网签,国库信息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强化银行卡受理终端安全管理,北京地区金融IC卡累计发行突破1亿张,非接触式受理支持率达到100%。创新开展综合金融知识宣传,将服务和宣传触角延伸至偏远郊区,公众金融素养及金融惠民水平全面提升。
二、天津市金融业发展概况
2017年,天津市金融业认真贯彻落实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步伐,努力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有力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银行业
【资产规模增长放缓,盈利能力下降】2017年,天津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4.9万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较上年下降3.1个百分点;负债总额4.6万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较上年下降3.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延续“双升”走势,2017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672.7元,比年初增加135亿元;不良贷款率1.97%,较年初上升0.22个百分点。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099.4亿元,同比下降5.8%,降幅较上年扩大5.1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净利润378.9亿元,同比下降9.1%,降幅较上年扩大0.5个百分点。
【存款增长趋缓】2017年,天津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0940.8亿元,同比增长2.9%,增速比上年明显回落,比年初增加873.8亿元,同比少增1043.9亿元。从存款结构看,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下降;非金融企业存款和广义政府存款同比少增较多;住户存款略有少增。
【贷款适度增长】2017年,天津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1602.5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比上年有所回落,比年初增加2848.5亿元,同比多增89.1亿元。从贷款结构看,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同比多增,住户贷款同比略有少增。其中,住户贷款项下的中长期消费贷款增加较多,占全部新增贷款的46.4%,但比上年少增。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项下的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较多,短期贷款同比少增,票据融资余额继续下降。信贷投向重点突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本外币贷款比年初增加1048.5亿元,同比多增394.6亿元。小微企业本外币贷款比年初增加885.8亿元,同比多增47.1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本外币贷款比年初增加513.9亿元,同比多增550.3亿元。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比年初增加55.2亿元,同比多增173.3亿元。
【外币存、贷款恢复增长】2017年,天津市外币存款同比增长23.7%,比年初增加35亿美元。其中,境外存款增加较多,非金融企业存款同比多增,住户存款余额下降。外币贷款同比增长14.9%,比年初增加29.7亿美元。其中,短期贷款及中长期贷款均同比多增,融资租赁同比少增。
【表外各类业务增速出现分化】2017年,天津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担保类、承诺类、金融资产服务类、金融衍生品类等四类表外业务余额同比增长13.7%。其中,担保类表外业务减少2.9%,承诺类、金融资产服务类和金融衍生品类表外业务分别同比增长14.5%、18.1%和7.3%。
【存、贷款利率水平基本稳定】2017年,天津市金融机构人民币企业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88%,比上年上升0.06个百分点。全部企业贷款中,对大型、中型和微型企业贷款利率上升,对小型企业贷款利率下降。贴现、转贴现利率上升。人民币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与上年持平。天津市金融机构逐步完善利率定价机制,进一步提高利率定价能力,利率市场秩序平稳,利率水平基本稳定。
(二)证券期货业
2017年,天津市各类证券业机构稳步发展,经营风险基本可控,法人证券公司资产规模有所增加,基金管理公司业务规模有较大幅度增长,期货公司平稳运营。
【法人证券公司资产规模增加风险可控】2017年,天津市法人证券公司资产总额同比增长3.7%;负债总额同比增长7.2%。2017年,各项风控指标高于监管标准的预警阈值,经营风险可控。
【法人基金公司规模和业务结构有所改善】2017年,法人基金公司资产总额比年初增加23亿元,新发基金5只,基金净值同比增长111.8%。
【法人期货公司稳步发展,代理交易规模有所下降】。2017年,法人期货公司资产总额76.7亿元,同比增长14.1%;净资产总额22.1亿元,同比增长14.1%;代理交易额3.4亿元,同比下降12.3%;代理交易量5903.1万手,同比下降35%。
(三)保险业
2017年末,天津市共有6家法人保险公司,57家省级分公司。经营主体保持稳定,资产规模下降,保费收入保持增长,产品、业务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
【资产规模大幅下降,人身险公司资产占主导】2017年,保险公司在津分支机构总资产为1284.9亿元,比年初下降23.4%。其中,财产险公司资产总额为141.2亿元,人身险公司资产总额1143.7亿元。
【保费收入持续增长,保险保障覆盖面扩大】2017年,天津市保险业共实现保费收入565亿元,同比增长6.7%。全年财产保险公司累计签单3616.5万件,同比增长18.2%;人身险公司累计赔款支出12.1亿元,同比增长9.1%。
【财产险业务发展结构优化,赔付显著下降】2017年,天津市财产保险公司车险保费收入105.8亿元,占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收入比重的71.8%,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而信用保险、货物运输保险保费收入明显上升,占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收入比重分别同比上升3.3个和0.5个百分点。全年财产险赔付74.1亿元,同比下降21.5%,其中企业财产险赔款支出同比下降75.4%。
【人身险公司产品结构有所调整,对银邮代理渠道依赖下降】2017年,天津市人身险公司普通寿险实现保费收入206.5亿元,占人身险保险收入比重为48.8%,较上年下降7.9个百分点;分红寿险实现保费收入143亿元,占人身险保险收入比重为33.8%,较上年上升4.2个百分点。从渠道结构看,银邮代理渠道实现保费收入170亿元,同比下降15.7%,较上年下降80.8个百分点。
(四)金融市场
2017年,天津市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货币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量稳步上升,票据融资继续下降。
【间接融资占比提高,直接融资萎缩】2017年,天津市社会融资规模2790.3亿元,比上年少804.2亿元。从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看,一是对实体经济发放表内贷款占比大幅提高,银行业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102.6%,同比上升30.1个百分点;二是表外融资占比较低,银行业机构表外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0.8%,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三是企业直接融资净减少179.7亿元,同比少增1142.4亿元。
【货币市场交易量上升,市场交易以短期为主】2017年,天津市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累计完成信用拆借3455笔,同比上升80.5%;累计金额12842.8亿元,同比上升16.1%。从期限看,市场交易仍以短期为主。隔夜和7天拆借占全部拆借成交金额的84.4%。
【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量稳步增长,债务融资工具产品创新稳步推进】2017年,天津市现券买卖成交金额为41464.7亿元,同比上升35.2%。天津企业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全国首单绿色短期融资券、天津市首单京津冀协同发展债务融资工具。
【票据市场总体呈下降态势,贴现利率上升】2017年,天津市银行承兑汇票余额、票据贴现余额和再贴现余额均比上年下降,金融机构贴现业务整体定价上升。电票覆盖率持续提高,全年办理电子商业汇票承兑业务占全部商业汇票业务的比例较上年提高15.3个百分点。
(五)金融生态环境
【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2017年,天津市出台《天津市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地方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政策支持;率先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企业建立电子信用档案;开展民营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体系建设,对544户农民合作社进行信息采集和评价;编写出版征信知识全覆盖通俗读物——《征信知识伴我行》,为社会公众了解征信、获取征信知识提供读本。
【支付体系稳健发展,支付业务量保持增长】2017年,天津市各类支付系统共处理人民币业务量同比增长13.6%,移动支付业务量同比增长84.9%。服务实体经济实施新举措。启动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加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支付服务普惠性不断增强。业务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化。空头支票行政处罚改革试点成效显著,集中代收付业务调整有序推进,电子商业汇票、RFID票据、支票圈存等创新业务取得新进展。
【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编制《金融消费纠纷处理实务操作指引》,提供有效应对金融消费纠纷的操作指引、处置流程和处理技巧,妥善处置金融消费争议。深入推进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检查和评估,推动金融机构提升业务合规意识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意识。依托“金融消费者权益日”和“金融知识普及月”,通过金融知识宣传作品展播、我的一堂金融课、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品牌创建、绿色金融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广泛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提升社会公众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
三、河北省金融业发展概况
2017年,河北省金融业认真落实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存款增速趋缓,贷款增速平稳,信贷结构继续优化,市场利率小幅上行,金融改革深入推进,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一)银行业
【银行业稳步发展,机构体系更加完善】2017年,河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到7.4万亿元,同比增长8.3%;从业人员达到18万人,增加8000余人;法人机构271个,营业网点181096个。其中,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超过1.6万亿元,占全省银行业资产总额比重达到22%;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到450.7亿元。2017年,全省已开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97家,全省银行业组织体系更加完善。
【存款增量下降,增速总体趋缓】2017年,河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款余额达到60451.3亿元,同比增长8.1%,新增4522.4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60033.0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同比放缓6.2个百分点,新增4519.8亿元,同比少增2442.6亿元。分季度看,存款增速逐季下行。2017年,河北省外币存款余额为64.0亿美元,比年初增加4.1亿美元,同比增长6.8%。
【各项贷款增速平稳,政策调控效果明显】2017年,河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4.3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速同比回落1个百分点;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2891.2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速比上年末回落1.4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5538.9亿元,同比多增338.1亿元。2017年,河北省外币贷款余额达到64.9亿美元,同比增长14.4%,较年初增加8.2亿美元,结束了连续三年下降趋势。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及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
【市场利率小幅上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推进】2017年12月,全省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73%,同比上升0.51个百分点,考虑到通胀率回升,实际利率保持总体平稳。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推进,河北省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运行架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河北省各市、石家庄各县均建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在推进金融机构定价能力建设、维护市场利率定价秩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深入推进】2017年,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推进,截至2017年末,全省125家县级联社完成或启动组建农商银行,其中,已开业农村商业银行43家,筹建中17家。2017年,河北省新设2家非银行金融机构。截至2017年末,全省已开业村镇银行96家,筹建中7家;全省村镇银行县域覆盖率达76%,全省62个贫困县中,有37个县已设立村镇银行。
【银行盈利能力上升,信贷资产质量稳定】2017年,河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利润率为0.90%,同比上升0.02个百分点,净息差同比下降0.05个百分点,连续三年下降。银行业金融机构净利润达到641亿元,较上年增加78.9亿元,结束连续两年下降趋势。信贷资产质量总体稳定。2017年,全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6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29%,同比上升0.09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94个百分点。
【跨境人民币业务稳步推进】2017年,河北省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371亿元,收付比为1∶1.26,收支结构趋于平衡。截至2017年末,河北省跨境人民币累计收付金额达3862亿元,办理结算企业5187家,较2016年新增584家,业务主体更加壮大。“一带一路”沿线人民币跨境使用呈现亮点,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人民币收付金额54亿元,占同期全省跨境人民币收付的15%,较2016年提高6个百分点,覆盖57个国家和地区。
(二)证券期货业
【证券机构稳步发展】截至2017年末,河北省共有法人证券公司1家,证券分公司26家,新增6家,证券营业部255家,新增31家。2017年末,投资者证券账户数为1088.1万户,同比增长20.0%,全年实现证券交易额4.3万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2017年,河北省证券经营机构营业收入20.6亿元、净利润4.4亿元。
【期货机构业务收入有所下降】截至2017年末,河北省共有法人期货公司1家,期货营业部36家。2017年,全省期货营业部全年营业收入和手续费收入分别为6615.9万元和5665.0万元,同比分别下降0.9%和5.5%。
【上市公司数量增加】截至2017年末,河北省上市公司共计56家,较上年增加4家。其中,主板上市公司36家,中小板10家,创业板10家;在沪深两市挂牌交易的股票57只,总市值8308.1亿元。2017年,上市公司境内直接融资总额278.2亿元。截至2017年末,新三板挂牌家数达到241家,较上年增加46家,实现融资21.8亿元;境外上市公司49家,较上年增加3家,融资18.4亿元。
(三)保险业
【分支机构数量增加,保费收入保持较快增速】2017年,河北省共有法人保险公司1家,省级分公司68家,新增3家,分支机构5021家,较上年增加227家。2017年,河北省保险业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714.5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财产险和人身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增长10.2%和16.5%。
【保险保障功能充分发挥,保险深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河北省保险业累计赔付支出547.6亿元,同比下降0.12%,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支出同比增长4.6%,人身险业务赔付支出同比下降3.2%;河北省保险密度为2287.5元/人,较上年增加291.9元/人,保险密度较全国低351.1元/人;保险深度达到4.8%,较上年增加0.07个百分点,河北省保险深度高于全国0.35个百分点。
(四)金融市场
【社会融资规模较快增长】2017年,河北省社会融资规模为8346.4亿元,同比增加2018.9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66.3%,同比下降15.9个百分点;委托贷款占比为1.2%,同比下降6.7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占比为22.5%,同比上升13.4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为3.6%,同比下降5.4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为2.0%,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2017年,河北省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累计发行1163亿元,同比增长34.1%,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货币市场交易活跃,拆借规模较快增长】2017年,河北省法人金融机构全年累计发生2030笔拆借交易,同比增加153笔;拆借发生额合计5900.1亿元,同比增加1725.7亿元。从期限看,2017年度拆入业务仍以隔夜拆入为主。从利率看,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同比上升。其中:隔夜拆出利率2.88%,同比增加58个基点;隔夜拆入利率2.76%,同比增加57个基点。
【商业汇票签发量继续下降】2017年,河北省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5725.6亿元,同比减少1295.4亿元,较2016年降幅有所收窄。2017年,全省银行承兑汇票余额3392.6亿元,同比减少493.2亿元;全省票据融资余额1957.4亿元,同比减少451.4亿元。票据贴现利率呈先降后升态势,第三季度为全年最高点,第四季度利率环比略降;票据转贴现利率第四季度环比小幅上升。
(五)金融生态环境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河北省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日益完善。截至2017年末,已为河北省42万户企业和3377万个自然人建立信用档案,全省采集更新小微企业信用信息5.8万户。全省共评定信用农户460万户,信用村8882个,信用乡镇586个,共向284万户信用农户累计发放贷款2435亿元,余额694亿元。“河北省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已在全省11个地市22个县(市)正式上线,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河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官方门户网站“信用河北”平稳运行。
【支付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2017年,河北省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全年共处理往来业务7113.3万笔,金额117.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8%和4.3%;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全年共处理往来业务27278.3万笔,金额2668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1%和8.6%。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全年共处理往来业务57.6万笔,金额524.3亿元,同比分别上升2.1%和2.2%。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业务量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共处理往来业务4196.7万笔,金额319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2%和62.3%。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持续推进】2017年,河北省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监督检查和评估评价,妥善处理消费者投诉事项,推进金融消费者投诉分类标准应用试点工作。开展金融知识进老区、进农村、进社区、进工地等集中宣传活动,组织省内10个地市、133 个县级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及金融机构,走进796所学校课堂,面向8.5万余名中小学学生开展“加油开学季·金融知识进课堂”系列活动;积极利用新闻、网络媒体公布典型案例,普及金融知识,提升消费者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组织开展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增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针对性。
四、山西省金融业发展概况
2017年,山西省金融业稳健运行,货币信贷规模合理适度增长,金融市场健康运行,改革与创新稳步推进,风险得到有效化解,生态环境建设不断优化,金融支持经济转型发展能力增强。
(一)银行业
【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规模增长,盈利能力明显回升】2017年,山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42014.8亿元,负债总额40563.7亿元,所有者权益145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9%、6.5%和19.4%。受经济企稳回升、资产质量好转等因素提振,山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盈利能力增强,2017年实现利润335.8亿元,同比增长26.81%,较上年增加71.0亿元。
【各项存款增速小幅回落,年末分流现象明显】2017年,山西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2844.9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存款1975.8亿元,同比少增251.9亿元。受企业投资意愿增强等因素影响,山西省金融机构存款增速放缓,全年非金融企业存款同比少增94.3亿元。受年末财政资金集中拨付、企业集中用款等因素影响,12月山西省本外币存款当月减少572.5亿元。
【各项贷款增速回升】2017年,山西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22573.8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全年新增贷款2217.3亿元,同比多增435.6亿元。分结构看,中长期贷款保持高速增长,增速高于全部贷款6.9个百分点。分机构看,法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居首位,占到全部贷款增量的近五成。贷款投向“有扶有控、重点突出”,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力度增强。
【表外融资行为趋于理性,规模合理压缩】2017年,山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融资余额9391.7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低于同期贷款增速1.2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法人金融机构表外融资金额压缩较多。
【企业融资成本得到合理控制】2017年12月,山西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6.506%,同比下降0.044个百分点。小型、微型企业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7.199%和7.498%,同比分别降低0.401个和0.389个百分点。企业贷款执行上浮利率的占比为64.58%,较上年提升2.9个百分点。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
【不良贷款实现“双降”,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能力增强】2017年,山西省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794.3亿元,较年初下降122.2亿元;不良贷款率3.5%,较年初下降1.0个百分点,但高于全国水平1.6个百分点,存量风险仍处于高位。2017年,山西省政府牵头相关部门深化监测制度,积极探索运行新机制化解地方金融风险。
【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2017年,山西省20家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新设立16家村镇银行。晋商银行完成股权托管、变更注册资本等工作,A股上市工作稳步推进。金融机构布局继续优化,中国进出口银行山西省分行、广东发展银行太原分行开业运营。
【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稳健】2017年,山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172.7亿元,同比下降16.4%,占同期本外币全部跨境收支余额的6.2%,同比下降6.3个百分点。全年4个大型企业集团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总净流入限额达到245.9亿元人民币,极大地便利了企业对外贸易和投融资业务。
(二)证券期货业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稳步增加,代理交易规模大幅增长】2017年,山西省证券经营机构新增4家分公司、21家营业部,证券交易总额同比增长20.6%;2 家法人证券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0%。期货业新增1家分公司,期货交易额同比增长15.2%;3家法人期货公司亏损761.9万元,亏损额同比有所下降。法人证券、期货公司各项风控指标良好。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有序推进,再融资能力有待提升】2017年,山西省共有上市公司38家,上市公司总股本789.9亿股、总市值6271.9亿元。上市公司全年共有7期并购重组,实现金额67.6亿元。上市公司全年股票增发融资95.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1.04%。(www.daowen.com)
(三)保险业
【保险市场运行良好】2017年,山西省新增1家财产险省级分公司,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赔款与给付支出同比分别增长17.6%和9.3%,保障功能突出的险种业务占比进一步提高,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分别较上年提高322元/人和 0.1个百分点,保险业的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服务经济社会能力进一步增强】2017年,山西省保险业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29.3万亿元,同比增长37.9%。重大技术装备保险发展迅速,全年累计为省内34台设备提供4.0亿元风险保障;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企业覆盖率和一般贸易出口渗透率分别达到90.7%和86.1%,继续位居全国第一;农业保险持续实现提标增品扩面,全年为372.9万户农户提供454.4亿元风险保障,已决赔款4.6亿元,134.8万户农户受益;借助保险资管协会平台,保险资金与山西重大项目建立对接机制,全年共发布302个项目、资金需求3700亿元。
(四)金融市场
【企业直接融资占比下降】2017年,山西省企业直接融资金额625.6亿元,占到社会融资规模的19.5%,较上年下降12.1个百分点,企业债券融资增幅高,股票融资金额较上年减少。
【市场参与主体增多,交易量小幅下降】2017年,山西省加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金融机构有63家,加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金融机构有100家,分别较上年增加7 家和18家。山西省金融机构在全国银行间市场累计成交173699.6亿元,同比下降0.4%。
【票据市场交易稳中有升,利率有所提高】2017年,山西省金融机构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5639.8亿元,同比上升43.4%;累计办理贴现5591.0亿元,同比减少13.3%。各类贴现业务加权平均利率为5.090%,比上年提高1.706 个百分点;各类转贴现业务加权平均利率为4.394%,比上年提高1.650个百分点。
(五)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
【法人金融机构实力不断增强,体系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持续深化。2017年末,山西省农信社系统县级法人机构共有110家,其中农村信用社52家、农村商业银行58家。村镇银行设立实现常态化,业务发展迅速。2017年末,山西省共有77家村镇银行,农村金融供给质量不断提升,覆盖面不断扩大。晋商银行完成增资扩股工作,共募集股份16亿股,募集资金51.0亿元,资本实力显著增强。山西证券、大通证券融资融券业务可授信总额度880亿元,融资融券业务规模达65.1亿元。
【专项债券发行实现突破,融资渠道不断拓宽】2017年,山西省企业实现了绿色债、可转债、可交换债等多个债券发行零的突破。永东化工发行3.4亿元的可转债,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龙跃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发行10亿元和15亿元的可交换债,山西国际能源、山西晋煤华昱煤化工发行绿色债2只,合计募集资金12.8亿元。
【各类交易场所规范发展,资源配置能力提升】2017年,山西省依法整顿规范各类交易场所,支持各类交易场所稳步发展,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山西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585家,较上年增加143家;累计托管企业238家,较上年增加103家,积极推出“文化旅游板”、“农业板”和“企业创新板”等特色板块,支持企业融资。
(六)金融生态环境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截至2017年末,征信系统累计为山西省23.7万户企业和1937.3万个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全年企业征信系统提供查询19.5万次,个人征信系统提供查询1114.5万次。山西省中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信息平台收录了443.8万户农户和50.8万户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山西省各类企业通过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完成融资352笔,融资金额674.4亿元,同比增长14.1%。
【农村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17年末,山西省农村地区共建设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30563个,覆盖23089个行政村,实现有条件建站行政村全覆盖,优化深度贫困地区支付服务环境。
【金融IC卡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末,山西省累计发行金融IC卡7066.74万张全年新发行金融IC卡1743.5万张,基于金融IC卡线下消费交易额占比达到69.9%,较上年提升11.1个百分点。
【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深入推进】2017年,山西省大力推进金融消费者教育和金融知及工作;积极推进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稳步推进金融机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评估试点工作。认真受理金融消费者咨询投诉,全年共受理投诉331件,解答各类咨询4621件。
五、内蒙古自治区金融业发展概况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金融业稳健发展,货币信贷和地区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合理增长,证券业健康发展,保险保障功能提升,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金融生态不断改善,有力支持内蒙古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
(一)银行业
【资产规模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有所下降】2017年,全区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98家,资产总额3.4万亿元,同比增长8.7%。受经济增长放缓、监管趋严等影响,银行业盈利能力有所下滑,实现净利润157.4亿元,同比下降22.4%。全年4家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
【存款增速放缓,广义政府存款下降较多】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092.7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2952.8 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较上年回落8.7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787.2亿元,同比少增1300.8亿元。广义政府存款大幅回落,全年同比少增831.9亿元。
【贷款增长稳定,信贷结构持续优化】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1566.3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21456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较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095亿元,同比少增125.3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微企业、涉农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信贷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力度明显提升。
【表外业务增势分化,表外融资小幅下降】内蒙古自治区伴随着金融去杠杆和监管趋严,委托贷款明显收缩,信托贷款持续负增长,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多增。2017年,全区表外业务融资净减少130.6亿元,同比少增159.6亿元。其中,委托贷款同比少增306.2亿元,信托贷款同比多降20.6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多增167.2亿元,表外融资业务总体呈收缩态势。
【负债成本提高,贷款利率上行】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受金融去杠杆与强监管政策影响,金融机构资金流动性趋紧,负债成本显著上升。12月,全区金融机构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54%,高于上年同期0.63个百分点。银行负债端成本上升逐步向资产端传导,全年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64%,较上年上升0.13个百分点。内蒙古自治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积极发挥作用,切实维护市场竞争秩序,金融机构差异化、精细化定价能力显著提高。
【不良贷款增势放缓,信贷资产质量依然承压】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杠杆率为6.7%,流动性比例为55.1%,个别地区和个别机构的风险较为突出,但风险总体可控。年末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87.4亿元,不良贷款率与年初持平。不良贷款上迁、收回、处置核销的力度加大,关注类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偏离度也均呈现下降,不良贷款增长的压力有所缓解。
【金融改革稳步推进,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内蒙古自治区农信社深化改革深入推进,2017年共有4家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包商惠农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2家村镇银行更换发起行。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持续深化,服务“三农”水平进一步提升。深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辖内5家国有商业银行、2家股份制银行和1家地方法人银行业机构陆续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或专业化的经营机构。
【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中俄、中蒙金融合作进一步深化】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币跨境收支309.1亿元,占地区国际收支总额的27.4%,其中,对蒙人民币跨境结算117.5亿元,同比增长28.4%,占全国对蒙人民币跨境结算的88%。与毗邻俄蒙双边代理行关系稳步拓展,区内商业银行与蒙古国、俄罗斯商业银行建立62个代理行结算关系,开立金融同业往来账户154个。全区6家跨国企业集团开办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业务。成功办理国内首笔蒙古图格里克现钞跨境调出业务。
(二)证券业
【证券公司交易规模稳步增长,盈利水平大幅提升】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两家法人证券公司各项业务呈扩张态势,盈利能力明显增强。全年2家证券公司分支机构新增31家,新增客户25.6万户,托管股票市值同比增加48.1亿元,实现证券交易额同比增加6275.5亿元。年末2家证券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7.5亿元,同比增长27.2%,净利润同比增加2.9亿元,增长75.4%。辖内10家期货营业部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6%,净利润同比增加0.06亿元。
【上市公司总市值上升,直接融资规模下降】2017年末,内蒙古自治区共有境内上市公司26家,同比持平,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市值6586.6亿元,同比增长29.3%。全年A股募集资金84.5亿元,同比下降50.6%;全年债券筹资390.3亿元,同比下降21.5%。2017年新三板市场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稳步增长,全区新三板上市企业66家,当年新增6家。新增募集资金13.6亿元,同比增长84.9%。
(三)保险业
【市场主体保持稳定,赔付支出增速加快】2017年末,全区共有省级分公司42家,其中人身险公司18家,财产险公司24家。保险业资产总计1116.6亿元,同比增长15.3%。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69.9亿元,同比增长17.1%,低于上年6.1个百分点。全年赔付支出186.5亿元,同比增长35.4%,增速高于上年24.7个百分点。保险密度同比提高348元/人;保险深度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保险保障功能不断提升,对经济社会渗透力逐步提高】2017年,保险资金在全区投资余额超过700亿元,涉及11个投资主体,涵盖11个盟市60个项目。全面完成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4·30”“5·2”森林火灾理赔工作,共计支付赔款0.91亿元,帮助受灾林农及时做好灾害应对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四)金融市场
【地区融资规模保持稳定增长,直接融资同比下降】2017年,全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04.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4亿元。若还原政府债券置换的银行贷款403.2亿元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核销153.8亿元,社会融资规模新增2639.8亿元。从结构看,信贷融资为支撑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表外融资、直接融资小幅下降。直接融资净减少26.7亿元,同比少减180.6亿元。其中,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111.2亿元,同比少减267.4亿元;股票融资少于上年同期86.8亿元。
【货币市场交易分化明显,市场利率高位运行】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银行间同业拆借交易大幅下降,全区金融机构累计进行信用拆借交易3760.5亿元,同比下降57.7%。银行间债券交易活跃,债券回购交易17.3万亿元,同比增长21.2%;现券交易2.6万亿元,同比增长38.9%。从市场利率看,货币市场利率整体上行,同业拆借、债券回购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分别上升95.3个和71个基点。
【票据市场平稳运行,融资投向行业相对集中】2017年,全区金融机构承兑汇票余额1230.8亿元,同比增加33.7亿元;贴现余额787.4亿元,同比增加11.1亿元。贴现主要集中于煤炭和钢铁行业。票据贴息利率大幅上升。12月,全区票据直贴和转贴现利率分别较上年同期上升1.3个和1.5个百分点。
(五)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18.5万户企业和1522.7万个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推动核心企业与应收账款融资平台达成系统对接意向,全年累计注册平台用户2562户,通过平台达成融资交易1256笔,融资金额1206亿元。
【支付服务环境日趋完善】2017年,全区现代化支付系统覆盖率、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县城乡镇合计接入比率、村镇银行接入支付系统比率均达100%。积极开展“助农金融服务点+”创新工作,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28018个,覆盖村级行政区11023个,村级行政区覆盖率超98%。加强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应用,全年全区累计发放银行卡11924.9万张,人均4.7张。
【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成效明显】2017年,全区通过12363热线共受理金融消费者投诉122件、咨询411件,办结率100%。深入推动金融消费者教育和金融知识普及,制作“轻松识别网络电信诈骗十大陷阱”和“伪基站识别风险防控”动漫宣传短片,针对青少年、残疾人、农民、社区人员、务工人员等低净值人群开展金融知识普及专题活动,取得良好宣传效果。
六、辽宁省金融业发展概况
2017年,辽宁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实现了合理增长,利率水平基本稳定。金融改革和建设工作稳步推进。银行机构仍面临加快转型发展压力,证券业克难前行,保险业稳步发展。
(一)银行业
【部分机构资产萎缩,盈利水平总体下降】截至2017年末,辽宁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78767.3亿元,同比增长3.4%;累计实现利润377.1亿元,同比下降27.5%。其中,城商行表现较好,实现利润234.3亿元,同比增长14.9%;农商行经历改制后,盈利能力增强,实现净利润28.1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他类型银行机构盈利水平则较上年下降。年末不良贷款余额1522.2亿元,比年初增加377.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3.69%,比年初提高0.73个百分点。
【存款增速放缓】2017年,辽宁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4249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较上年同期低3.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是辽宁省经济增速仍处低位,企业融资需求不足,信用派生受到一定影响;二是企业及居民投资渠道增加,理财、基金、信托等资产管理产品分流了部分存款。
【贷款增速趋升,结构优化】2017年,辽宁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1279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较上年高0.1个百分点。从投向看,2017年,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行业新增贷款661亿元,同比多增82亿元。投向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与最终消费相关行业贷款增加1272亿元,同比多增522亿元。再交易住房贷款新增379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11亿元。金融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和贫困地区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力度加大。
【贷款利率波动上行,存款利率相对稳定】2017年,随着经济基本面向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实施以及金融去杠杆推进,市场利率总体上行。辽宁更受债券违约事件拖累,企业直接融资成本和难度增加,助推了利率上行。2017年12月,金融机构新发放人民币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11%,环比上升14个基点,同比上升43个基点。存款利率水平则相对稳定。
【农信机构产权改革稳步推进】2017年,辽宁省岫岩农商行、南芬农商行和沈本农商行挂牌开业,全省农商行达25家。海城市、昌图县、新宾县、盖州市和建平县联社获得筹建农商行批复。政府为农信机构提供帮扶资金8.6亿元,落实各类扶持政策资金4067万元,完成资产确权195宗,改制机构与意向投资人签订募股协议77.1亿元。
【人民币跨境使用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截至2017年末,全省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7848.7亿元,累计为企业节约成本约157亿元。全省已有71家银行的698家分支机构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较上年末增加54家;涉及企业6355家,较上年末增加790家;涉及境外国家和地区141个,较上年末增加4个,跨境人民币使用主体和范围不断拓展。2017年,辽宁省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1076.4亿元,净流出90.8亿元。
(二)证券期货业
【上市公司数量与上年持平,多层次资本市场有序发展】截至2017年末,辽宁省共有境内上市公司76家,新增上市公司2家,共首发募集资金6.8亿元。上市公司总股本1140.9亿股,同比增加5.3%,总市值8283.4亿元,同比下降6.6%。2017年辽宁省上市公司共发生并购重组18起,涉及交易金额45.1亿元;募集配套资金38.7亿元。全年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募集资金271.9亿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234家,较上年增加29家。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数量增加,交易规模增长】截至2017年末,辽宁省共有法人证券公司3家,证券咨询公司3家,证券分公司45家,证券营业部353家。全省共有期货公司3家,期货分支机构104家。登记基金管理人158家。截至2017年末,辽宁省在沪深交易所开户数1319万户,同比增加18.4%;证券成交额103730亿元,同比增加17.8%;股票交易额44174亿元,同比下降16.4%;基金交易额2527亿元,同比增加42.3%;期货开户数12.1万户,同比增加3.7%;成交量35485万手,同比下降40.7%。
【法人证券公司经营业绩下滑,业务种类增加】受监管从严、股市震荡等因素影响,截至2017年末,辽宁省3家法人证券公司资产总额188.5亿元,同比下降11.8%;负债总额92.9亿元,同比下降18.3%。2017年,3家法人证券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8.9亿元,同比下降27.2%;净利润-2202.7万元,同比下降110.3%。3家证券公司监管评级较上一年度有所提高。
(三)保险业
【行业平稳发展,业务规模持续增大】截至2017年末,辽宁省共有省级以上保险公司115家,当年全省保险业共实现原保费收入1275.4亿元,同比增长14.3%。全省保险业总资产2949.5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人身险公司2695.3亿元,同比增长7.5%;财产险公司254.2亿元,同比下降1.5%。
【保险业经济补偿作用持续发挥】2017年,辽宁省财产险公司共发生赔付支出176.8亿元,同比增长5.2%;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农业保险、责任保险赔付支出分别达到12.9亿元和6.6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1.5%和11.6%。一些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新险种顺利推进。如通过保险保障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服务,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7年,小微企业信用保证保险共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13.2万元(不含大连)。
【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业务品质有所提升】2017年,辽宁省在规范中短期存续期产品监管政策引导下,各公司纷纷调整业务结构,人身险业务结构改善幅度加大,新单期趸比例保持上升趋势。全省人身险公司寿险业务实现新单保费收入490.3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新单期缴保费184.2亿元,同比增长46.4%,期趸比例上升到1∶1.64。
(四)金融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交易量大幅减少】2017年,辽宁省金融机构在全国银行间市场累计拆借资金2036笔,累计拆借金额10378.3亿元,同比减少4715.4亿元,同比下降31.2%。除年中时点外,各月拆借利率稳步抬升,12月加权平均利率较1月上升0.8个百分点。
【债券市场交易较上年同期小幅增长】2017年,辽宁省市场成员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总量314007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债券回购交易相对活跃,成交267345.5亿元,同比增长29.1%;现券买卖交易大幅减少,成交46661亿元,同比减少37.8%。
【票据签发余额有所增长】2017年,辽宁省内票据签发余额6090亿元,同比增加567亿元,增长10.3%。票据贴现余额呈净下降走势。2017年末,全省票据融资余额1602亿元,同比下降30.7%,比年初减少708亿元。票据贴现利率快速上升后震荡下行。2017年上半年,受市场流动性趋紧影响,辽宁省票据贴现利率持续回升。下半年,贴现利率震荡下行,但利率水平仍高于2016年。
【外汇市场交易量大增】2017年,辽宁省银行间外汇市场即期交易共成交8049笔,成交金额折合359.8亿美元,同比增加21.5%。外币对交易同比大幅增长,共成交12485笔,成交金额220.0亿美元,同比增加48.4%。远期交易共成交508笔,成交金额124.8亿美元,同比增长45.8倍。掉期交易共成交3261笔,成交金额1625.2亿美元,同比增长7.2倍。
【黄金交易活跃】截至2017年末,辽宁省内各商业银行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业务累计成交248504.8千克,成交金额688.2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15.9%和164.6%。其中主要为黄金询价业务,成交量占比76.4%;其次为个人黄金延期业务,成交量占比23.0%。
(五)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信用体系加大建设和运用力度】截至2017年末,企业征信系统共征集40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个人征信系统共收录2312万个自然人、7117万个信贷账户信息。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新开通用户192户,累计通过平台实现成交333亿元。继续推进和推广铁岭西丰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累计为7万多户农户、132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建立电子信用档案,为其中信用户发放贷款787笔,共计7115万元。
【支付环境进一步改善】沈阳城市处理中心本地备份接入系统(LBAS)成功投产运行,2017年,辽宁省共处理大额支付系统业务4490.4万笔,金额138.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和2.2%;小额支付系统共处理业务12401.2万笔,金额1266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6%和6.8%。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共处理业务3224.7万笔,金额241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7.3%和59.3%。全省POS机具数量为92.2万台,同比增长48.1%。人均持卡数量为5.5张,同比增长8.3%。全省共设立26801个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同比增长10.2%。全省农村地区人均持卡量为3.0张,同比增长19.5%。打击洗钱、逃税和恐怖融资犯罪工作取得成效,金融消费者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七、山东省金融业发展概况
2017年,山东省金融运行平稳,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实体经济融资渠道不断拓宽,资本市场稳健发展,保险服务保障功能日益增强,金融体系逐步完善,金融市场进一步创新发展,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取得成效。
(一)银行业
【规模增长总体平稳,市场主体日趋丰富】2017年,山东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1.5万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同比下降8.8个百分点。受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增多、核销力度加大等因素影响,银行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7.1%。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继续增加,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各项存款增势放缓,住户和企业存款少增较多】2017年,山东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1018.7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较上年末下降5.4个百分点。住户存款较年初增加2652.5亿元,同比少增1506.6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同比少增2522.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较年初下降534.9亿元。广义政府存款增加1669.7亿元,同比多增480.3亿元。外币存款增加53.6亿美元,同比多增76.3亿美元。
【贷款保持平稳增长,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2017年,山东省本外币贷款余额突破7万亿元大关,达到70873.9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拉动住户贷款较快增长,全年增加3572.7亿元,同比多增1056.5亿元。一般性贷款增长加快,票据融资下降较多,贷款增长更“实”。对公一般性贷款增加3667.1亿元,同比多增1236.8亿元;票据融资净下降1610.2亿元,同比多降2439.2亿元。企业贷款增长持续放缓,全年增加2219亿元,同比少增1090亿元。外币贷款下降2.2亿美元,同比少降49.3亿美元。
【表外业务结构分化,同业业务规范发展】2017年,山东省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呈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增加38.6亿元,扭转2016年负增长的态势,同比多增1545.4亿元。信托贷款增加500.5亿元,同比多增44.1亿元。委托贷款增加673.1亿元,同比少增581.5亿元。金融机构业务结构向传统业务回归,同业投资趋于理性规范。
【贷款利率基本稳定,自律机制有序运转】2017年12月,山东省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51%,同比上升0.23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利率分别同比提高0.27、0.14、0.01和0.31个百分点。民间借贷利率有所回升,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全省17个地市全部建立市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市场定价秩序运行良好。
【银行资产质量总体稳健,金融风险防控工作扎实推进】2017年,山东省银行业法人机构杠杆率同比提高0.21个百分点;流动性状况有所改善,超额备付率和流动性比率分别较年初上升0.25个和0.46个百分点。山东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较年初增加416.2亿元,不良贷款率同比上升0.42个百分点,银行业风险总体可控。
【农商行改革稳妥推进,民营银行开业运营】2017年,山东省农商行“三会一层”治理架构和运行机制逐步完善。大中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在信贷政策、授信审批、激励考核等方面加大对普惠金融倾斜力度。省内首家民营银行威海蓝海银行开业运营,年末资产总额103.1亿元,负债总额84.1亿元。
【跨境人民币双向均衡管理有序实施】2017年,山东省跨境人民币全年收付额2847.3亿元,同比下降34.2%。截至2017年末,山东省有57家银行1261家分支机构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收付3万亿元,涉及企业1.58万家,覆盖境外192个国家和地区。通过资金池业务支持跨国企业集团进行境内外资金余缺调剂,新增3家跨国企业集团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备案,全省已有92家跨国企业集团设立资金池,办理跨境收付金额149亿元。
(二)证券期货业
【机构实力进一步增强,业务规模继续扩大】2017年,山东省证券业资产总额1419.5亿元,同比增长10.7%。证券分公司和营业部合计达到639家,比年初增加78家。证券市场成交平稳,代理证券总交易额11.8万亿元,同比增长0.8%。2家法人证券公司资产总额1313.8亿元,同比增长2.5%;融资融券余额333.8亿元,较年初增加37.3亿元。
【资本市场融资增长较快,新三板上市工作稳步推进】2017年,山东省25家企业首发上市,首发募集资金167.5亿元,首发上市家数和融资金额创近七年之最。25家企业平均募集资金6.7亿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大直接融资支持。全省新三板挂牌企业较年初增加66家,总量达到636家。
【区域股权交易发展迅速,市场层次进一步丰富】2017年,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2270家,纯托管企业178家,展示企业6081家。全省已登记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机构达443家,管理基金757只,管理规模1568.6亿元。新设山东齐鲁农产品、国商商品、东营新华福岛能源等3家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实现交易额2451.7亿元,同比增加1267.4亿元。
【期货市场交易上升较快,交易品种继续增多】2017年,山东省期货分公司和营业部合计117家,比年初增加8家。鲁证期货、招金期货、中州期货等3家地方法人期货公司投资者开户数14.4万户,比年初增加0.9万户,实现代理交易额同比增长39.9%;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9.4%和30.6%。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在山东省累计设立26个期货品种的90家交割库。
(三)保险业
【保险机构实力逐步增强,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2017年,山东省保险业资产总额5.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保险法人机构5家、保险主体94家,分别比年初增加1家和3家。全省实现保费收入2738亿元,同比增长18.9%,保险赔付831.3亿元,同比增长5.7%。
【保险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拓宽,社会民生保障功能增强】2017年,山东省农业保险实现“扩面、提标、增品”,为1729.2万户次农户提供647.3亿元风险保障;蔬菜目标价格保险承保蔬菜237万亩,提供风险保障49亿元。以养老为主要目的的个人养老年金保险新单增长90%以上。科技保险为90余家企业产品提供92.6亿元风险保障。“险资入鲁”增速加快,年内保险资金在山东省投资额新增685亿元,增长78.3%。
(四)金融市场
【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直接融资服务质效持续提升】2017年,山东省社会融资规模8497.7亿元,同比多增185.7亿元。融资结构“两升一降”,银行贷款占比上升,占社会融资规模的69.7%,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14.3%,同比提高11.8个百分点;受债券融资成本上升、企业发债意愿下降等因素影响,直接融资同比少增1087.9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下降13.3个百分点。银行间市场直接债务融资产品不断创新,齐鲁银行发行全国首单“双创”专项金融债券。
【货币市场交易主体进一步扩大,市场交易“量降价升”】2017年,山东省189家市场成员和非法人投资主体参与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交易,同比增加23家,交易主体继续增加。受流动性偏紧和监管政策趋严等因素影响,全省二级市场成交量49.8万亿元,同比减少6.1万亿元。市场流动性保持紧平衡,市场价格中枢维持在较高水平。
【票据融资大幅下降,贴现利率有所提升】2017年,山东省银行承兑汇票累计签发量同比下降21.4%,票据融资余额同比减少45%。票据贴现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同期上升1.09个百分点。
(五)金融市场
2017年,山东省地方金融组织持续健康发展,419家小额贷款公司和447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分别实现资金投放664亿元、285亿元;全省融资担保机构414家,担保余额1095.5亿元,注册资本总额761.4亿元,其中资本金10亿元以上机构增至12家,融资担保行业减量增资和规模提升取得新成效。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改革试点深入推进,试点合作社达397家,比年初增加113家,累计互助业务金额1.34亿元。山东信托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实现内地信托公司在港上市零的突破。两个省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规模达到100亿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不良资产流转平台作用初步显现。
(六)金融生态环境
2017年,山东省进一步强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扎实推进信用体系和支付体系建设,大力拓展普惠金融服务。开展整治非法买卖金融IC卡信息专项行动,清理预付卡违规经营无证机构9家。建立中小机构接入征信系统风险防控管理体系,上线征信查询前置系统。实现全省17个地市地方征信数据库联网运行,促进激活小微与农村信贷市场。推进非诉第三方调解机制建设,17个市级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与法院建立诉调对接机制,9个市级协会与仲裁机构建立对接关系,全省建成农村金融消费维权联络点42628个。普惠金融指标监测体系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普惠金融领域建设全面推进。启动为期三年的“金融知识惠万村”活动。
(作者:王学信,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