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循环经济实践进展:水环境改善、污染控制、能耗下降

循环经济实践进展:水环境改善、污染控制、能耗下降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安排,循环经济得到有效实施。改善了水环境质量,实施了土壤污染控制和恢复试点,能耗强度大幅下降,循环经济实现实质性进展。

循环经济实践进展:水环境改善、污染控制、能耗下降

一、环渤海地区循环经济协作及总体发展概况

2017年,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环渤海地区各省区市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二届全国人大的精神。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安排,循环经济得到有效实施。2017年3月28日,环境保护部会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及有关单位制定《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在通知中提出了制定方案细化措施,加强指导落实责任加强调度强化考核。并提出以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减少重污染天气为重点,多措并举强化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全面降低区域污染排放负荷的任务。

(一)环渤海地区主要循环经济建设情况

2017年是《2013-2017北京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最后一年,北京尽最大努力防止空气污染,实现控制2017年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约60μg/m3的目标,综合运用法制、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从严从实推进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的各项环保工作,超额完成了年度任务,开启循环发展新征程。

天津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城市综合整治,深化天津美丽建设,加强城市精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第13届全运会迎来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安全有序,文明和谐的城市形象

《河北省发展循环经济条例》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与2013年相比,每个城市地区PM2.5的平均浓度下降39.8个百分点。改善了水环境质量,实施了土壤污染控制和恢复试点,能耗强度大幅下降,循环经济实现实质性进展。

2017年,山西省环保单位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不断强化措施,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提高。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工作贯彻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决定,牢固树立绿色发展观,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推进水、气、土壤等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成功完成今年确定的每一项目标任务,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实质性、积极性进展。

2017年,辽宁省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农村”四个环保项目,全面配合中央环保监管。实施监督和反馈,着力解决生态环境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控制,环境质量继续稳定并趋于好转,全省城市大气中污染气体的浓度符合二级标准;辽河流域干流水质有所改善;全市16个水库和5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总体良好;近岸海域水质以优良为主;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等级为好。

2017年,山东省贯彻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大节能环保力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化步伐,明显优化能源供应和消费。其中,传统能源产量转降为升,新能源发电保持高速增长,清洁能源输入规模扩大。“两区一环一带”的战略支持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区域循环经济试点示范概况

截至201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等七部委宣布通过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验收清单,67个单位列入名单,其中环渤海地区入选的地区、单位名单如下:

表1 环渤海区域各省市循环经济试点示范概况

二、京津冀循环经济协同及总体发展概况

2017年2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划定和严格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的若干意见》指出,2017年底前,京津冀地区和长江经济带沿线的省(直辖市)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17年4月10日,环境保护部颁布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第十五个五年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标准的方向和任务。为全力做好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以下简称协作小组)第十次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攻坚行动方案》)。2017年8月24日,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能源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山西省人民政府,山东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同时提出,在北京、天津、河北及周边地区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存在薄弱环节,要进一步把思想认识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扎实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全力保障攻坚行动落实到位。空气污染问题是一个发展问题和民生问题,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是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民生和福祉的必然要求。通知还指出,地方人民政府是《攻坚行动方案》落实责任主体,要将任务分解细化,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企业是污染治理的实施主体,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制定实施措施。中央企业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此要加强调度,强化考核问责。

2017年,京津冀区域绿色发展指数波动达到143.22,比2010年平均增长6.17个百分点。结果表明,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进入实施阶段后,生态环境联合防治取得显著成效,区域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9月20日,河北瀛源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分别与北京环卫集团、天津壹鸣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按照协议要求,京津两企业将在北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立产业园和公司,与河北瀛源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展开全面合作,推动京津冀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高值化、集约化发展。2017年12月,京津冀地区颁布实施京津冀产业转移意见,确立“2+4+46”平台。围绕北京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打造多个高层次的协同创新平台和专业化的产业合作平台。

【区域联防联控取得新突破】2017年,实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和《京津冀区域2017年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来,区域空气和水污染联合防治各项措施取得新进展,防治协作能力不断增强,区域合作机制取得新突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执行统一空气重污染预警分级标准和各预警级别减排比例,“2+26”城市行政区域内采用统一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继续加强京津冀大气污染合作治污机制,北京市共投入1亿元资金支持河北省保定廊坊两市。在联合防控行动中,两市共淘汰燃煤锅炉997蒸吨。首次开展京津冀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件联合应急演练,以加强京津冀地区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协同指挥处置能力。天津市高度重视京津冀区域协同联合防治管控,通过设立统一应急标准、应急措施、应急响应,有针对性的逐一督促落实停产限产的工作要求,其中包含有128家重点企业、2299家一般企业、3543个各类工地,综合运用清单化管理模式,倾力控制污染峰值持续降低。

三、环渤海地区各省区市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一)北京市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2017年,北京市环境保护局认真落实中央、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环境保护的决策安排,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总目标,全面运用法制、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严格推进各项环保工作,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开启循环发展新征程。

1.循环经济主要工作

【实施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2017年7月10日,北京市水务局提出,继续严格实施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以实现国家对水功能区和断面水质考核目标。充分发挥补偿金使用效益,确保2017年底前实现国家对于水环境的各项考核要求。同时,以水资源环境保护为中心,继续推进29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和密云水库库滨带工程建设,出台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和保护相关措施,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试点。据水务局相关资料显示,2017年全市各区应缴纳水环境区域补偿金总额80671万元。其中,污水治理年度任务补偿金30304万元,跨界断面补偿金50367万元。与2016年相比,全年上缴总额同期减少26990万元。

【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关键任务分解】2017年是《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全市各级人员树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奋力完成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首都空气质量得到较大改善。2017年1月市政府出台《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解2017年工作措施》,将各项空气防治任务细化,目的实现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的目标。

【“土十条”关键任务分解】2017年3月20日,为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切实保障人居环境、农产品质量和饮用水水质安全,市政府印发《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7年任务分解》。任务指出到2017年底,已发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率达到85%以上,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2.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典型

【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该园区兴建于2002年,荣获2017年度精神文明点线展示单位,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项目有:医疗垃圾处理厂、卫生填埋场及配套设施、餐厨垃圾处理厂和生活垃圾焚烧厂;其他规划项目正在筹备建设中。园区建设以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着力提高园区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水平。产业园进行统一规划和实施,并引进先进的固体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设施,建设成能够满足朝阳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型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园,使园区成为全国环境优美、综合环保的资源循环和环境产业示范基地。

【丰台区循环经济产业园】丰台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垃圾残渣填埋场填埋气资源利用项目于2016年10月启动建设,总投资3500万元。该项目总占地面积11.89亩,位于场区东北角。该项目的工作原理是收集垃圾残渣填埋场中产生的废气,经一系列处理,转化加工为标准的车用压缩天然气。该方法有效地减少了循环园中臭气排放,并得到再循环。据估计,该项目可实现年产约1700万Nm3的压缩天然气,相当于年节约2.55万吨标准煤。项目将园区内填埋气回收和再利用措施付诸行动,将变废为宝和循环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

3.重点工程及主要成效

【环境质量稳中求进,空气质量不断改善】2017年,北京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较2016年下降20.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较2016年分别下降8.7%、20.0%和4.2%;地表水水质稳中向好;密云水库等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持续符合国家标准。2017年地表水体监测断面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的年均浓度分别为5.97毫克/升、2.62毫克/升,与2016年相比分别下降19.0%和51.5%。地表下水水质稳中向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聚焦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各项任务超额完成】2017年,北京市聚焦重点领域,不断实施各项空气污染防治措施,继续加大减排力度。全年共完成1.32万蒸吨煤锅炉改造和拆除工作,淘汰2.7万余台小煤炉,煤改清洁能源901个村,实现城六区和南部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全市煤炭消费总量减少至600吨以内,共完成2.3万蒸吨燃气锅炉低氮改造。整退一般制造业与污染企业651家;整治“散乱污”企业6557家;组织进行第四批环保“百项技改”项目;155家混凝土搅拌站和1713个建筑施工工地按规定已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关闭40家不符合国家要求的搅拌站;道路清扫保洁新工艺作业率已达到88%。

【继续加强环境执法和监管力度】2017年,北京市继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肃处理环境违法行为。环保执法部门共立案处罚5238起固定污染源环境违法行为,处罚金额1.87亿元。全市共查处938起重大环境违法行为,查封740起,按日连续处罚8起,停产限产11起。环保、公安、水务部门及检察机关共同联合执法、密切协助,展开贯穿全年的“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专项执法行动”,共查处130余起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其中40余起涉嫌污染环境犯罪案件。

(二)天津市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2017年,天津市稳步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把握机遇,稳扎稳打,奋勇前行,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大气污染实现有效治理,美丽天津建设取得成效。

1.循环经济主要工作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2017年,天津市生态环境取得较大进展。在大气环境保护方面,天津市全面落实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文件精神,完成4家19套自备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全市1780个建筑工地、132个房屋拆迁工地实现扬尘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全覆盖,在全市10个涉农区安装高架视频监控系统585套,智能识别、自动报警。同时针对“散乱污”企业开展重点整治工作,严格督促2.1万家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停业整改、取缔和异地搬迁改造。在水环境保护方面,天津市继续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力提升水环境质量。天津市政府明确提出《天津市2017年水污染防治实施计划》,该文件指明水环境方面的年度治理指标并部署了具体任务细则,强调了各项治理目标以及完成时限,以单位及负责人为单位逐一落实。切实运用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战略优势,严格按照国家对近岸周边海域的污染防治规定,出台《京津冀区域2017年水污染防治天津市实施方案》和《天津市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完成14个市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整改,建立全市60 个市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水环境管理“一园一档”。完成50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实施合流制改造工程67项,铺设雨污分流管道138公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92.5%。为保护土壤环境,天津市政府全面实施《天津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指出2017年的工作目标,共罗列出58项重点治理项目,纳入“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向各区政府下达土壤污染防治目标任务(2017—2020年)。天津市政府对绿化、社区、村庄和河道等方面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营造森林共计215万亩,共建成791个美丽社区和756个美丽村庄,综合治理河道长688公里,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共105座,为京津冀地区环境生态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要污染物减排显著】通过一系列治理措施,天津市大气中颗粒物浓度于2017年持续走低。天津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6.53,其中209天达到标准水平,有23天为重度污染天气。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在大气中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62μg/m³、94μg/m³,16μg/m³,50μg/m³;一氧化碳和臭氧浓度分别为2.8mg/m³、192μg/m³。在大气主要污染物当中,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年平均浓度都达到了国家规定水平,PM2.5、PM10、二氧化氮和臭氧的年平均浓度均超过国家规定,分别达到了0.77倍、0.34倍、0.25倍和0.20倍。同2016年相比,天津市在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方面降低了1.8%,在重度污染天数方面减少了6天,PM2.5在大气中年平均浓度方面降低了10.1%。由于2017年第一季度的总体状况不利于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扩散,使得PM2.5在大气中累积浓度较2016年同期相比增加27.5%。在后续稍有利的大气污染扩散条件和持续落实减少对大气污染排放有力行动,最终实现PM2.5浓度持续降低的显著成效。在2017年10-12月的治理攻坚行动期间尤为见效,PM2.5平均浓度61μg/m³,相比2016年降低了39.6%,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十条措施”落实五年间最好成效,对上半阶段防治攻坚行动目标实现了超额完成。

2.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典型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打造“1+16”承接格局】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于2016年11月22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正式揭牌,是京津两地认真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体现。天津市政府高度重视,把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打造“1+16”的承接格局,主要是以宝坻中关村科技城、滨海新区战略合作功能区等众多专业承载平台为组成框架。自揭牌以来,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共计新入驻316家注册企业,深之蓝、京东(滨海)云创空间、百度(滨海)创新中心等项目也已落户园区。天津将在下一阶段持续强化打造承接环境、建设承接载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动承接载体加快建设,积极承接金融机构、企业总部、科研院所等高端项目,进一步推动宝坻中关村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等高质量承接平台建设。

武清区建设“京津卫星城、美丽新武清”】京津冀在2015至2016年两年间,三地联合通过了“通武廊”区域人才合作框架协议,并开始实施建设“通武廊”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京津冀三地合作进程未曾停歇,于2017年2月4日,进一步通过了推进“通武廊”战略合作发展框架协议。武清区高度重视“通武廊”协同发展计划并以此作为首要突破点,主动开展相关对接工作,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在多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武清区基于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大环境,将打造京津地区卫星城市、推进建设美丽新武清牢固树立为总体目标,积极部署相关工作,让武清区加入京津冀城市、城镇建设当中。国家把京津产业新城特色园区列为《规划纲要》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4+N”承接平台之一,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和转移。武清医疗健康微中心被纳入《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崔黄口电商小镇、大王古庄智能制造小镇纳入全国特色小镇建设。武清区致力于开辟全方位领域进行合作,把7大项以及20子项列为年度重点进行集中推进,49个相关部门和街镇与园区成功完成了对口沟通,签署55项关于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商业、警务、政法等领域的合作协议。三地联合举办了第一届“通武廊”职工技术技能大赛、京津冀青年企业家论坛、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等大型活动10余次。《“通武廊”区域创新平台共享共用目录》收录了30个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又构建10个教育共同体。切实展现出武清开发区的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推动4个示范园区总体水平加速发展,积极构建高村科技创新园新平台用于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积极从首都引进科技资源并及时促成成果的转化,与80多家高校院所展开合作,共计引进113个科技研发及高端产业化项目。以发展区域交通一体化为主要方向,基于武清交通现有基础着力扩大优势,提速“通武廊”交通基础设施相互联通的总进程。作为重要交通枢纽,京津城际武清站扩建已经顺利完成,环北京城际列车也已确定在武清设置站点。在武清新城和西北部等主要地区也新开放了3个高速路口。加速对问题路段的处置修缮,有序推进高王路北延工程以及103国道拓宽改造工作。

3.重点工程及主要成效

【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天津市委、市政府积极提高政治站位,把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严格按照国家统一决策部署,针对秋冬季大气污染综治开展集中攻坚行动。天津市深入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下达的指示,综合采取错峰生产、提标改造、压煤减排的主要措施,着重管控治理“散乱污”企业、高架源稳定达标排放情况以及重点行业领域,积极提高重污染天气的妥善应对能力,强化区域联动机制,严格树立责任考核制度,对各部门单位加强监督执法及责任落实。

一是着重治理关键节点,强化精准治理污染。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密切关注污染源情况的动态变化,严格对全市区域内的玻璃、钢铁、火电等重点关注企业领域的排放情况采用全天候实时监测;针对全市共计10938台燃煤小锅炉开展了改燃关停工作,其余未关停的184台燃煤锅炉在提高标准升级改造完成之后,使其达到排放标准。采用错峰生产、错峰运输的方式针对12个行业领域的393家不同企业和重点使用车辆的24家企业进行管控治理。除民生保障等重大项目特许施工外,全市建成区在攻坚行动期间全部中止土石方相关建设工作,严格控制扬沙扬尘,对于控尘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严格实施“一案双查”;切实保证道路清扫工作达到“以克论净”,严格按月为基准对区域降尘量进行考核;提升研判分析的频率,合理调整供热起炉的时间,把握好环境条件及时扩散燃煤锅炉点火烘炉产生的污染物。

二是坚持铁腕执法监督,坚持实施铁面问责。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严格督查考核问责。严格建立考核问责机制,严肃督查各区改善空气质量工作情况改善和履行监管工作情况,每月按照考核情况实行经济奖惩,并由市政府发布考核通告。

【放心工程总体推进取得显著成果】共计建成234个放心菜基地、42.6万亩种植地,高质量放心菜年产量达到240万吨,在天津市蔬菜的总体产量当中占比53%;改造提升放心肉鸡养殖基地312家,放心肉鸡的全年产量可达6000万只以上,在全天津市肉鸡总产量中占比达75%;把放心猪肉和水产品工程当成一项重要任务来做,现已有180个放心猪肉基地完成建设,预计放心猪的全年出栏量达114万头,占天津市生猪总出栏量的30%;重点围绕放心工程,构建“市—区—镇街—基地”的监管模式,覆盖面积38.97万亩。除2017最后一季度外,天津市共抽检水产品、种植产品、畜禽产品和兽药、肥料、饲料、农药与有机产品等8类,共计260余个品种,包括4349个样品,最终总合格率达到99.01%。

【实施严格监管制度】天津口岸针对进口食品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安全,对306家新增食品进口商进行备案登记纳管,对进入境内的3875批动植物食品严格实施检疫许可管理措施,备案审核跨境电商食品6329种;监督抽检进口食品共计18705个样品,总共涉及20大类和148个小类的进口食品,共检测项目104994个批次,总体合格率达到99.83%,还对362中进口食品进行风险监测,共进行994个项目批次;严格落实进口后的监管主体责任,约谈9家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食品进口商,对天津港口1000余家食品进口商的进口销售台账进行检查。

【保证全运会食品安全】全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实现“零事故、零差错、零延误”第十三届全运会是天津市有史以来承办的最高层次、最长历时、最大规模、最具广泛影响的全国性体育赛事。凭借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大局观念,天津市顺利完成保证全运会食品安全工作。在148天的全运会期间为赛事提供各种食材共计300多个品种、4300多吨,保障了赛事期间150多万人次用餐需求,没有发生一例食、药性兴奋剂和食物中毒的事件。

(三)河北省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2017年,河北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以超质量和超效率完成了“国十条”所决定的目标任务,与2013年相比,PM2.5平均浓度下降39.8%。改善水环境质量,实施土壤污染控制和恢复试点工程,能耗强度大幅下降。实施重大生态保护和恢复工程,地下水超采和综合治理,将形成33.6亿立方米的采矿能力。河北省循环经济发展实现实质性进展。

1.循环经济主要工作

【完善管控体系,打赢蓝天保卫战】与2013年相比,2017年,河北省各区、市PM2.5的年平均浓度降低了百分之39.8。将PM2.5的平均浓度降低25%的任务完成。河北省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和决定集中在“五个第一”,“五个前所未有”:在中国首次设立环境监督小组;率先开展省级环保检查;率先启动监测和执法垂直管理改革试点项目;首次建立大气污染防治调度系统;首次实现省环境空气监测站的全覆盖。该系统引入的频率空前,治理措施空前,污染控制力度大,监督执法严格,空气质量改善速度前所未有。在机制保障上:强化标准,强制执行,并采用完善的管理和控制系统,专注于空气质量保证的“组合拳”。河北省全面实施分责任的分包机制,即市包括县,县下辖乡和乡下辖村,落实人民电网监管职责,建立环境监管无缝整合责任制。加强清单管理,全面调查,编制污染源清单,实现科学,准确的高峰生产和重污染天气响应调度。改善排放标准,加强超低排放和特殊排放限值的实施,建立具有约束力的资源交易系统,如煤炭使用权、能源使用权、工业用水权和钢铁生产能力使用权,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和“黑名单”制度,通过企业改造转型,实现河北经济绿色发展的跨越和提升。

【环境执法检查强化,环境执法效果凸显】加强环境执法检查,加大对违法企业的监督和处罚,推动各项防治大气污染措施有效实施。根据河北省环保厅显示的数据得知,自2017年9月5日起,全省共组织了三轮大气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共派出环境执法人员74200人,检查了45946家(次)企业,其中问题企业有7332家,涉及8258个环境问题。河北省处罚的环境违法案例高达1977件。在环境执法的高频高压形势下,企业提高标准,环保意识逐渐提高。

【构建全面从严督查监管系统,实现环境监管全覆盖】河北采用中央检验模式,率先在全国建立省级环境保护检查制度,完成11个省级市,2个直辖县(市)环境监察。全面落实中央环保检查员整改要求,研究制定283项纠正措施。同时,加强执法监督,继续开展“利剑斩污”专项行动,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电网环境监管体系。2017年,河北省提出5个特别方案,即特别检查、执法检查、定量问责、信息披露和宣传报告,提出6个主要方面,13个主要项目和40个具体措施,并且更加严格监督检查省、市、县的检查机制,问责机制和量化考核机制。2017年,河北省率先启动排污许可证后监督系统。到2017年底,河北省15个行业实现认证排放,获得河北省污水许可证后,所有认证企业许可证纳入二维码监管体系。

2.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典型

【塞罕坝机械林场获“2017年地球卫士奖”】2017年12月5日18时,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于肯尼亚内罗毕举行。会议颁发了2017年地球卫士奖,并授予河北省塞罕坝林场“2017地球卫士·行动与激励奖”。这是第一次颁发给河北省塞罕坝林场,这一奖项不仅是联合国最高环境荣誉奖项,更是塞罕坝荣获的最高奖项。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围场的最北端,是一个大型的国有林场,直属于河北省林业厅。但是历史上一段时间人类过度采伐,导致土地逐渐贫瘠,北京等地遭受黄沙漫天的日子。自1962年伊始,一代又一代林场建设者默默奉献、艰苦奋斗于荒漠沙地之中,打造出世界面积最大的人工林,这112万亩林场将森林覆盖率从以前的11.4%增加至80%。

【邢台内丘县小辛旺村建设美丽乡村】邢台市内丘县金店镇小辛旺地处于内丘县城东南、107国道路东2千米,有着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有201户,721人,耕地1500亩。为了实施农村振兴战略这一目标,该村创建“龙头企业+农民”,“公司+村级集体经济+农户”的开发模式,并建立了试验田、农作物加工厂,发展第三产业,集中村级集体经济,形成了生态发展和富集之路。小辛旺村从2012年开始建设美丽乡村,在此过程中践行决策民主、大胆创新,强调“拆、建、绿、美、护”和“一建二拆三美化”。

【验收通过首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12月15日,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和科技部联合举办的全国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验收会在北京召开。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顺利通过三部委验收,成为河北省首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07年,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了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工作。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契机,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加强节能减排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生态产业。从企业的小型内部循环出发,逐步构建企业间的循环联系,构建与产业紧密配合,共享资源的生态链系统,形成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和谐互动发展的新格局。廊坊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的成功验收,将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产业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和升级。(www.daowen.com)

3.重点工程及主要成效

【“6643”工程超额完成】2013年9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和河北省签署了责任书,决定实施“6643”项目。在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中,“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使得新旧动能转化的速度加快。努力解决钢铁生产能力的问题,降低钢铁产能,减少煤炭消费。2017年,河北省已将产能降低作为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面控制空气污染的基本战略。在六大类方面执行比国家更严格的标准,包括环保、能耗、水耗、质量、技术和安全,开展钢铁和煤炭生产能力交易指标,使得“6643项目”提前完工。

【超额完成大气“国十条”确定的目标任务】自2013年,河北省率先在全国设立环境监察队伍,率先开展省际环境监督检查,率先启动监测和执法垂直管理改革试点项目。它是第一个建立大气污染防治调度系统,第一个实现省环境空气监测站全面覆盖的系统。河北省实施“天蓝,地绿,水秀”的要求,加快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控制污染,恢复生态。以毋庸置疑的决心和力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深化蓝天、清水、净土三大行动的发展,超越“国十条”所确定的目标任务。与2013年相比,各省区的 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39.8%。改善了水环境质量,实施了土壤污染控制和恢复试点,能耗强度大幅下降。土地绿化面积增加了2561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7%上涨到33%。

【实施“1+18”空气污染综合治理政策体系】2017年,河北省坚持科学、精确的治污手段,严格执行“1 + 18”的空气污染综合治理政策体系。全面开展秋冬季节的攻坚活动,实施煤炭减压、粉尘控制、车辆控制、减排、绿化。大力推广天然气煤电替代煤炭,整顿108000家“乱散污”企业,秋冬季空气质量是五年来最好的。加强水土污染治理,检查整顿污染坑池,全面建立河流长度系统,整顿39个黑臭水体。协调景观和林业湖草系统的管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市发展边界三条线。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四)山西省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2017年,山西省制定了“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要求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竭力促进以循环经济为指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建设资源和能源达到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并且建立健全以资源产出率为核心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达到对循环经济的有效评价的效果,促进循环经济向更高层次、更好目标迈进。

1.循环经济主要工作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至2017年底,全省大型水库蓄水量为11.5亿立方米。年末,全省森林面积达到321.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0.5的百分占比。在环境方面,11个地级市的环境空气合规天数为128到301天,标准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则(试行)(HJ633-2012)。在水质检测方面,检测了100个断面,断面位于黄河和海河流域的山西段,检测到水质标准在Ⅲ级以上(包括Ⅰ、Ⅱ、Ⅲ级)的断面为56,符合IV级水质标准的断面为14,符合V级水质标准的断面为7,劣Ⅴ,级标准的断面为23。据《2017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报告,从2000年开始的18年,全省的生态质量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山西、陕西、重庆、安徽、广西的上升趋势最明显,山西的植被增加趋势居全国首位。山西省植被覆盖指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生态质量指数近几年都呈明显上升趋势,这显示山西的生态环境正逐年好转,有良好的发展改善势头。2017年全省生态质量指数达到67.7,较之2001到2016年的平均值高出6.4,从2000以来的生态质量指数中排名第三。其中包括晋中、晋城、太原在内的大部分地区甚至高于70,全省在这一年中生态改善明显,晋中、临汾等地区改善幅度最大,环保工作进展顺利。

【基本形成循环经济试点局面】山西省成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份是在2007年,至今已走过十年时间,山西省循环经济经历了“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发展阶段,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3批186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先后建立,基本形成一个城市一个循环经济产业园,一个县一个循环经济企业的可喜局面。

【循环经济建设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全省已批准建设24个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2199万千瓦。粉煤灰的综合利用主要用于生产水泥、混泥土、墙体材料和干粉砂浆等建筑材料,粉煤灰的年消耗量超过2000万吨。脱硫石膏综合利用于水泥缓凝剂、石膏建材制品、路基回填材料等方面,综合利用率达到40的百分占比,数量达到240多万吨。

2.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典型

【临汾市清洁能源投资高速增长】在绿色经济理念下,临汾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能耗零排放”绿色产业。大力招商吸引投资,铸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许多优秀企业来临汾市建厂,包括华润集团、盾安集团、协鑫集团,清洁能源的投资力度明显得到很大加强。其中代表性的有太阳能发电投资、风力发电投资、生物能发电投资和地热能供热投资。累计到10月,全市重大清洁能源项目(投资5000万以上)完成投资的有25.5亿元,同比增长达到46.3的百分占比。临汾实施推进“八大工程”建设,着力进行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工作。八个工程包括工业企业方面的全面治理、燃煤锅炉方面整顿、清洁取暖方面改造、扬尘污染整治、低空面源污染治理、水土污染治理、环保设施建设、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建设的八方面。在八大工程建设中投入金额118亿元。完成工业深度治理企业数量达361家,对不合规造成大量污染的企业进行关停改造处理,燃煤锅炉整治5035台,集中引进清洁能源取暖改造,造福户数19.8万户。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工作成效显著,可吸入颗粒物等降幅大,空气质量指数等指标位于全省首位,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维护。造林61.3万亩,生态绿化工作稳步进行。

【太钢实施“钢铁冶炼节能标准化示范创建”项目】2007年太钢成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此后,太钢秉承绿色建厂宗旨,积极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工艺,淘汰落后污染严重的设备,对各种工序全面升级改造,实施一系列的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提高资源利用减少污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在生产过程中,太钢提高了固废利用率,形成低耗高效的固、液、气循环经济产业链,能耗降低,排污指标在行业内居领先地位。走出了绿色创新高新技术云集的创新基地。2017年,太钢通过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的验收工作。对其他企业形成先进示范作用。同年,太钢开始实施“钢铁冶炼节能标准化示范创建”项目,目的在于建设适合于太钢实际的节能标准化工艺体系,提高管理水平,标准化节能技术水平,太钢引进了国际先进技术,建成国际一流水平的焦炉煤气脱氰制酸装置,在国内还是首例,对氰化物进行变废为宝利用。

3.重点工程及主要成效

【生态修复水利项目(打捆)】汾河干流在山西6个城市的27个县中,长期以来因为污染已经难以使人们找到它的踪影。已经规划全面实施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经过五年项目建设和自然恢复,为振兴汾河流域,山西省斥资1130亿元,努力使汾河流域重现活力。汾河在一二期治理中已经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第三阶段着重于水利工程建设和美化环境建设,预计在2018年实现旅游船只全面通航,达到前所未有的防洪标准,水位最深可达7米,汾河治理段全长可达12公里,从太原区段一直到祥云桥南500米。

【太原晋阳湖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太原投资晋阳周边环境治理,斥资2亿元治理晋阳湖西北岸、东岸的配套设施,东岸、西北岸地下车库,绿化景观带已初具规模。形成四季不同品种的树木花草林立的美丽景观,环湖东路的树木种类多达30多种,错落有致给城市增添许多绿意。

【大同市拟建循环经济产业园】飞马国际在2017年5月16日发公告称全资孙公司大同富乔垃圾发电有限公司,并与大同左云县政府签订框架协议,大同富乔将在当地建设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园项目,投资预计为16.15亿元,项目包含建设内容涉及多个方面,预计有城乡智能环卫一体化、污泥餐厨垃圾干化综合利用等。

(五)内蒙古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2017年,自治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五个结合”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和自治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扎实地推进增长,促进改革,调整工作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树立新的发展观,抓好绿色发展的底线。在深刻体会主要矛盾的同时稳定工业增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为新时代自治区的新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1.循环经济主要工作

【经济发展概况】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GDP达1.61万亿元,总值增加约4%。三次产业比为10.2∶39.8∶50.0,一、二、三产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3、14.8和74.9。人均GDP达到63786元,与上一年相比增加3.6%。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4万亿元,下降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60.2亿元,增长率为6.9%。居民消费物价总水平上升1.7%。全年公共预算收入1703.4亿元,下降14.4%。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来看,原煤产量增加7.1%,焦炭产量增加8.2%,天然气产量增加0.1%,发电的总量增加12.3%,钢材产量增加18.0%,铝产量减少9.1%。新兴工业产业增长率高于全国水平。2017年,内蒙古实现科技成果533项,授权专利6271项,技术成交3766项,交易额162.8亿元。

【生态保护工作进展概况】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共完成造林39.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1.03%。除海洋外,还有河流、湖泊等19种类型湿地,四大类湿地占地面积接近9105.9万亩,是全国的11.25%。通过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的实行,建立了湿地自然保护区等相关保护系统,2572万亩湿地已经受到保护,湿地受保护水平为28.5%。2017年,全区的造林国面积1484万亩,重点地区绿化面积完成1886万亩。

2.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典型

【特种炭黑项目研发】2017年,内蒙古化学新材料研究所完成了“特种炭黑”项目建设。面对国内外普通法炭黑产能过剩的现状,研究院主动承担了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特种炭黑”项目,同时,自治区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和高端技术,积极开发特种炭黑。该项目的完成可带来7亿元的销售收入,利税1.5亿元,聘用人员80人。这也标志着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内蒙古亿利资源集团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内蒙古亿利资源集团主要从事荒漠化的预防治理和沙产业运营,同时还发展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和路桥地产业。鄂尔多斯市的库布其沙漠是亿利资源集团的主要治理对象,沙漠面积已经达到1.86万平方公里,同时又因为距离北京较近,因此被看作是中国荒漠化治理重要地区之一,是黄河沉积物沙子主要来源。亿利资源集团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下,经过十多年努力,投入8亿多元将3500平方公里的库布其沙漠绿化,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沙漠三大产业。三大产业包括沙漠甘草种植和制药产业、沙漠七星湖生态旅游产业、沙漠太阳能光伏产业。该公司对库布其沙漠的治理确立了二十四字的防沙用沙战略方针,探索出“路、电、水、讯、网、绿”集成防沙绿化模型,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更先进技术和开发理念,以“沙漠、科技、新能源”为主题,大力开发沙漠太阳能光伏产业。亿利资源集团积极开发利用鄂尔多斯药用植物资源,选择产业化示范项目,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制药方法,开发新药,实现产业化,实现了甘草、苦豆等荒漠野生中草药的规范化、标准化大规模种植生产,并培育濒危稀缺的中草药材,促进特色生物资源的全面开发和产业化。多年来,通过甘草等中蒙药材的种植,实现了库布其沙漠综合治理,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了“母亲河”,防止了荒漠化和沙漠化,与此同时,为农牧民带来持续的经济来源,促进了当地经济建设和对农牧民的扶贫步伐。

3.主要工作成效

2017年,内蒙古循环经济综合效果显著,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继续解决产能过剩,减少低端和低效供应。突出重点,填补缺点,加强人民生活、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薄弱环节的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认真落实中央政府要求,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资源转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进一步扩大,煤电和煤化比重已超过90%。加强对生态环境监管,重点建设绿色内蒙古,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京津沙源治理,退耕还草等生态恢复工程。对生态环境保护、水土污染进行重点检查,停止自然保护区内所有矿山企业采矿和勘探活动。建立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指标评价和自然资源保护体系。

【全面改善大气环境质量】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发布,进一步明确了各城市及相关部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年度目标任务和要求。建立月度调度机制,突出煤炭,粉尘控制,企业管理,车辆控制等重点,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年内共淘汰955台燃煤锅炉,完成重点行业的73个除尘项目,58套具有超低排放改造的火电机组,28个挥发性有机物处理项目,203个油气回收和再生加油站,1个储油库,清理33000辆黄色标签汽车和旧车。建立联合防控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乌海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质量。1至11月,乌海市大气污染物PM2.5的平均浓度与2015年相比下降了15.4%,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占比73.4%。全区环境空气中PM2.5浓度为32μg/,浓度值减少5.9%,环境空气质量能够达到标准的天数达到84.8%。

【切实强化水污染治理】继续推进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等重点湖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生态监测系统建设,并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一湖两海”水域面积不断扩大,水中化学需氧量和总磷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水质有所改善。水源保护条例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于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清理35家小企业,同时对微型涉水企业加强清理程度。推进造纸,焦化,氮肥等重点行业清洁技术升级,完成27个项目。对于工业企业聚集的地区,采取集中水污染智力的策略,已有60个园区按要求建设污水的集中处理设施。1至9月,自治区52个地表水河流的断面水质的优良率为57.7%,丧失使用功能水体比率为9.6%。1至11月,全区有3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到标准或者优于Ⅲ类,47个地下水水位保持稳定。

【全面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在深入调研全区土壤污染情况后,制定了相关规划方案。全区共建立土地监测点1834个。发布“关于实施污染土地环境管理”等通知。逐步建立污染土地建设和使用负面清单,严格使用土地。11月23日,首批重点环境监理企业公布。自治区土壤污染控制与恢复计划的编制已提交环保部备案。自治区土壤条件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且污染程度达到重度污染的比例低于1%。

(六)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2017年,辽宁省在坚持稳中求进的基础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适度扩大总体需求,努力调整发展态势以契合经济发展新常态。为提升转型升级内动力,辽宁全省大力促进“五化”协同改革,推进以创新驱动、投资拉动和项目带动为核心的立体式协同模式发展,积极开展各层级协同工作,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

1.总体生态治理取得新绩效

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不低于74.3%;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检测结果均达到国家测试目标;水质优良的河流比例已达到46.51%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各市综合达到90.74%;地下水水质、沿海水域水质均没有下降。

2.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典型

【沈阳市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沈阳市全面推进包括北部污水处理厂在内的9座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3个污水处理厂的转移已完成,剩余6座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正在有序地进行。900辆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完成更新,11条公交线路上的173辆车已经投入使用。新车上线后,100余辆老旧柴油公交车陆续更新,沈阳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将达到75%左右。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减少粉尘对大气污染,沈阳市将已征收却两年内不出让的储备地块充分利用,在生态优先和经济适用、“成本低、易养护、视觉美、可防尘、效果好”原则上,全面实施保护区的生态绿化。2017年,沈阳市加强能源结构调整,加强煤碳质量监管,加大对松散煤和木柴的控制力度。对粉尘污染进行治理、推进VOCs(挥发性有机物)的综合整顿,加强对机动车污染的防治,在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和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成效显著的工作,共发现问题1990处。为20个重点扬尘源和8个零散污聚集区安排10个颗粒物传感器和18个六参传感器。在供暖季节检测供暖锅炉房内烟雾53次,取样煤炭31次。重点工业企业使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46次,均合格。抽检加油站成品油41次。作为影响春季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秸秆焚烧与去年同时段相比明显减少。截至4月30日,春季秸秆燃烧和燃烧控制工作完成,发现燃烧点262处,比去年同期下降15.5%。

【大连市稳步提升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海洋市场较大的城市,2017年海洋经济达到3997.1亿元总产值,较去年同时段上涨9.24%;海洋经济增加值达到1481.47亿元,与去年同时期相比增长7.7%;渔业经济收获高达841.32亿元总产值,与去年同时期相比增长6.12%;渔业经济取得421.68亿元增加值,与去年同时期相比增长5.95%。大连市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继续展开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建立海洋环境监测系统、连接陆地和海洋,预防和控制海洋污染,修建海洋保护区、强化海洋环境生态恢复和扩散,使得海洋渔业资源得到有效的回复。《辽宁沿海经济带大连区域用海规划》和《大连市海岸线保护修复实施方案》,被称为“史上最严用海管理制度”。目前,全市将近一半的水域被称为“海洋生态红线区”。

【本溪市全力构建生态旅游新格局】本溪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十分重视,且加快推进“中国枫叶之都”建设行动计划,《本溪市旅游促进条例》、《本溪市旅游业近期改革发展的意见》、等多项改革政策纷纷出台,让城市的旅游业得以迅速发展。2017年,“大旅游”被视为一项战略举措被正式写入本溪市“五大产业”发展战略中,“一带一路、一城一域”的旅游发展布局正式确立。连同“旅游兴市”与“工业强市、生态立市”一起被确定为本溪市三大发展战略,旅游业在本溪市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溪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76%以上的森林覆盖率在全省首屈一指,被誉为“天然氧吧”。凭借天然优势,“山、水、洞、林、泉”等多元化旅游元素叠加形成了“枫叶之城”。纵观过去5年,旅游业给本溪市带来的变化是清晰可见的。从2013年开始,旅游业收入每年占本溪市的总收入10%以上,近五年来,全市共用来1.53亿人次游客,旅游业总收入高达1000亿元。2013-2017年,游客人数增长36.5%,服务业增加值随之占全市GDP的43%。

【辽阳市大力推进森林城市建设】辽阳市全面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以全力支持创森工作开展,辽阳市政府与林业主管部门密切配合,指导各县(市)区提前种植防汛抗旱苗,按照工作时间表,完成新栽植苗木的重新种植、管理和验收,确保完成年度施工任务。辽阳市完成人工造林和山地造林成效显著。国家林业局专家组编制批准的《辽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6)》运行顺利。申报成功辽宁文圣太子河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大汤河也被正式命名为“辽宁大汤河国家湿地公园”。太子河生态治理工程如火如荼进行,成功联通了襄平大桥至燕州城管护路,筹措巨额资金,建设数百个升级版美丽乡村示范村,实现了“六三三覆盖”。修复、修整和扩建了各级433公里的高速公路,并在村内修建道路779公里。89个安全饮用水项目使得19万农村人口享受到了切身利益。

3.重点工程

【实施碧水工程】对水环境的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水处理设施完善修复工作初步实现。多个可流动污水处理站和社区污水处理设施完成翻新维修。11座污水处理站已经全部被修缮完毕。实施流域综合整治。2017年,完成16个管道混合问题。浑南区,河道被完全清理,河道垃圾也被完全清除。种植了大规模水生植物,河水的生态处理也已经完成。

【推进青山工程】该项目的推行过程中,7333公顷的封闭式矿井得以提前竣工,森林面积、绿化面积分别增加了14.8万公顷、35.3万公顷。35万户、160多万人在退耕还林还草项目中受益,377万亩经济林顺利开发,如苹果、板栗、榛子。全面建成数公里工程围栏,数万亩中幼林完成培育。

【蓝天工程效果显著】2017年,26个重点减排项目已经完成,总吨位757.3吨,二氧化硫烟尘、排放总量分别减少546.82吨、32.86吨。其中,有4个煤制清洁能源、共40吨锅炉,1个农业源污染控制、7个非电脱硫项目,共645吨锅炉。倡导绿色交通,汽车尾气污染得到良好控制。加强绿色标准区管理,非法进入黄标车的调查率达到100%。定期检查加油站,27家加油站实现维修。在加油站特殊抽样检查油质,随机抽取数十家加油站多批次油品。有力控制粉尘污染,使城市管理得到改善。加强施工现场防尘措施管理。地埋式车辆冲洗设备已在施工现场安装完毕,施工项目漏天地面进行绿化覆盖及绿网覆盖;《关于实施拆迁工程控制扬尘管理的通知》在各功能园区发出,22个拆迁点已经按要求进行整改。经过监督检查,全区拆迁现场征地率为89.7%;建设项目共修建围挡结构,硬覆盖,新增水冲洗设备数处,多起污染道路污染被成功处理;全区施工现场物料堆积和灰尘堆积率达100%。提升绿植覆盖,新建和翻新的绿化面积共达118万m2。宜居农村和示范村改造工程也已经全面推进,共14个村的主要街道已经完成了绿化改造。

(七)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2017年,山东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新的发展观,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各项安排,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加快新旧动能转化项目的实施,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1.循环经济主要工作

【“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新进展】2017年,山东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改革主要涉及到产能过剩、楼市库存大、债务高企三方面,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等五项任务。第一,扎实有效去产能,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去低利润、高污染的过剩产能。2017年,山东省完成生铁175万吨,粗钢527万吨,煤炭351万吨。济南市实施防治大气污染十大措施,禁止7190家“散乱污染”企业,完成淘汰323台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任务。第二,制定政策去库存,为新产能提供空间,并持续加快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2017年,重建山东省804000套棚户区,共完成647000套。第三,积极稳妥去杠杆,盘活公司股票资产,降低长期性和系统性风险。2017年,山东省制定10项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第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使企业负担减少860亿元。第五,努力做好短板,提高整体资源配置效率,平衡供需。2017年,山东省83.2万省级贫困人口实现了扶贫,完成了年度扶贫任务。

【加快动能转换与创新】2017年,山东省强化创新引领,新动能快速成长,新经济的规模扩大。加强创新平台作用,完成1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11个国家知识产权试验区,国家创新产业集群有7个试点项目和69个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新能源发电项目规模扩大,发电量231.1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2%。

【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2017年,全省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安排,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PM2.5、PM10、SO2和NO2的平均浓度比上年分别下降13.6、11.7、31.4和2.6个百分点。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为275.4天,比去年增加26.5天,严重污染天数为14.9天,比去年减少8.2天。水资源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分别达到52个和67个,国家和省级湿地公园分别达到68个和134个。

2.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典型

【威海市突出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威海市加强循环经济科技创新,2017年组织10个循环经济科技重大项目。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培育国家再制造示范企业和14个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单位。探索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新模式,鼓励企业资源综合利用,城市资源综合利用已发展到64个。工业固体废物年使用量为260万吨。大力推广集热系统,集热面积超过19万平方米,每年可减少标准煤消耗量21000吨。推进循环经济模式,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培育循环经济示范单位。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荣成开发区和文登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个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循环经济全面发展,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实施一系列重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重点关注共生、伴生矿产资源,工业“三废”,城市生活垃圾,废弃物再生资源,农林渔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潍坊市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2017年,潍坊市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建成市级以上541个标准化示范点,18个省级畜牧旅游示范区,新增48个“三品一标”认证蓄产品,加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立500多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推广畜禽除臭,日本活性腐殖质,生物发酵和有机肥技术。建立“以地定养、以畜定种、以肥养地、种养结合”模式,建成种养结合基地100余处。

3.重点工程及主要成效

【持续调整能源结构,强力实施低碳减排】2017年,山东省全面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大节能环保力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能源供应和消费得到明显优化。在能源供应方面,一是传统能源产量下降,一次能源产量增加0.2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二是新能源发电量保持快速增长,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329.4万千瓦,增长58.2个百分点;三是清洁能源投资规模扩大,全省天然气投资126.8亿立方米,增长31.9%。在能源消费方面,一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下降3.2个百分点,比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二是优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结构;三是工业用煤量首次大幅下滑,规模以上工业用煤量下降6.6个百分点,为近10年来最大降幅。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推进产业向集约型转化】2017年,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已经国务院正式批准。高新技术企业6000多家,工业技术改造1672.86亿元。吉庆烟草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获批,新增1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共179个,居全国首位。三次产业构成为6.7∶45.3∶48.0,服务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2.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4个百分点。促进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三二一”结构更加巩固。“两区一环一带”的战略支持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枣庄,济宁,菏泽,临沂四个城市被列入国家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