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环渤海地区旅游业经济概况

环渤海地区旅游业经济概况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环渤海地区各省区市旅游经济概况2017年,全年接待国内游客5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8%;国内旅游收入45661亿元,增长15.9%。

环渤海地区旅游业经济概况

一、环渤海与京津冀地区旅游业总体发展及合作概况

2017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国家旅游局“515战略”、全域旅游战略、“三步走”战略、以“厕所革命”为代表的旅游供给侧改革驱动下,中国旅游经济持续爆发式增长,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地位。旅游要素投资更加丰富,旅游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更加凸显,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更加稳固,旅游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和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幸福产业。2017年,旅游业综合贡献8.77万亿元,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达11.04%,对住宿、餐饮、民航、铁路客运业贡献超过80%,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8000万人,对社会就业综合贡献达10.28%。

(一)旅游政策和机制

2017年,作为中国全面实施《“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开局之年,国家领导人多次对旅游发展做出重要指示,助力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全域旅游、特色小镇、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厕所革命、景区体制机制改革、综合监管机制等成为各地旅游发展热词,“旅游+”概念首次被纳入中央一号文件,国家旅游局出台《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以及《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景区游客高峰时段应对规范》《旅行社在线经营与服务规范》等多项行业标准,印发《关于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维护游客合法权益的通知》,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旅游行业相关政策日臻完善,政策红利正在加快释放,促使中国旅游产业由旅游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2017年,环渤海区域内旅游合作不断加强,旅游各要素融合持续加速,旅游发展模式愈加多样,各地立足自身优势资源,横向联合、差异定位、错位发展、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区域旅游整体格局在国家范围内优势凸显。

作为环渤海区域先行区,京津冀在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方面势头强劲,三地基本完成旅游产业协同发展顶层设计,综合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更加便利,产业投资等发展要素不断跟进,促使京津冀旅游一体化进程加快,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进入新时期。

(二)旅游产业

在环渤海地区区域协同发展促进下,各地间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收敛趋势,旅游业与周边产业联动加剧,区域内部均衡化格局初显,产业体系升级扩容趋势明显,环渤海区域内各省市旅游收入和游客接待数量均处于上升状态。纵观环渤海区域与全国旅游市场对比,环渤海区域旅游总人数占全国旅游总人数的59.19%,接待国内旅游人数占全国国内收入的60.58%。

(三)旅游产品研发

2017年,环渤海区域内旅游资源整合深度和广度继续加强,各地旅游界互动频繁,培育一批特色旅游产品和新兴旅游业态,建成一批旅游示范带动项目,打造一批区域性龙头企业。通过整合资源、举办推介会和推出优惠政策,加快各地市间旅行社、景区、住宿的资源互通和信息共享,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除产业内部融合加速外,2017年,环渤海区域旅游业加快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旅游+”进程,旅游产业体系日臻完善,旅游供给进一步丰富和优化,逐步形成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工业、农业商业等融合发展的大旅游产业体系,出现了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等多种产品形式,旅游产业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日益提升。

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最终目的是为游客创造优异的体验价值,环渤海地区旅游发展主要依靠国内游客,以各省(市、自治区)内部市场和环渤海区域内各毗邻省(市、自治区)为主。伴随消费结构加速升级,短距离、高频次成为区域内游客出游的典型特征,国民旅游诉求正在从美丽风景转向美好生活。中国旅游业正在迎来大众旅游、全域旅游、品质旅游的历史机遇期,环渤海地区众多“旅游+”项目增加了游客获得感和幸福感,区内旅游目的地建设由传统观光型向度假综合体转变,日趋完善的旅游接待和公共服务体系让游客障碍通行成为可能。

(四)旅游文化

环渤海区域旅游文化浓郁,截至2017年底,中国世界遗产已达52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6项、世界自然遗产12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在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位居第二位。环渤海区域内世界遗产共有12项,包含世界文化遗产11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1项,分布于北京市、山东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和河北省。此外,北京、山东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天津、辽宁、山东滨海旅游资源众多,内蒙古地区自然旅游资源风光独具,山西、河北、天津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区域内旅游资源互补性较强,极大地推动了区域旅游融合发展。区域内大型演艺、主题公园博物馆等文娱场所持续增加,体育旅游、冰雪旅游、特色小镇旅游等新兴旅游业态不断涌现,进一步激发了居民的出游热情。

(五)旅游企业与人才

2017年,环渤海区域旅游实际完成投资持续高速发展,在吸纳劳动力就业、带动城乡发展、增加税收等方面都起到了突出作用,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旅游企业方面,区域内非标准化住宿逐渐增多,休闲农庄、特色小镇、精品民宿等百花齐放、蓬勃发展,旅行社数量逐渐增多,线上线下资源整合不断加速。在旅游人才方面,区域内旅游行业从业者数量逐渐增加,各地旅游培训的内容更加多元,从业人员的知识储备和服务意识不断增强,进而推动旅游行业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六)旅游教育与培训

环渤海区域内设有旅游相关专业院校众多,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山东等地区,但旅游专业教育水平和层次较南方成熟地区还有待提升。随着中国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在传统旅游要素供给已远不能满足旅游消费新需求的今天,区域内旅游企业员工能力不足和缺乏专业人才等人力资源障碍仍制约环渤海区域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如何有效提升企业员工的服务技能、打通专业人才和旅游企业的沟通渠道、激励高技术人才供职于旅游企业以及加强产学研合作仍是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

二、环渤海地区各省区市旅游经济概况

2017年,全年接待国内游客5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8%;国内旅游收入45661亿元,增长15.9%。入境游客13948万人次,增长0.8%。其中,外国人2917万人次,增长3.6%;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1032万人次,与上年持平。在入境游客中,过夜游客6074万人次,增长2.5%。国际旅游收入1234亿美元,增长2.9%。国内居民出境14273万人次,增长5.6%。其中因私出境13582万人次,增长5.7%;赴港澳台出境8698万人次,增长3.6%。

(一)北京市旅游业发展概况

1.全市旅游市场概况

2017年,北京市旅游客源市场分为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两个板块。其中,国内旅游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入境旅游人数下降,外汇收入小幅增长,全市旅游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2017年,北京市实现旅游总收入5469亿元,同比增长8.9%;接待游客总人数2.97亿人次,同比增长4.3%。旅游餐饮和购物总额2891亿元,同比增长8%,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25.0%,提高0.7个百分点。

【入境旅游有所下降】全市接待入境游客392.6万人次,下降5.8%,其中,接待外国人332万人次,下降6.4%,占比84.6%。从主要客源国来看,全市接待美国、日本、韩国游客数量分别为67.3万人次、24.2万人次和23.5万人次,比2016年分别减少3.1万人次、0.6万人次和14.4万人次,同比分别下降4.3%,2.5%和38%。从洲际客源市场情况看,全市接待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游客分别为172.5万人次、100.9万人次、91.9万人次和17万人次,同比分别下降8.3%,4.7%,3.8%和3.4%;接待非洲游客9万人次,同比增长1.9%。

【国内旅游呈稳定增长态势】北京市全年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5122亿元,增长9.4%;国内旅游总人数2.94人次,增长4.4%。外省来京旅游和市民在京游两个市场均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其中,外省市来京旅游人数17924万人次,增长4.7%;旅游收入4674亿元,增长9.4%;人均消费2607元,增长4.5%。北京市民在京游人数11430万人次,增长4%;旅游收入448.7亿元,增长9%;人均消费393元,增长4.8%。

2.旅游企业与旅游资源概况

【旅游企业发展较快】全市累计限额以上住宿业收入962.72亿元,同比增长7.0%,从业人员33.99万人,同比增长0.4%。全年完成旅游相关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84.4亿元,增长23.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1%,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修订执行《北京旅游商品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北京新推出60多款“北京礼物”老字号系列产品。北京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突破3亿元。

【旅游资源:不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北京市推进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相关工作,启动“一城三带”旅游规划研究和项目梳理。深入开展门头沟、昌平、平谷、怀柔、延庆五个区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落实门头沟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各项工作。推进京郊旅游“五十百千万亿”休闲体系建设。北京市旅游委坚持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旅游特色村镇、特色业态和高等级民俗村户171家,建成旅游步道222公里;同时依托全市文化、科技、设计等优势资源创新产品系列,新推出60多款"北京礼物"老字号系列产品,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突破3亿元;开发中医养生、体育赛事、文化演出、精品文博等定制旅游产品,推出30条中医体验旅游线路、22条精品文博旅游线路和31个中医国际医疗旅游服务包;着力发展以会议、会展、国际商贸及文化交流为主的高端商务游,国际会议数量排名不断攀升,位居全国首位、亚洲第四。

3.北京市在环渤海范围内旅游合作概况

北京市旅游委深入开展区域旅游交流合作,落实《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推动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国务院批复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京津冀。开展三地旅游执法部门联合执法。京津冀旅游部门共同推出130个旅游招商项目和16条主题精品路线。京东休闲旅游示范区、京北生态(冰雪)旅游圈和京西南生态旅游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北京市旅游委持续推进区内市场推介与交流,创新旅游宣传推广方式,通过举办大型线上线下创意营销活动扩大北京城市形象宣传。此外,多地旅游部门来京召开旅游产品推介会,北京与旅游合作省市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通过“对口支援(帮扶、协作)、9+10区域旅游合作会议、北京国际旅博会、旅游产业促进座谈会”等平台开展了广泛旅游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区内各省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表1 2017年北京市旅游合作情况

数据来源:北京旅游政务网。

(二)天津市旅游业发展概况

2017年,天津旅游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深化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致力于增进“一带一路”旅游人文合作,探索旅游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增加旅游产品有效供给,引导扩大旅游消费升级,营造文明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

1.全市旅游市场概况

天津市旅游客源市场可分为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两个板块,两个板块均平稳发展。2017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2.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5%;旅游总收入3545.44亿元,同比增长12.4%。

【入境旅游小幅增长】2017年,天津市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345.06万人次,增长3.0%;其中,外国人317.65万人次,增长2.8%。入境旅游收入不断增长,旅游外汇收入37.52亿美元,增长5.5%。

【国内旅游增长较快】2017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2.08亿人次,同比增长10.4%,其中接待外省市来津旅游人数1.32亿人次,本市市民在津旅游人数0.76亿人次,国内旅游者消费支出3292.13亿元,国内旅游者人均消费支出1585元。

2.全市旅游企业与旅游资源概况

【旅游企业较快发展】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旅行社463家,其中有出境资质的64家。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达920.91亿元,增长11.0%。其中,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153.73亿元,增长3.6%;限额以下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767.18亿元,增长12.6%,占全市营业额的83.3%。2017年,邮轮旅游快速升温,接待到港国际邮轮175艘次,增长23.2%。

【旅游资源结构更加合理】天津市旅游局积极推动旅游资源开发和大项目建设,A级景区数量不断提高,天津旅游资源结构更加合理。绿水青山正在通过发展乡村旅游逐步转化为金山银山,缩小了城乡贫富差距,带动了大量农村人口就业,促进了乡村振兴,旅游产业的社会效益更加凸显。截至2017年底,天津市A级旅游景区共108家。其中5A级2家,4A级31家,3A级52家,2A级23家。评选出25个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休闲农业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3.天津市在环渤海范围内的旅游合作概况

【“京津冀运河旅游观光带”规划研讨会在津召开】1月19日,“京津冀运河旅游观光带”规划研讨会在津召开,与会人员共同听取研讨“京津冀运河旅游观光带”规划构想,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就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为确保高质高效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奠定基础。

【天津旅游对口帮扶代表团赴承德调研对接】按照天津市旅游局和承德市旅发委签订的“关于推进旅游一体化框架协议”内容,5月9日,天津市旅游局副局长何智能带领由深化津、承旅游交流合作的相关处室、区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组成天津旅游对口帮扶代表团赴承德市进行调研对接、落实帮扶事宜。

【中国邮轮经济论坛在天津举行】第三届“中国海事金融(东疆)国际论坛”中首次举办的中国邮轮经济论坛于5月15日在天津宾馆举行。此次论坛就邮轮公共安全政策,邮轮旅游产品创意、旅游旅游线路开发营销、邮轮国际配送、中国邮轮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会议搭建了邮轮业界交流合作平台,凝聚共识,共商未来,着力推动中国邮轮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京津冀房车巡游红色之旅启动仪式举行】6月28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6周年纪念日前夕,由天津市旅游局、北京市旅游委、河北省旅游委共同组织的“畅游京津冀,发展红色旅游新产业——2017京津冀房车巡游红色之旅”启动仪式在平津战役纪念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旨在深入挖掘京津冀红色文化内涵,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文化阵地优势和作用,借助房车巡游这种时尚的旅游方式,加强红色资源宣传,扩大红色景区影响,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走进红色景区,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情怀,合力推动红色旅游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暨第22届北方旅游交易会举办】2017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暨第22届北方旅游交易会于9月1日至4日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办。本届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继续秉承“旅游产业的盛会、合作共赢的舞台”宗旨,围绕促进和发展旅游生产力,大力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落实“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推动旅游装备制造业的创新与发展。

(三)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概况

2017年,全省旅游部门在国家旅游局大力支持下,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省旅游业发展规模和质量实现了全面跃升,旅游业成为河北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产业和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增长点。

1.全省旅游市场概况

河北省全省旅游客源市场分为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两个板块,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17年全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7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140.9亿元,分别比2016年增长22.61%和31.93%。

【入境旅游市场总体呈现向好态势】2017年,河北省入境旅游市场总体呈现向好态势,全年接待国际游客160.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7.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6%和13.7%。从客源结构上看,全省接待入境过夜游客91.01万人次,接待入境一日游游客69.23万人次。

表1 2017年来冀入境旅游人数统计

数据来源:河北省旅游政务网。

【国内旅游发展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17年,河北省接待国内游客5.7亿人次,创收6089.6亿元,分别增长22.7%和32.1%。从客源结构上看,全省接待国内过夜游客29284.34万人次,接待国内一日游游客27789.54万人次,分别占接待总人数的56.8%和43.2%。从地域区划上看,各地市国内旅游发展均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助力全省旅游业的发展。

2.全省旅游企业与旅游资源概况

【旅游企业得到较快发展】2017年,全省旅游项目管理库共有入库项目1537个,投资总额1.7万亿元,实际完成投资突破1000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规模项目36个,10亿元以上规模项目335个,旅游项目量质提高。全省引入一大批优质资本和战略投资者,中建、荣盛、华夏幸福、新奥等大批投资实力较强的非旅游类大型企业进入,投资增长态势越发突出,投资项目力度空前,市场活力明显增强。具备接待能力的住宿单位达到4万余家,床位超过200万张,旅行社1500余家。

【旅游景区得到提升改造】2017年,全省大力开展景区整改,提升传统景区50多个,建成太行水镇、板城小镇、响堂水镇等新景区100多个,培育打造红色教育、文化创意、康养度假、生态示范等近400个新业态项目,建设京西百渡、山海康养、正定古城、太行红河谷等20多个全域旅游型片区,总面积达3.4万平方公里,占到全省总面积的18%。截至2017年底,河北省具备接待能力的旅游场所达到1400余家,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9家、4A级旅游景区114家。

【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实现环境优化】在乡村旅游资源方面,全省多地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实现了环境优化、生态修复,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崛起。2017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06亿人次,综合收入达2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35%以上;有600余个乡镇、1600余个村、5400余家企业开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经营户突破4万个,累计带动就业人数80万人,带动脱贫人口8.9万人,旅游成为扶贫富民新渠道。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省新建提升景区外游客服务中心、游客集散中心83个,自驾车、房车露营地11个,绿道风景道54条,旅游交通标识270个,旅游大数据中心或旅游应急指挥平台27个。着力推进“厕所革命”,超额完成国家旅游局下达的三年1920座厕所建设任务,三年来建设旅游厕所9000余座,全省6个市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厕所革命先进单位,“厕所革命”逐步实现向景区内外、城乡一体纵深发展。

3.河北省在环渤海范围内旅游合作概况

【举办河北省首届旅游投融资大会】3月30日,河北省首届旅游投融资大会在石家庄成功举办。大会推出400多个旅游招商项目,估算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搭建起专业化旅游招商平台。38个项目现场集中签约。会上首次发布《河北省旅游投融资白皮书》,阐述了投融资背景、现状、机遇、前景和政策等内容,凸现了河北旅游产业发展的巨大活力。

【签署京冀《旅游战略合作协议》】4月26日至27日,北京市旅游委赴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乐亭县调研京冀旅游协同发展情况。相关旅游部门负责人就北京与曹妃甸区、乐亭县开展旅游合作进行深入交流,并与两地签署了《旅游战略合作协议》。(www.daowen.com)

【“通武廊”旅发大会召开】9月28日至29日,“通武廊”旅发大会暨2017廊坊市旅发大会在香河县国安第一城启帷。大会以“携手通武廊,畅游北运河”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打造跨区域旅游合作示范区,深挖大运河旅游文化,推动三地旅游业协同发展迈入新阶段。

(四)山西省旅游业发展概况

2017年,山西全省旅游行业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体制机制改革、引进战略投资、重大项目开发、旅游业态创新、品牌形象塑造、公共服务提升和市场综合整治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1.全省旅游市场概况

2017年,山西省旅游客源市场分为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两个板块,均有不同程度涨幅。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5360.21亿元,同比增长26.21%。

图1 2017年山西各市旅游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三晋县域制作。

【入境旅游取得平稳发展】全省商业住宿设施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67万人,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95.71万人次,同比增长6.38%,实现海外旅游创汇3.5亿美元,同比增长 10.32%,其中,1-6月份实现旅游创汇14519.54万美元,同比增长9.5%。

【国内旅游实现突破性进展】全省累计接待国内游客5.6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338.6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6.49%、26.27%。其中,1-6月份,全省累计接待国内旅游者2.56亿人次,同比增长25.21%,国内旅游收入2372.22亿元,同比增长24.44%

2.旅游企业与旅游资源概况

【旅游企业产业化、专业化、项目化取得新突破】全省立足资源禀赋,遵循产业化、专业化、项目化原则,建设全省旅游项目库,策划包装1218个、总规模超万亿元的投资项目。山西省旅发委与八家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力对接资本、金融市场。截至2017年底,开工项目5个,投资205亿;进入实际合作成立合资公司4个,计划投资163亿,实现全省重大旅游项目开发的新突破。

【旅游资源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在旅游景区方面,山西省坐拥丰富文化旅游资源,除拥有享誉海内外的五台山、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外,还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处,国家级地质公园6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处,A级景区155家,其中5A级7家,4A级88家。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山西省旅发委积极推进全省22条高速公路涉及45家景区的200余块旅游标志牌的新建和改造工作,目前高速标志牌施工进入收尾阶段。农村旅游公路目前已开工建设100余公里,一批旅游公路建设也在积极推进过程中;积极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截至2017年底,已完工1239座。制定了《4A级以上景区奖励方案》和旅游投资支持政策;出台了支持右玉、左权、太原西山等区域创建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的工作方案。

3.山西省在环渤海范围内旅游合作概况

【“晋善晋美、灵动灵石”旅游(北京)推介会召开】“晋善晋美、灵动灵石”旅游(北京)推介会于4月14日在北京铁道大厦召开。同期举办的“晋善晋美灵动灵石”文化惠民之旅活动,也于4月14、15日在北京玉渊潭公园拉开帷幕。本次推介会及惠民之旅活动旨在进一步丰富和满足北京市民旅游文化生活需求,促进京晋两地旅游业发展和交流。

【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召开】9月21日,2017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隆重召开。来自海内外的600多位嘉宾齐聚晋中,畅谈旅游改革发展大计,共绘文化旅游融合创新蓝图。围绕大会主题的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受到各界的关注,市民积极参与热情高涨;通过投融资项目洽谈会、旅游推介洽谈会、宣传片、宣传册等不同的方式,也让参会的境内外各界旅行商盛赞“山西好风光”;而大会中提出做好黄河、长城、太行三篇旅游大文章的思路举措,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山西省战略性支柱产业更是给全省旅游界人士提振了发展信心。

(五)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发展概况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旅游经济快速增长,旅游产品供给增加,旅游活动丰富多彩,呈现出“这边风景独好”的态势。旅游扶贫、旅游富民成效显著,旅游业已经成为全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幸福产业。

1.全区旅游市场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客源市场分为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两个板块,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发展势头迅猛。2017年共接待旅游者1.16亿人次,同比增长18.77%,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440.11亿元,同比增长26.72%。

【入境旅游平稳增长】全区接待入境旅游者184.83万人次,同比增长3.89%,其中接待外国人175.70万人次,港澳同胞6.01万人次,台湾同胞3.12万人次,创汇收入12.46亿美元,同比增长9.39%。

【国内旅游大幅增长】全区接待国内旅游者1.15亿人次,同比增长19.05%。国内旅游收入3358.59亿元,同比增长27.43%,国内旅游人均花费875元/天,同比增长9.5%。

2.旅游企业与旅游资源概况

【旅游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截至2017年底,全区共有旅行社1272家,酒店735家。住宿和餐饮业完成投资97.7亿元,同比增长45.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厕所革命、全域旅游等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内蒙古旅游业正发生着日新月异变化。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区新建、改建旅游厕所2193座,厕所建设投资额达到4.3亿,基本实现主要道路沿线、旅游节点、交通驿站等旅游厕所建设全覆盖,旅游厕所数量和档次都有提升,并在2017年获得国家旅游局颁发的“‘厕所革命’突出成果奖”,厕所革命工作得到国家旅游局认可。

【重点打造一批全域旅游、四季皆游特色旅游景区】在旅游景区方面,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旅游资源最为丰富地区之一,旅游景观独特,人文历史厚重。草原、古迹、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大奇观”,构成独特的旅游胜景,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目前,全区正在利用独特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和车少、景多、空气好的特殊优势,重点打造一批全域旅游、四季皆游的特色旅游景区,打造富氧离子养生、温泉养生、沙漠探险、航天之旅等旅游产品,进一步满足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截至2017年底,全区各级景区现已达374家,其中5A级景区4家、4A级景区117家、3A级景区114家、2A级景区138家、A级景区1家。全区15个地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稳步推进各项创建工作;伊金霍洛旗创建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乡村旅游资源进一步拓展】在乡村旅游资源方面,全区现已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2个,休闲农业点597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100家。内蒙古乡村牧区旅游接待户达到4317家,其中星级家庭接待户462家,直接带动15万名农牧民就业,帮助4.4万人脱贫。

3.内蒙古自治区在环渤海范围内旅游合作概况

【举办辽吉黑蒙旅游协同发展旅游推广活动】3月24日在赤峰市举行辽吉黑蒙旅游协同发展旅游推广活动,活动中,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牵头成立“振兴东北旅游合作联盟”,联合四省区旅发委签署《辽吉黑蒙旅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四省区28家旅行商也一并签署了互送客源协议。会后,四省区还分别对本地旅游资源进行了推介,与会嘉宾还一同观看东北林草文化四季全生态旅游区盟市宣传片。此次推广活动促进了内蒙古自治区与周边省区旅游业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第一届内蒙古旅游(北京)推介会举行】第一届内蒙古旅游(北京)推介会于6月1日至3日在北京朝阳公园蒙古大营启幕,集中展示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呼伦贝尔等地区的精品旅游产品。推介会展区分为蒙古包展区和广场展区,12个蒙古包集中展示内蒙古独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旅游精品,向北京市民展示和推介了内蒙古最优秀的旅游产品。

【2017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博览会在包头市开幕】9月1日,由中国旅游协会、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包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7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博览会”在包头市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首届特色旅游商品博览会和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将充分发挥特色旅游商品的吸引力,推动各地特色产品向特色旅游商品转化,引领消费升级,提升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水平。更好地将各地特色旅游商品推向全国市场,为各地旅游商品搭建最有效的特色旅游商品交流和交易平台。

(六)辽宁省旅游业发展概况

2017年,辽宁省各地区旅游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之以恒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努力破解发展难题,旅游经济保持平稳发展。

1.全省旅游市场概况

2017年,辽宁省旅游客源市场分为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两个板块,圆满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呈现繁荣局面,入境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0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1%。全年旅游总收入474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图2 2012-2017年辽宁省旅游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入境旅游小幅增长】2017年,全省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278.8万人次,增长1.9%。在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中,外国人217.0万人次,增长2.3%;港澳台同胞61.8万人次,增长0.5%。旅游外汇收入17.8亿美元,增长2.1%。

【国内旅游增幅较大】2017年,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5.03亿人次,增长12.1%。国内旅游收入4620.7亿元,增长12.1%,休闲度假已经成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然选择。

2.旅游企业与旅游资源概况

【旅游企业增长迅速】2017年末,全省有星级以上宾馆671家,其中五星级及以上宾馆24家。年末有旅行社1443家。2012-2017年辽宁省星级以上宾馆数据基本保持平稳增长,2017年数量增长迅速,比2016年增加137家。全省旅游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形成民营为主、国有企业和政府投资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投资格局,举办辽宁省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项目招商大会,签约42个项目。

【旅游资源不断丰富】2017年,鞍山千山风景区成功晋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4A级旅游景区新增8个,全省A级旅游景区达到424个。旅游品牌创建步伐加快,不断丰富和完善春季“赏花观鸟踏青休闲游辽宁”、夏季“消夏避暑康养度假游辽宁”、秋季“赏枫采摘金秋赏景游辽宁”、冬季“嬉冰雪泡温泉到辽宁过大年”四季旅游品牌体系,塑造四季旅游精品品牌。旅游“厕所革命”扎实推进,全年共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1229座。

3.辽宁省在环渤海范围内旅游合作概况

【2017丹东旅游推介暨旅游项目招商说明会在京举办】3月,丹东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在京举办“2017丹东旅游推介暨旅游项目招商说明会”。此次活动重点宣传以“鸭绿江畔,美丽丹东”为形象主题的丹东旅游线路和产品。说明会上,丹东旅行社协会与北京市旅游行业协会旅行社分会共同签署了《旅游合作协议书》。

【举办“对接京津冀打造旅游先行区”高峰论坛】7月8日至10日,辽宁省举办“对接京津冀打造旅游先行区”高峰论坛,本次论坛围绕“辽宁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打造葫芦岛市旅游先行区”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就辽宁省(葫芦岛市)与京津冀三地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市场宣传、公共服务体系等多方面合作达成广泛共识。

(七)山东省旅游业发展概况

2017年,山东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域旅游为引领,认真组织实施山东省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深化创新驱动,提升融合发展能力,加快转型升级,增强旅游对投资,消费、富民的促进作用。

1.全省旅游市场概况

山东省旅游客源市场分为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两个板块,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快速增长。2017年,山东省接待境内外游客7.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2%;实现旅游消费总额92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入境旅游平稳增增长】2017年,全省接待入境游客494.4万人次,增长1.9%。其中:外国游客353.1万人次,增长0.1%;香港同胞61.3万人次,增长6.3%;澳门同胞17.7万人次,增长5.5%;台湾同胞62.2万人次,增长6.6%。入境游客消费31.7亿美元,增长3.6%。其中:外国游客花费23.6亿美元,占74.3%;香港游客花费3.5亿美元,占11.1%;澳门游客花费1.1亿美元,占3.5%;台湾游客花费3.6亿美元,占11.2%。

【国内旅游增幅较大】2017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7.8亿人次,增长10.3%。国内游客人均花费1089.1元。在春节、“十一”两个长假中,山东省共接待国内游客8922.0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719.7亿元。

2.旅游企业与旅游资源概况

【旅游企业发展平稳】截至2017年底,山东省纳入统计范围的旅行社共有2216家,比上年增长3.6%。山东省旅行社接待入境游客125.4万人次、589.1万人天,比上年分别下降18.9%、23.9%。全省旅游住宿设施37856家。其中,星级饭店663家(包括五星级34家、四星级156家、三星级407家、二星级66家),宾馆旅店22585家,其他住宿设施14608家。金星级文化主题饭店15家,银星级文化主题饭店10家。五星级精品民宿10家,四星级精品民宿45家。

【旅游景区较快发展】在旅游景区方面,全省旅游休闲区点3785个,其中A级景区1173家。A级景区接待游客6.4亿人次,增长21.3%,景区总收入507.9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全省旅游度假区45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42家。

【乡村旅游资源要进一步丰富】在乡村旅游资源方面,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45亿人次,乡村旅游消费2549亿元,比上年增长分别为12.1%、15.9%。全省建成旅游强乡镇527个、特色村1180个、星级农家乐4063个、精品采摘园921个、开心农场168个。全省规模化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庄已达3500余个,乡村旅游经营业户8.4万户,吸纳安置就业52万人。61个村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厕所革命受表彰数量全国第一】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省新建改建旅游厕所达16100座,建设数量全国第一。枣庄、济宁、临沂、烟台、济南、青岛、潍坊7个市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厕所革命先进市”,受表彰数量全国第一,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厕所革命综合推进先进单位”,并获得厕所革命突出成果奖。

3.山东省在环渤海范围内旅游合作概况

【召开第五届世界摄影大会】8月8日至14日召开第五届世界摄影大会,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313名海外摄影家以及20位国内知名摄影师,深入全省8个城市60多个拍摄点进行采风拍摄。大会期间举办多项摄影展览、泰山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认定摄影基地命名仪式、丝路国家摄影组织国际合作峰会等活动,发布《青岛宣言》,架起中国与世界摄影文化合作交流的桥梁,进一步提升“好客山东”品牌国际知名度与美誉度。

【中国世界遗产旅游推广联盟(泰安)大会举行】9月18日至9月20日,2017中国世界遗产旅游推广联盟(泰安)大会暨纪念泰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30周年论坛在泰安市隆重举行。此次活动开展中国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点评世界和中国旅游发展新走势,把脉中国世界遗产旅游新模式、新途径,共同开拓思路,共同打造品牌,共同提升实力,共同研究方向,共同展望未来,实现“促进世界遗产保护、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双丰收。

【国际研学旅游推广联盟在曲阜成立】9月27日,由山东省牵头其他九省市及海内外旅游机构发起的国际研学旅游推广联盟在曲阜成立。大会正式通过《国际研学旅游推广联盟章程》,并将联盟秘书处设在济宁。成立国际研学旅游推广联盟,旨在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开拓境外旅游市场,共同打造国际研学旅游品牌。

(作者:杨祎心,天津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辅导员;徐虹,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