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雄安新区:引领京津冀商贸经济协同发展

雄安新区:引领京津冀商贸经济协同发展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雄安新区的设立为疏解不符合首都功能的商贸行业,形成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加快京津冀商贸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雄安新区:引领京津冀商贸经济协同发展

一、环渤海地区商贸经济合作概况

2017年,环渤海地区各省区市按照国务院批准的《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把加快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上升至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举措,事关国家改革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山东7省(区、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的批复》(国函〔2015〕146号)精神,从“努力把环渤海地区建设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新引擎、区域协调发展体制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面向亚太地区的全方位开放合作门户”的定位出发,商贸经济合作更加紧密,成效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全体市长特派员集中办公会议

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2017年第一次全体市长特派员工作会议在宁夏银川召开。会议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重大国家战略为主题,全面总结前一阶段市长联席会工作开展情况,研究商讨第十八次市长会议筹备工作,交流讨论今后环渤海区域合作重点方向。环渤海成员市市长特派员、联络员,行业区域合作组织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商务委、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等部门领导,企业界代表及新闻媒体记者等约80人参加了会议。

(二)黄骅港与天津港再次实现重大战略合作

2017年5月17日,渤海新区管委会、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签署《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快黄骅港集装箱发展的框架协议》。同日,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沧州渤海港务有限公司同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这是继2月9日沧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与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框架协议之后,黄骅港与天津港取得又一丰硕合作成果。按照协议,渤海新区、天津港集团、河北港口集团将本着“发挥优势、相互促进、长期合作、互利共赢”原则,努力扩大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为合作项目创造最惠条件、提供最优支持。共同支持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收购沧州渤海港务有限公司多用途码头泊位并改造成集装箱泊位;共同支持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统筹主导开发建设黄骅港综合港区集装箱码头项目,参与开发建设黄骅港综合港区大宗散货码头项目;共同支持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沧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探索黄骅港综合港区码头、物流园区等项目合作。

(三)2017环渤海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在天津举办

2017年4月30日—5月2日,“2017环渤海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在天津市武清区环渤海农产品交易市场盛大举办。此次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由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政府、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甘肃省静宁县人民政府、西藏自治区江达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武清区委宣传部、区农委、区惠民办、区文广局、区旅游管理服务中心、南蔡村镇人民政府协办。此次参加展销的各类商品全部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名特优品牌,不但地方特色突出,而且绿色安全、货真价实,主要包括绿色无公害蔬菜水果、有机食品系列、杂粮系列、禽蛋类、猪肉类、乳制品、饮料等武清本地农产品,辣椒系列、马铃薯系列、山野菜系列、沙棘系列、白酒系列、杂粮系列、牛羊肉类、猪肉类等河北省围场县农产品,以及来自甘肃省静宁县和西藏自治区江达县的各类特色农产品。开幕当天,琳琅满目的特色农产品吸引了众多消费者驻足选购。

(四)天津投资贸易洽谈会突出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融合发展

2017中国·天津投资贸易洽谈会于2017年5月12日在梅江会展中心举行,包括环渤海地区在内参会省市已达到27个。今年津洽会除强化经贸合作、招商引资和人才集聚三大功能外,更加突出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之间的区域融合和抱团发展。津洽会共设置标准展位3100个,其中梅江会展中心主展馆为2700个,市人力资源促进中心400个。津洽会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投资洽谈,2017年洽谈展区设置在梅江会展中心的1、3、5三个展馆内,5号馆集中为天津展区,滨海新区、中心城区、绿色农业、城市建设、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一带一路”、特色旅游等8个专业展区展现了天津开发开放新成果,吸引外省市企业洽谈合作。商品贸易展区设置在梅江会展中心的2、4、6、7四个展馆,主要包括全国老字号名品展、全国特色商品展、游轮游艇展、外贸进出口商品展、工艺品展等专设展区。2017年津洽会期间策划很多会中会活动。其中,中国(天津)自贸试验区政策宣传推介会重点介绍了区域政策优势、产业特色及发展情况;第三届京津冀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邀请到了京津冀地区有关政府机构、商协会、企业和专家就“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以促进“区域合作”为主线,围绕“产业技术创新合作”、“产能转移与互补”和“自由贸易区”等主题,进行面对面交流。今年共计27个会中会,其中半数都是围绕京津冀区域间合作展开的,很多北京项目,特别是河北也都借助津洽会平台洽谈展览展示。

二、京津冀商贸经济协同发展概况

(一)批准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雄安新区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的设立为疏解不符合首都功能的商贸行业,形成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加快京津冀商贸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明确分工

2017年12月20日,北京举行《关于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该《意见》共八个方面内容,总体考虑是:坚持“优化布局、相对集中,统筹推进、联动发展,改革创新、集约生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立足三省市功能和产业发展定位,围绕构建和提升“2+4+N”产业合作格局,聚焦打造若干优势突出、特色鲜明、配套完善、承载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承接平台载体,引导创新资源和转移产业向平台集中,促进产业转移精准化、产业承接集聚化、园区建设专业化。该意见初步明确了“2+4+46”个平台,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两个集中承载地,四大战略合作功能区及46个承接平台。其中,四大战略合作功能区包括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天津滨海新区、张承生态功能区。承接平台方面,目前涉及协同创新平台15个,现代制造业平台20个,服务业平台8个,农业合作平台3个。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天津高水平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确立了天津市“1+16”承接格局。天津市全力支持服务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与河北省签订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注册企业累计达到355家,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等13家科研院所落户天津,中煤科工金融租赁等一批投资合作项目签约落地。“通武廊”携手打造协同发展试验示范区。京冀企业来津投资到位资金1089.14亿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内资的43.6%,天津企业到河北投资435亿元。重点领域合作实现新突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更加便利。京滨、京唐城际铁路开工建设,京津城际实现“月票制”,滨保高速全线贯通。试运行京津冀航空货运班车,京津冀机场一体化运营机制初步形成。天津口岸进出口总额中,来自北京与河北的货物比重达到29.8%。产业对接合作加快。中沙新材料产业园、西青电子城数据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津冀芦台协同发展示范区等园区建设进展顺利。《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三年以来,商贸合作取得新进展,区域商贸往来不断增多,在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招商推介专项行动在北京举办

2017年2月21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会议中心联合举办了2017年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招商推介专项行动。此次招商推介专项行动以“协同促疏解、转型谋发展”为主题,设置综合主场和都市(家具)产业、装备(汽车)产业、电子信息(软件)产业、医药(保健品)产业、通州区等五个精准对接特色专场活动。三地经(工)信部门领导分别进行了致辞,唐山市曹妃甸区、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等重点园区作了招商推介。阿里巴巴张北云计算中心、环渤海家具产业园项目等10个京津冀合作项目在现场签约,累计意向投资额311.7亿元。

(五)北京“动批”12家批发市场疏解完毕

2017年,“动批”各市场陆续完成闭市。2017年10月世纪天乐市场闭市;2017年11月13日 天河白马商城闭市;2017年11月30日东鼎服装商品批发市场闭市。截至2017年11月30日下午两点,动批东鼎市场歇业闭市,这标志着历时两年多的疏解工作全部完成。由12大服装市场组成的动批商圈正式告别历史舞台。“动批”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聚集12家服装市场,一度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曾经日均人流量可达6万至7万人。自2014年起,动批开始疏解。腾退出的空间将采取“科技金融+环境服务”的理念发展。还有一部分市场腾退后将为周边居民提供活动场所。如今,动批内第一个整体撤市的天皓成市场,已变身宝蓝金融创新中心。动批所在的北展地区也已被划入中关村科技园区西城园。动批商户将落户天津、河北等地,继续延续“动批”品牌。

(六)天津“通武廊”合作取得成效

武清区招商局重视京津冀交流合作,狠抓对京招商推介和重点项目攻关,推动通州、武清、廊坊三地签署《“通武廊”投资促进合作协议》,推动三地检验检疫局签署《“通武廊”地区检验检疫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合作备忘录》,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拓展三方合作领域,推动投资促进、产业合作、协同发展。2017年,全区全年实现引资到位额505亿元,引进项目3780家。2017年发办项目共374个,总投资约200亿元;累计完成区内引资到位额505亿元,吸引侨商企业204家,超额完成各项重点任务。其中对北京招商方面,武清区引进北京企业1290家,引资到位额182亿元,超额完成各项任务。武清区加大与中关村产业资源对接力度,通过与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天合技术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前沿技术产业联盟、民营科技企业家协会等50余家机构沟通合作,重点针对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兴产业,积极引进深思数盾、乐思创信、嘉福科技等20余家中关村优质项目。

三、环渤海地区各省区市商贸经济发展概况

该部分介绍环渤海区域内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山东五省二市2017年商贸经济概况,涉及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及对外合作。

(一)北京市商贸经济概况

2017年,北京市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扎实有序推进商贸经济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1.国内贸易概况

2017年,北京市实现市场总消费额23789亿元,比2016年增长8.5%。其中,实现服务性消费额12213.6亿元,增长11.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75.4亿元,增长5.2%,其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2371.4亿元,增长10.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5%。

从商品用途看,吃、穿、用和烧类商品分别实现零售额2489.3亿元、774.0亿元、7790.8亿元、521.4亿元,分别较上一年上涨了5.6%、3.9%、5.3%、3.5%。

表1 2017年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230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406元,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40元,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后,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速分别为7.0%和6.7%。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37425元,比上年增长5.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0346元,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810元,增长8.5%。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商品购销额130730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实现购进额62504.1亿元,增长10.6%;销售额68225.9亿元,增长10.5%。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9%。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6%,非食品价格上涨2.4%;消费品价格与上年持平,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7%。

表2 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单位:%

全年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比上年下降3.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0.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4.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7%。

2.对外贸易概况

2017年,北京市进出口总值219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出口3962.5亿元,增长15.5%;进口17961.4亿元,增长18.0%。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推出的两轮共226项措施已基本实施,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正进行战略设计。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9688亿元,同比增长10.1%,占全国的五分之一。积极对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落户北京。2017年北京地区出口机电产品1924.1亿元,增长6.9%;高新技术产品760.8亿元,增长1.8%。出口成品油1000.2亿元,增长35.7%;纺织服装190.2亿元,增长17.8%;钢材178.7亿元,增长4.1%;手机158.8亿元,下降9.3%;集成电路129.9亿元,增长2.1%。“一带一路”倡议为首都外贸注入新活力。欧盟、美国和东盟是北京地区重要贸易伙伴。2017年,北京与欧盟双边贸易规模2940.2亿元,增长12.9%;与美国进出口2136.1亿元,增长12.4%;与东盟进出口1832.8亿元,增长35.8%。

表3 2013-2017年北京进出口总值

3.利用外资概况

2017年,北京市实际利用外资24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6.7%,首次跃居全国首位,较2014年增长1.8倍,其中服务业利用外资超九成。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54.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9.4%,房地产业占8.5%,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占8.3%。

表4 2017年北京市分行业实际利用外商投资情况

4.对外合作概况

2017年境外投资额6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0.7%。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40.3亿美元,增长61.4%。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实际收入1.6亿美元,增长53.2%。

(二)天津市商贸经济概况

2017年,天津市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全面落实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整体经济保持增长,质量效益稳步提升,转型发展成效显现。

1.国内贸易概况

2017年,天津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346.03亿元,增长5.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09.10亿元,增长5.2%。

【商贸经济稳步发展】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49133.33亿元,增长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29.67亿元,增长1.7%。发展享受型消费增长较快。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增长85.7%,化妆品类增长14.8%,金银珠宝类增长9.6%。全市亿元以上批发市场共60家,全年交易额2146亿元。

表1 2013-2017年天津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化情况

【餐饮市场增长较快】全年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920.91亿元,增长11.0%。其中,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153.73亿元,增长3.6%;限额以下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767.18亿元,增长12.6%,占全市营业额的83.3%。

抽样调查,2017年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22元,增长8.7%。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841元,增长6.6%,其中,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食品烟酒支出分别增长18.1%、12.0%和7.8%。

【消费价格温和上涨】2017年,天津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涨幅与上年持平。服务价格上涨4.1%,拉动CPI上涨1.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8.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1.1%,涨幅分别比上年提高10.5个和12.8个百分点。

表2 2017年天津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2.对外贸易概况

2017年,天津市委市政府积极争取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中信保总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等中央部门对天津的政策支持,加大规划政策引领,制定印发了《天津市对外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促进天津口岸整车进口若干措施》等多个文件。

【外贸进出口回稳向好】2017年,天津外贸进出口总额7646.85亿元,增长12.8%。其中:进口4694.49亿元,同比增长21.6%,增速创6年来新高。出口2952.36亿元,增长1.2%。从出口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1437.32亿元,增长3.7%,占全市出口的48.7%。从出口市场看,对日本、美国、欧盟出口分别增长11.2%、7.1%和8.3%,合计出口额占全市的37.8%。国际市场更加多元,新兴国家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占天津出口比重分别达49.5%和34.7%。贸易方式进一步优化,一般贸易出口占全市48.7%,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商品结构向价值链高端延伸,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099亿元,同比增长9.2%。天津外贸进出口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8位。

【自贸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深入,90项改革任务完成81项,175项制度创新中169项落地实施,10项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深入推进双向投资便利化,全年自贸试验区实际直接利用外资28.03亿美元,增长12.1%,占全市的26.4%。全面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融资租赁保持全国领先地位,飞机、国际航运船舶和海工平台租赁业务均占全国的80%以上。

【着力改善外贸软环境】加大服务企业力度,重点针对外贸百强企业做好帮扶工作,建立首问负责制,主动了解企业实际需求,发挥天津市外贸办作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提高通关物流效率,聘请第三方机构完成天津、青岛等五个口岸的对标报告,制定天津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和降低进出口环节收费成本若干工作措施。在东疆港开展“双优化”改革,实施出口货物“提前申报、码头运抵”通关措施。海关通关时间、检验检疫通关时间压缩近50%,口岸整体通关时间压缩近三分之一,口岸进出口集装箱收费整体下降约7%左右。出口退税一类企业数量大幅提高至381家,缩短企业退税时间。搭建小微外贸企业信保统保平台,解决小微外贸企业“有单不敢接、有单无力接”难题。开展“政银保”合作模式,通过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开展出口融资业务,扩大中小微企业出口退税融资和保单融资渠道。

【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打造外贸竞争新优势,认定18家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引进“阿里巴巴一达通”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累计为2000余家中小企业出口提供优质服务,其中5家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进入天津百强出口企业行列。积极推进中国(天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及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建设。提升完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进口系统,优化综合服务、海关、检验检疫等系统功能,实现平台处理能力达到日均30万单水平,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跨境电商进口完成11.5亿元,同比增长27.5倍。

【大力培育外贸主体】为加快外贸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外贸主体,启动“招商引贸”活动,加大对培育外贸增长点的政策支持,全市当年进出口实现净增长3亿元以上的企业179家,合计增量达1559亿元。积极推动中信保、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与“休眠”企业对接,全年共有1131家企业实现出口业务破零和复苏,实现出口81.78亿元。甄选了开拓国际市场境内外展会目录并向社会公布,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东盟博览会和亚欧博览会等重点会展活动。认定45家企业54个品牌作为天津培育国际自主品牌,推动13个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提档升级,新认定4个出口质量示范区。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打造保税维修再制造基地,积极探索船舶、医疗器械、工程机械等境内外维修再制造业务。

【优化完善口岸功能】进一步提升进口集散能力,依托现有进境粮食、植物种苗、水果、冰鲜水产品、汽车整车、肉类等指定口岸功能,引导进口经营主体和结算主体聚集发展,做强飞机、汽车、冻品、乳品、葡萄酒等优势进口商品展示交易平台。东疆进口商品直营中心在全国十余个省市及地区设立32家网点,进一步拓展网络布局。汽车平行进口试点企业累计进口平行汽车10.3万辆,合计359亿元,占全国试点企业进口总量的75.7%。通过租赁进口飞机281架,合计852.35亿元,占全国总量的95%以上。

3.利用外资概况

2017年,天津出台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若干意见,全年天津新批外商投资企业951家,合同外资额264.23亿美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06.08亿美元,增长5.0%;其中服务业实际直接利用外资71.64亿美元,增长6.3%,比重达67.5%。在津投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67家。2017年全年实际利用内资2500.78亿元。

4.对外合作概况

2017年,天津国际合作迈出新步伐,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建设天津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全力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全年新设境外企业机构67家,中方投资额33.24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4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0亿美元。截至2017年年末,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在外人员1.33万人。

(三)河北省商贸经济概况

2017年,河北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新动能支撑增强,商贸经济较快发展。

1.国内贸易概况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较大】2017年,河北省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90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2324.3亿元,增长10.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583.3亿元,增长11.4%。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4.8%,饮料类增长6.9%,烟酒类增长7.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5.4%,日用品类增长1.6%,中西药品类增长18.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5.0%,汽车类增长6.4%,通讯器材类增长44.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0.0%,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29.3%,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0.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6.2%。

表1 2013-2017年河北省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位:亿元)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2017年,河北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7%。其中,城市上涨1.9%,农村上涨1.4%。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7%,衣着上涨1.4%,居住上涨3.0%,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8%,交通和通信上涨0.4%,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6%,医疗保健上涨6.9%,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1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4.5%;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下降3.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

【人均可配收入提高】2017年,河北省居民人均可配收入21484元,比上年增长8.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48元,比上年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81元,增长8.1%。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437元,增长8.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600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536元,增长7.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4.6%,比上年下降1.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6.7%,下降1.3%。

2.对外贸易概况

【进出口总值增长较快】2017年,河北省进出口总值完成3375.8亿元,比上年增长9.7%,扭转了此前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总值2126.2亿元,增长5.5%;进口总值1249.6亿元,增长17.5%。在出口中,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128.5亿元,增长16.4%;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282.5亿元,增长16.4%;钢材出口386.5亿元,下降27.7%;农产品出口101.6亿元,增长1.9%;机电产品出口648.6亿元,增长19.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47.6亿元,增长18.0%。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同比增长19.0%和18.0%。2017年,河北省机电产品出口648.6亿元,增长19%;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有交叉)出口147.6亿元,增长18.1%。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达到30.5%,继续巩固第一大出口商品地位。

【市场主体队伍不断壮大】民营企业进出口、出口、进口占比继续提升,分别达到59.7%、66.8%和47.5%,继续保持第一大主体地位。截至2017年底全省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企业达到36915家,其中,当年新备案企业10007家;2017年,全省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12359家,较上年增加1068家,外贸零突破企业2945家。欧盟为河北省第一大贸易伙伴。2017年,河北省对欧盟(28国)进出口466亿元,增长9.2%。另外,对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巴西、日本、印度进出口均实现快速增长。海关特殊监管方式进出口增长较快。2017年,河北省一般贸易进出口3012.4亿元,增长6.8%;加工贸易进出口237.1亿元,增长10.7%。以海关特殊监管方式进出口58亿元,增长2.7倍。其中,石家庄综合保税区进出口11.7亿元,超过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居全省各类特殊监管区域之首。

表2 2017年河北省进出口总值及增速(单位:亿元)

3.利用外资概况

2017年,河北省实际利用外资8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外商直接投资84.9亿美元,增长15.4%。全省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项目)194个,增长19.8%;合同外资额37.1亿美元,增长10.8%。其中,新设合同外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48个,增长29.7%;合同外资额34.4亿美元,增长9.4%。(www.daowen.com)

表3 2013-2017年河北省实际利用外资额(单位:亿美元)

4.对外合作概况

2017年,河北省备案(核准)对外投资企业98家,比上年下降25.8%;对外投资总额40.5亿美元,增长11.7%;中方对外投资额37.8亿美元,增长12.7%。2017年,河北省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2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1%;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797人,增长39.6%。对外劳务合作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2802万美元,增长75.6%。

【全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额增长迅速】2017年,全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备案(核准)投资企业24家,较上年小幅收窄,但对外投资总额却大幅增长,中方对外投资额实现20亿美元,占全省中方对外投资额的49.4%,同比增长2倍。

【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实现稳步发展】2017年,全省备案(核准)对外投资企业中,生产性企业35家,同比增长13%,中方对外投资额实现21.5亿美元,同比增长3倍。主要涉及河北省优势产业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电力设备及电缆生产、汽车及零部件生产、钢铁冶炼及生产加工、黑色金属及金属矿开采、医药产品生产等领域。

【制造业领域在境外投资中占据主导地位】2017年,河北省外投资行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年境外投资主要流向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采矿业、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等行业,上述5个行业中方投资额分别为17亿美元、9.6亿美元、2.8亿美元、1.75亿美元、1.6亿美元,总计占全省中方投资额的87%。

【民营企业成为全省“走出去”的主要力量】2017年备案(核准)的98个对外投资企业中,民营企业境外投资项目91个,占全省备案(核准)项目数的93%,中方对外投资额26.8亿美元,占全省中方投资额的71%,较上年提升9.2个百分点。

(四)山西省商贸经济概况

2017年,山西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深化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紧密结合,积极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全省经济发展由“疲”转“兴”,经济增长步入合理区间。

1.国内贸易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2017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1%,其中,食品价格(不含烟酒)下降2.0%,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6.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19.4%,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0.9%,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5.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全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32元,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404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88元,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424元,增长4.9%。按全省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城镇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1877元,增长8.8%;农村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873元,增长15.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23.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27.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较快】全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18.1亿元,增长6.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643.6亿元,增长6.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74.5亿元,增长6.6%。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6291.5亿元,增长6.6%;餐饮收入额626.5亿元,增长8.8%。全年全省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418.6亿元,增长3.3%。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单位网上零售额40.6亿元,增长27.9%,占限额以上零售额比重为1.7%。全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387942户,增长17.6%。其中,服务业新登记市场主体39632户,增长18.8%。全年全省市场主体数量增长7.4%。

2.对外贸易概况

2017年,山西省海关进出口总额1161.9亿元,增长5.6%。省外贸首次突破“1100亿”大关,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进口额471.5亿元,增长6.0%;出口额690.3亿元,增长5.3%。2017年,山西省外贸依存度为7.76%,外贸对全省经济的贡献度为0.72%,即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个百分点中有0.05个百分点由外贸拉动。全年出口煤炭3.0万吨,增长1.3倍;出口焦炭20.5万吨,下降15.8%;出口镁及其制品4.3万吨,下降13.5%;出口钢材133.2万吨,下降6.3%,其中,不锈钢96.0万吨,增长20.1%。出口机电产品468.5亿元,下降2.3%;出口高新技术产品400.7亿元,下降3.6%。全年进口铁矿砂504.0万吨,下降42.6%,进口金额20.5亿元,下降33.1%;进口机电产品282.7亿元,增长9.8%。

3.利用外资概况

全年全省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8家。按全口径统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6.9亿美元,下降27.5%。

4.对外合作概况

全年全省对外经济合作新签合同额10.5亿美元,增长3.7倍,完成营业额7.1亿美元,增长3.8%。

(五)内蒙古自治区商贸经济概况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商贸经济稳定发展。

1.国内贸易概况

全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60.2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454.6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1%,增长6.6%;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05.6亿元,增长9.5%。按照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120.5亿元,同比增长9.1%;商品零售6039.7亿元,同比增长6.5%。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幅快于城镇】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幅快于城镇2.9个百分点;商品零售增幅回落明显,增幅低于2016年3个百分点;从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类值看,多品类商品销售增速较2016年有较大回落,尤其是金银珠宝类、家具类、汽车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从盟市情况看,全区仅有赤峰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达到8%以上,呼市、包头、乌海、阿盟等4个盟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12元,比上年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8%。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946元,增长4.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70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4%。从主要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21707元,增长6.6%;经营净收入6349元,增长16.2%;财产净收入1824元,增长5.3%;转移净收入5789元,增长6.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638元,增长3.9%。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84元,比上年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7%。从主要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2649元,增长8.2%;经营净收入6385元,增长2.7%;财产净收入515元,增长13.8%;转移净收入3036元,增长21.8%。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184元,增长6.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7.4%,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7.8%,分别比上年下降0.9个和1.5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温和上涨】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全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7%。分城乡看,城市上涨1.7%,农村牧区上涨1.6%。分八大类消费类别看,呈现“七升一降”。衣着上涨1.3%,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7%,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0%,医疗保健上涨10.0%,居住价格上涨1.7%,交通和通信上涨1.4%,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2%;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2%。从工业生产者角度看,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分别上涨6.3%和10.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4%,农产品生产价格下降4.4%。

2.对外贸易概况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942.4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增长22.8%。其中,出口总额334.8亿元,增长15.8%;进口总额607.7亿元,增长27.0%。从主要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额达535.3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56.8%;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额达302.9亿元;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22.7亿元。

表1 2017年内蒙古海关进出口分项表

2017年,全区有进出口业绩企业2036家,全区进出口业绩企业仅占全区备案企业的16.3%;进出口额上3000万美元的企业仅占有进出口业绩企业的3.8%,上亿美元的企业仅占有进出口业绩企业的1.0%。

【对外贸易实现快速增长】蒙古国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贸易伙伴,蒙古国已连续6年保持内蒙古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17年,全区与蒙古国贸易额达到264.51亿元,同比增长42.5%,增幅高于全区平均增幅19.7个百分点,占全区进出口总额比重28.1%,同比提升4.6个百分点。俄罗斯为内蒙古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2017年,内蒙古与俄罗斯贸易额达到205.88亿元,同比增长12.4%,占全区进出口总额比重达到21.8%。内蒙古与俄蒙两国贸易额近年来基本占内蒙古对外贸易额的50%左右。前十大贸易伙伴除日、韩外,与澳大利亚、美国、伊朗、越南、英国、印度等其他贸易伙伴也实现正增长,其中与澳大利亚、英国、伊朗、印度、越南增长明显,增速分别达到114.3%、81.9%、60.4%、37.2%、27.5%。

【外贸回稳向好基础不断巩固】全区进出口总值实现较快增长,外贸回稳向好基础不断巩固。2017年,全区外贸扭转此前连续两年下降局面,实现2位数增长,进出口增速达到22.8%,高于全国平均增幅8.6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国第7位。全区进口、出口双双实现增长,增幅分别为27%、15.8%,其中进口增幅较上年扩大18.3个百分点,出口较2016年止跌回升31.5个百分点。内蒙古自治区贸进出口额、出口额、进口额在全国排名分别为25位、25位、23位,进口额位次较上年前移1位。一般贸易快速发展,贸易方式不断优化。2017年,全区一般贸易进出口实现535.34亿元,同比增长25.1%,增幅高于全区平均增幅2.3个百分点,较2016年止跌回升了26.6个百分点,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56.8%。边境小额贸易额进出口实现302.92亿元,同比增长45.4%,快于全区平均增速22.6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实现22.66亿元,同比下降29.2%。民营企业比重扩大,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2017年,全区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额709.23亿元,同比增长31.4%,快于全区平均增速8.6个百分点,占全区进出口总额比重达到75.3%,比上年同期提升4.7个百分点。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进出口额153.08亿元,同比下降3.2%。外资企业实现进出口额70.93亿元,同比增长6.9%。主要能源资源性产品进口量价齐升,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速。2017年,全区进口前十位产品价格全部上涨,其中煤炭、锯材、铁矿砂、原油、铅矿砂、锌矿砂、木浆等7种产品量价齐升,有力拉动全区进口增长。同时,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改善,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增速分别达到75.5%、52.8%,占全区出口总额比重达到29.6%,为近年来最高水平,增幅较2016年提升8.4个百分点。对蒙古国等“一带一路”主要沿线国家增势良好。12个盟市中有8个盟市进出口呈现正增长,其中乌兰察布市、锡盟、阿盟、巴彦淖尔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增速均超过全区水平。进出口额上百亿元的盟市4个,分别是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比2016年增加1个。

3.利用外资概况

2017年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31.5亿美元。年内全区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3453家,比上年增加91家。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0家。

4.对外合作概况

2017年,自治区召开全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暨对外开放工作会议,相继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全面提升开发发展水平的决定》《关于加快满洲里、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内蒙古参与中蒙俄走廊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为自治区外贸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难得机遇。

2017年,全区新设对外投资企业(机构)47家,中方协议投资额3.75亿美元,同比下降83.7%。投资国别(地区)主要是美国、蒙古国、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投资领域主要是制造业、农林牧渔业、采矿业、餐饮业、批发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等。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意向投资项目27个,约占全区新设对外投资项目总数的60%,中方协议投资额2.33亿美元,占中方协议投资总额的62.1%。2017年,内蒙古与“一带一路”沿线62个国家有贸易往来,除俄、蒙外与其他60个沿线国家贸易额为140.4亿元,平均占比仅为0.2%。2017年,加工贸易进出口实现22.66亿元,同比下降29.2%,仅占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的2.4%,与全国35%的平均水平相距甚远。内蒙古外贸进出口主要集中在呼包鄂、巴彦淖尔和二连浩特、满洲里,上述地区进出口额占全区进出口额70%以上,其他盟市占比较低,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乌海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进出口总和仅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5.3%左右。

2017年,全区口岸进出境货运量达到8706.88万吨,同比增长10.3%。其中:进境货运量6476.71万吨,同比增长16.6%;出境货运量1032.37万吨,同比增长9.6%;转口货运量1197.80万吨,同比下降14.0%。对俄口岸进出境货运量3131.34万吨,同比增长1.5%,其中:进境货运量1532.73万吨,同比增长12.3%;出境货运量400.81万吨,同比增长22.9%。对蒙口岸进出境货运量5575.54万吨,同比增长16.0%,其中:进境货运量4943.98万吨,同比增长18.0%;出境货运量631.56万吨,同比增长2.6%。全区口岸进出境客运量586.32万人次,同比增长10.1%;进出境交通工具183.4万列辆架次,同比增长11.6%。

(六)辽宁省商贸经济概况

2017年,辽宁省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努力破解发展难题,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商贸经济保持平稳发展。

1.国内贸易概况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17年,辽宁省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07.2亿元,比上年增长2.9%。分经营地看,全年城镇零售额124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5%;乡村零售额1394.4亿元,增长7.1%。分消费类型看,全年商品零售额12139.8亿元,比上年增长2.9%;餐饮收入额1667.4亿元,增长3.2%。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类值中,全年粮油、食品类零售额283.8亿元,比上年增长8.9%;饮料类零售额35.8亿元,增长11.5%;烟酒类零售额53.7亿元,增长9.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409.7亿元,下降0.6%;化妆品类零售额61.2亿元,增长19.2%;金银珠宝类零售额112.2亿元,增长8.6%;日用品类零售额109.2亿元,下降24.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246.6亿元,增长5.5%;中西药品类零售额394.2亿元,增长3.4%;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61.5亿元,增长10.6%;家具类零售额24.9亿元,增长17.6%;通讯器材类零售额168.2亿元,增长28.4%;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547.3亿元,增长12.8%;汽车类零售额1023.6亿元,增长4.2%。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298.7亿元,比上年增长50.0%。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017年,辽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4%。其中,城市价格上涨1.4%,农村价格上涨1.1%。分类别看,全年食品烟酒价格比上年下降0.6%,衣着价格上涨1.2%,居住价格上涨1.3%,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8%,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0.1%,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3.5%,医疗保健价格上涨7.5%,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1.8%。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35元,比上年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93元,增长6.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47元,增长6.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

【工业农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较快】2017年,辽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8.1%。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39.1%,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价格上涨19.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16.3%,通用设备制造业价格下降0.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27.7%,汽车制造业价格下降1.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9.4%。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8.0%。2017年,辽宁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比上年下降6.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0%。

2.对外贸易概况

【进出口总额增幅较大】全年进出口总额67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占全国进出口总量的2.4%,列全国第9位。其中,出口总额3041.7亿元,增长7.1%;进口总额3695.7亿元,增长28.6%。分贸易方式看,全年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3664.8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1801.8亿元,增长2.4%。分经济类型看,全年国有企业进出口总额1918.7亿元,比上年增长37.9%;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1938.7亿元,增长10.1%;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2878.0亿元,增长12.5%。在出口总额中,全年机电产品出口1215.0亿元,比上年增长5.4%,2017年机电产品占辽宁出口总额的39.9%。钢材出口381.2亿元,增长21.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75.8亿元,增长18.2%;农产品出口332.0亿元,增长10.5%;船舶出口120.9亿元,增长6.3%。在进口总额中,全年机电产品进口938.0亿元,比上年增长7.6%;原油进口929.6亿元,增长46.5%;高新技术产品进口371.2亿元,增长16.6%;农产品进口369.2亿元,增长3.0%。

【对外出口成效显著】全年对亚洲出口1896.7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对东盟出口426.7亿元,下降21.5%;对日本出口600.0亿元,增长16.2%;对韩国出口342.6亿元,增长28.7%。全年对欧洲出口475.6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对欧盟出口401.6亿元,增长6.4%;对俄罗斯出口62.6亿元,增长19.4%。全年对北美洲出口40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对美国出口355.4亿元,增长14.7%。全年对拉丁美洲出口1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全年对非洲出口5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全年对大洋洲出口53.0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年末对外贸易国家(地区)214个。

3.利用外资概况

全年外商直接投资53.4亿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外商直接投资0.3亿美元,第二产业外商直接投资30.9亿美元,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22.2亿美元。截至2017年底,辽宁省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共计2220亿美元。2017年辽宁省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53.4亿美元,同比增长77.9%;新设立512家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20.8%。实际利用外资额和新设立外资企业数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外商直接投资第一产业0.3亿美元,较2016年增加0.28亿美元,占辽宁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为0.5%;外商直接投资第二产业30.9亿美元,较上年增加20.6亿美元,同比增长199.8%,占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为57.9%,比上年提高23.6个百分点;外商直接投资第三产业22.2亿美元,较上年增加2.53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占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为41.7%。根据2015-2017年辽宁省三次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情况分析,2017年辽宁第二产业引进外商投资比重呈大幅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引进外资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4.对外合作概况

辽宁省全年对外经济合作新签合同165份,新签合同额17.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6.1亿美元。全年共核准对外直接投资企业225家。全年对外劳务合作派出人员2.0万人。

(七)山东省商贸经济概况

2017年,全省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各项部署,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目标定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经济社会呈现提质增效、稳中向好态势。

1.国内贸易概况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2017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5%,涨幅较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1.6%,农村上涨1.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9%,消费品价格上涨0.7%;非食品价格上涨2.3%,食品价格下降1.7%,自2003年以来首次转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9%,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下降1.4%。工业生产者价格连降五年后首次转涨,出厂价格上涨5.5%,购进价格上涨7.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8%。

表1 2017年山东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89元,比上年增长8.2%;人均消费支出23072元,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18元,增长8.3%;人均消费支出10342元,增长8.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37.6平方米和42.5平方米。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952.9万辆,增长11.3%。其中,私人轿车1140.1万辆,增长11.7%。

【市场消费运行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49.0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餐饮收入3602.6亿元,增长10.5%;商品零售30046.4亿元,增长9.7%。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6814.5亿元,增长9.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834.5亿元,增长10.3%。

【新型消费快速释放】网上零售额2539.3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084.5亿元,增长32.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6.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主要商品销售稳定】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1465.3亿元,比上年增长8.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989.0亿元,增长7.6%;日用品类零售额415.3亿元,增长6.8%;汽车类零售额3058.3亿元,增长5.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989.5亿元,增长13.0%;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322.7亿元,增长9.0%。

2.对外贸易概况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货物进出口总额178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外贸增速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进出口规模和增速创五年来新高。其中,进口7858.5亿元,增长22.2%;出口9965.4亿元,增长10.1%。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3877.3亿元,增长11.9%;纺织服装出口1444.1亿元,增长5.9%;农产品出口1152.5亿元,增长7.2%。主要市场中,对美国、东盟、欧盟、韩国和日本出口分别增长12.6%、5.9%、12.7%、9.9%和17.9%。服务进出口总额3528.1亿元,增长15.2%。其中,出口1692.0亿元,增长12.1%;进口1836.1亿元,增长18.2%。

【出口产品结构优化】2017年,山东省资本品出口1694.9亿元,增长10.5%,占全省出口的17%。2017年,山东省机电产品出口3877.3亿元,增长11.9%,占该省出口总值的38.9%,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增长8.4%、机械设备出口增长12.6%,大型单机和成套设备等高端装备出口成为新增长点。大型成套设备出口737亿元,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贡献率达到18.1%,其中,船舶出口82.3亿元,增长50.6%;重卡和大型客车出口76.4亿元,增长57.5%。

【新业态注入新动力】跨境电商出口突破百亿美元,市场采购贸易爆炸性增长。2017年,山东省跨境电商出口678.4亿元,增长42%,其中“9610”模式下出口增长2.1倍。40家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出口220亿元,其中本土培育企业出口增长34.5%,青岛海贸云商、临沂百花供应链、威海蓝创出口分别增长6.4倍、4.1倍和3.9倍。市场采购出口12613票,出口62.8亿元,增长162.3倍。新业态为外贸增长注入新活力,2017年比2016年净增出口企业2111家,占全部出口企业的5.5%。

【贸易伙伴更趋多元】2017年,山东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6.4%,高出同期山东整体进出口增速1.2个百分点,对外贸起到有效拉动作用。与“一带一路”市场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进出口4816.3亿元,增长16.4%,增速较上年加快7.9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达到27%,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东盟取代韩国,由上年第四大贸易伙伴跃升为第二大贸易伙伴,进出口达到2155.6亿元,增长18.3%。美国仍为第一大贸易伙伴,进出口2302.6亿元,增长11%,占全省进出口的12.9%。

【民营企业、一般贸易进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外贸内生动力增强,民营企业、一般贸易进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2017年,山东省民营企业进出口10532.2亿元,增长22.2%,占全省的59.1%,较上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2017年,具有进出口记录的民营企业数量由2016年的34832家增长至37797家,企业数量较上年增加2987家,同比增长8.5%,民营企业进出口以21.9%的增速引领山东省外贸增长,高于该省增速7.9个百分点。

【外资企业、国有企业进出口大幅增长】外资企业、国有企业进出口分别增长4.4%和13.8%。一般贸易进出口11552亿元,增长18.1%,占全省进出口的64.8%,较上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长5%,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增长28.3%。

【部分关键零部件和民生消费品进口快速增长】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部分关键零部件和民生消费品进口快速增长。原油为第一大进口商品,进口1838.9亿元,增长81.5%,占全省进口的23.4%。作为关键零部件的集成电路进口394.5亿元,增长14.8%,占全省进口的5%;自动数据处理设备进口增长1.6倍。

【区域发展更加协调】青岛、潍坊、临沂、烟台对全省出口增长贡献率均超过10%,四市合计对全省出口增长贡献率达到59.2%,成为拉动全省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淄博、聊城、滨州、德州等中西部城市进出口增速均高于全省,山东外贸发展区域结构进一优化。

3.利用外资概况

【利用外资增势平稳】2017年,山东省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479家;合同外资1860.8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实际使用外资1210.5亿元,增长9.0%,按照商务部通报的资本项下(FDI)统计口径为787亿元,增长8.5%,增幅列全国利用外资前六强省市第二位,上升到全国第五位。其中,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645.8亿元,增长9.7%;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466.7亿元,增长9.0%。新批及增资总投资过亿美元项目102个,合同外资158.1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54个,合同外资14.9亿美元。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山东首次投资,创历史新高。

【投资呈现新特点】一是世界500强投资显著增多。2017年,山东省与51家世界500强签约外资项目115个,合同外资71.2亿美元。美国谷歌、江森自控、苹果、英国石油公司、荷兰路易达孚、德国赢创等首次来山东省投资。全省累计吸引212家世界500强投资项目713个。二是发达经济体投资显著增多。2017年,山东省欧盟实际投资99.7亿元,增长21.3%;美国实际投资48.6亿元,增长1倍;日本实际投资42.2亿元,增长11.3%;三者合计占全省的15.7%,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三是先进制造业投资显著增多。2017年,山东省新批制造业企业448个,实际使用外资645.8亿元,增长9.7%,占全省的53.4%。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52.6%和28%。四是“四新”项目显著增多。2017年,山东省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20亿元,增长40.2%。新设融资租赁企业99家;新批及增资外商投资养老企业8家;外资研发中心新增6家,达到37家。五是利用外资新方式显著增多。2017年,山东省外资投资性公司新设企业64家,实际投资96.6亿元,分别增长45.5%和60.6%。跨国公司通过设立投资性公司开展“桥梁式”投资的现象逐渐增多。

4.对外合作概况

【“走出去”战略稳步推进】2017年,山东省实际对外投资377.5亿元。其中,跨国并购实际投资117.8亿元,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实际对外投资117.9亿元,占全省的31.2%;境外资源开发合作实际对外投资93.6亿元,占24.8%。兖矿集团55亿元并购澳大利亚联合煤炭等一批重大项目实施,提高了山东省国际能源及原材料的供应稳定性和价格话语权。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874.7亿元,完成营业额793.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和9.3%。派出各类劳务人员7.2万人,增长4.2%。

【“一带一路”合作成效明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品进出口48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出口2672.5亿元,增长6.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际投资100.6亿元,增长81.7%。实际使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金99.8亿元,增长19.2%。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473.4亿元,增长11.2%。2017年,山东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实际投资100.6亿元,增长81.7%,占比26.7%,较上年提高20.3个百分点;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447亿元,增长5%,占全省的56.3%;派出各类劳务人员增长24.7%。纳入商务部统计的13家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全国共99家),累计完成投资361.9亿元,居全国首位,其中9家布局在“一带一路”,初步形成纺织服装、精细化工、木材加工、家电等海外产业集群。

(作者:许爱萍,天津社会科学院现代企业研究所副研究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