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179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179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7年,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市级以上各类研发机构179家,其中国家级10家,省级64家,市级105家。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179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

一、经济发展

2017年,是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蓄势发力的重要一年。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统筹谋划、科学布局,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增加投入、改善民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02.7亿元,比2016年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4.0亿元,增长14.9%;固定资产投资442亿元,增长2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8.6亿元,增长9.3%;实际利用外资20.2亿美元,增长51.6%;出口总额968.2亿元,增长13.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万元,增长6.9%,各项经济指标增幅位于大连市前列,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市25%~50%,金州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大连市经济拉动作用更加明显。

二、自贸区建设

2017年,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强大连自贸片区建设,开局良好。建立高效务实的工作机制。大连市委、市政府成立大连自贸片区建设领导小组和8个专题工作组,在全市层面统筹推进自贸区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组与自贸片区管委会(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合署办公)综合协调,大连市自贸办与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各部门及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保税区管委会大胆创新,形成上下联动、衔接顺畅、合力推进的工作体系,大连自贸片区建设方案和3年行动计划加速推进。

窗口服务更加方便快捷。自贸服务大厅投入使用,设置国际贸易市场准入、跨境投资、外国人服务4个“单一窗口”,实现投资、注册、纳税、通关等“一站式”政务服务,做到内外同权、权责对等、透明高效。至11月末,自贸片区注册企业5730家,注册资本645.9亿元。

制度创新保持领先。加强与上海市在港口航运、物流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先后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等改革创新经验149项,投资备案手续大幅简化,货物通关便利化程度明显提高,实现汽车平行进口9000辆。质量授信、以租代建、带项目挂牌等制度在东北地区率先推行,归类尊重先例、“三互”大通关、保税混矿、出口退税平台、检验检疫企业远程自助放行模式、自贸金融在线服务平台等7项制度创新做法在全国推广。

三、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017年,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壮大。石油化工产业预计实现规上工业产值754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27.9%;电子信息产业预计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60亿元,增长40%;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预计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40亿元,增长3%;装备制造业预计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50亿元,增长8%:生物医药产业预计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25亿元,增长18%。英特尔、辉瑞制药、西太平洋石化、逸盛大化、东风日产、大众变速器、大众发动机等企业,对优势产业的重要支撑作用不断加强。

新兴产业培育进程加快。加快完善跨境电子商务在东北地区的合作布局,引进电商企业1100多家,在各地运营的线下体验店220多家,保税区跨境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投入运营。区域性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取得进展,小窑湾金融城建设启动,国家级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申办工作有序推进,百年人寿、汇普金融、中东欧产业园发展基金股权投资企业落户新区。精细化工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军民融合产业取得新突破。

现代服务业稳中有进。消费品市场保持活跃,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11.9%、15.9%、15%、14.9%。物流业集群规模继续扩大,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开行全国首条直达斯洛伐克的中欧班列,大窑湾口岸以40.5万吨冷链存储规模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成功举办夏季房交会,预计完成房地产销售面积218万平方米。旅游市场进一步拓宽,全年接待中外游客1600万人次,增长11%;实现综合消费190亿元,增长13%。大黑山风景区、向应街道分别被评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和全国最佳乡村休闲度假目的地,“金普号”直升机高端旅游项目正式通航,大樱桃节获“2017最具影响力特色节庆”称号,沙滩文化节首次引进国际马术星级赛事。

都市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全年农业总产值预计实现148亿元,完成玉米调减面积6万亩,新发展设施农业5110亩。建设海洋牧场1万亩,完成增殖放流苗种投放超8.1亿枚(尾),水产品总产量达39.4万吨,预计实现渔业产值51.6亿元。大连大樱桃交易集散中心挂牌成立,新区大樱桃首次进入港澳市场。农业休闲产业加快发展,创建9家省级休闲农(渔)业基地。

四、科技创新

2017年,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启动实施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主体倍增工程”“区校合作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军民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工程”等,设置专项资金5千万元,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继续加强探索科技创新途径,加强完善“1+N”科技创新政策途径。

重点推进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基地建设,并面向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等新区重点产业,搭建专业技术研发平台,加快东北亚地区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以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技术产品交易、检验检测服务、咨询服务、创新融资服务为重点,搭建一批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以推进“大院大所”科技成果在新区转化为目标,搭建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借助与上海浦东新区对口合作契机,积极与张江自创区对接,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新区科技创新工作发展。

2017年,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市级以上各类研发机构179家,其中国家级10家,省级64家,市级105家。全年净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3家,比上年增长121%,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246家(含大连保税区)。在上述179家研发机构中,经发展和改革部门认定的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53个,占技术平台总数的29.6%;经科技部门认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65个,占技术平台总数的36.3%;经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61个,占技术平台总数的34.1%。驻区高校获认定的各级研发平台33个,占全区技术平台总数的18.4%,集中在孵化载体、中介等服务性机构,为创客(特指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人)、创业企业、创业团队提供政策咨询、知识产权、项目对接、投融资等服务。

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突破400亿元,占大连市的56%;R&D经费完成47亿元,比上年增长47%,占大连市的29%;全年用于科技经费支出总计2.48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1.59%,其中,用于扶持科技计划和创新创业计划资金为3264.7万元,共涉及603个项目。

全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46家(含大连保税区23家、普湾经济区21家)。高新技术企业涉及的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生物与新医药等八大领域,增速加快,较往年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创业项目设置4个专项,分别是:孵化载体运营补贴、孵化载体公共技术平台建设补贴、孵化载体认定奖励、创新创业大赛奖励。申报项目27个,拟上15个,占申报项目总数56%。创新创业项目年度资金预算为2000万元,计划为14个拟上项目拟拨付资金281万元,结余1719万元。其中孵化载体运营补贴3个项目,拟扶持金额150万元,占拟上项目53%;孵化载体认定奖励6个项目,拟扶持金额80万元,占拟上项目28%;创新创业大赛奖励5个项目,拟扶持金额51万元,占拟上项目18%。

全区有42家科技企业孵化载体,涵盖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农业科技等领域,新区通过开展创业培训、辅导、政策咨询以及提供研发、资金支持、创业场地和共享设施等方面的服务,降低创客、创业企业、创业团队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针对孵化载体区域发展不均衡、高新技术企业分布不均匀的实际,有重点地指导和扶持基础相对薄弱、技术力量相对较弱的普湾经济区发展孵化载体建设,备案3家区级众创空间,其中裴屯返乡村众众创空间是以农业科技和农产品深加工带动农民工返乡、解决大学就业为主的众创空间,也是全市唯一一家以农业科技为主备案的众创空间。根据科技兴区规划,启动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众创空间备案工作,全区新增1家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4家市级备案众创空间、4家区级备案众创空间。全区共有各级备案众创空间27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备案6家,市级11家,区级10家,为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和解决大学生就业,提供各种服务、技术支持和业务支撑。继续支持和大力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扶持工作,新增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达到15家,为促进新区科技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区孵化载体使用面积近5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近500余家,吸纳应届大学毕业生2000余人,为辖区提供就业岗位约2万个。全年孵化载体运营补贴3个项目,共扶持金额150万元;孵化载体认定奖励6个项目,共扶持金额80万元;创新创业大赛奖励5个项目,共扶持金额51万元。本年度创新创业项目扶持总金额达281万元。

五、投资促进

2017年,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致力于项目引领、产业支撑,促进区域及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以下简称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快速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立足企业,叫响“企业之家”服务品牌;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坚持引资增资双促进,对接知名外资及港、澳、台(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地区,以下简称港、澳、台)资企业,聚焦重大项目,开展精准招商、联动招商、平台招商,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强化经济运行指导,注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技术改造重点项目计划落实。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和增加值、实际使用外资及“港澳台”资、外贸出口等指标增长幅度较大。全年确定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135个,总投资约2358.4亿元,当年投资约366.3亿元,其中大连湾跨海交通工程、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建设、大连世杰航空锻造有限公司航空锻件生产基地、维特奥(大连)养老度假村有限公司养老度假中心4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宇培大连产业园、中铁铁龙冷链发展有限公司食品冷链物流园等24个项目被列入市级重点项目。

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以下简称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建设开局良好,窗口服务更加方便快捷。自贸服务大厅投入使用,设置“单一窗口”4个,即国际贸易、市场准入、跨境投资、外国人服务窗口,实现投资、注册、纳税、通关等“一站式”政务服务和“内外同权、权责对等、透明高效”,得到前来视察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肯定。至11月末,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注册企业5730家,注册资本645.9亿元。加强与上海在港口、航运、物流等领域交流与合作,陆续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等改革创新经验149项,投资备案手续简化、货物通关便利化程度明显提高,实现汽车平行进口9000台。在东北地区率先实施质量授信、以租代建、带项目挂牌等制度,归类尊重先例、“三互”(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大通关、保税混矿、出口退税平台、检验检疫企业远程自助放行模式、自贸金融在线服务平台等创新举措促进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发展建设,并在全国推广,为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至年末,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及经贸合作区注册电商企业1100余家,注册资本总额约77亿元;新批准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 65家,投资总额4.6亿美元;新批增资项目30个,新增投资总额27.7.亿美元、注册资本7.7亿美元。批准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项目31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5亿元人民币;引进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及“港澳台”资项目12个;实现自营进出口贸易总额2846.1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9.1%,高于大连市8个百分点、辽宁省11个百分点,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68.9%;实际到位外资及“港澳台”资20.25亿美元,占大连市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62.3%;实现省外内资到位191.1亿元,占大连市内资到位总量的20.8%;引进内资外资完成总量、内资新签约项目数量,均在全市排名第一,成为国内外瞩目的热门投资地。当年东北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大连爱丽思生活用品有限公司、英特尔半导体(大连)有限公司、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大连中联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被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授予2017年“外贸出口二十强企业”称号。

六、生态环保(www.daowen.com)

2017年,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配合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辽宁工作期间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新区各部门形成统筹协调、互联互通、协同奋战的良好协作机制。全面落实《新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关于实施蓝天工程的意见》各项要求,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联防联控和综合治理。重新调整和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面积。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全面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全面展开。机动车污染管理取得新进展。加大扬尘整治力度。继续加强秋季冬季秸秆禁烧防控工作。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监管和保护。落实《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重点加强入海排污口(河流)和黑臭水体整治、重点排污企业监管、水源地保护等,水污染防治工作有效推动。加大重点行业环境监管力度。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完成104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建设,农村垃圾污染问题有效解决。开展工业污染源大气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专项检查,加大对辖区内火电、石化、水泥、矿山、搅拌站等行业监察频次。提供各类环境监测数据近16万个。新区现有环保志愿者总数1.5万人,会员单位147家;环境保护自律企业144家。辖区各中小学校评选出“环保小卫士”10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小学、金州区新华小学被评为大连市环境友好学校。

年内,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挥政府主导和主体作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监管力度,清理保护区内违法乱建项目。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按照《关于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要求,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关闭水源保护区范围排污企业。调整畜禽禁养区范围,制订方案,逐步推进划定区域内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的关闭或搬迁工作。不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争取国家和市级配套资金7300余万元,完成原金州新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68个、普湾经济区涉及36个项目建设,全部通过验收。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促进新区各类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七、项目建设

2017年,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按照“重振日韩、深耕欧美、巩固港澳台及东南亚”的招商思路,内资外资一起抓,引资增资双促进,推动一批大项目签约落地。年内,举行招商活动160余次,成功举办自贸区挂牌一个月、上海企业大连行、内外资企业座谈会等招商安商活动。全区新批外资企业75家,注册资本5.5亿美元,合同外资3亿美元。辉瑞制药、松下汽车能源、蒂业技凯工业、派思股份等外资企业增加投资、扩大产能,新增注册资本21.2亿美元,合同外资13亿美元。

4月,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集中推出《促进工业发展的若干办法(试行)》《促进招商引资的若干办法(试行)》《促进外贸发展的若干办法(试行)》《促进商贸业发展的若干办法(试行)》等政策和措施,增创发展新优势,促进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发展。全年区财政投入专项资金5.5亿元,扶持项目建设,包括招商引资产业引导资金3亿元,重点用于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航运物流业、总部经济、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项目,金融、类金融、大宗商品交易等新业态企业引进及新项目基础设施配套,并给予境外经贸工作站、招商代理、异地商会等资金扶持;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投入工业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推动中外合作产业园区创建;年安排预算资金2000万元(不低于2000万元),支持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集成电路、工业循环经济、节能环保技术研制、产业化与应用;对重点产业将按照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给予补贴,获国家、省、市级名牌产品的工业企业可获一次性金额不等的奖励;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小企业做大做强首次进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库等,均可获奖;投入外贸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年安排预算资金不低于2000万元,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明确企业优化贸易结构、转型升级扩大出口显著的,将按增加出口额比例获得财政补贴,并以财政资金鼓励企业建立海外营销网络、参加境外重点展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设立出口基地和国外园区,同时鼓励国内外展览机构在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商贸会展机构,设立展会支持专项资金。

重点项目快速推进。把推动开工建设、促进投产见效作为项目建设的核心,实行重点园区、街道和重大项目现场调度。德泰双创大厦、苏宁易达物流等70余个新建项目开工建设,富士冰山、迈艾特等89个续建项目全面复工。辉瑞制药二期、富士冰山智能制造新工厂、柏德皮革新工厂、吉星电子一期、松下电池一期等一批大项目建成并部分投产。

八、社会事业

2017年,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启动“多规合一”改革和空间规划编制、空间基础数据一张图及信息平台建设工作,统筹各类空间规划,合理配置城市资源。在“多规合一”框架下,研究推动构建“形成一张图、对外一个口、服务一条龙”的审批制度改革。依据《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划定生态红线,加强文化保护,塑造特色新区。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全年总投资5.5亿元,新建、续建和改扩建公路75条,总里程222.6公里。渤海大道即将实现全线贯通,金普城际铁路动迁全部完成。杏树港客滚码头进入试运行阶段,金石滩港、杏树港验收工作积极推进。短期填埋、长期焚烧、覆盖全域的垃圾分类“集运处”三年规划编制全面启动,金州垃圾焚烧发电厂配套道路等16项城建重点项目配套工程全部完工。

城市管理明显规范。按照美化、净化、亮化的要求,实施市容市貌整治和管理,建筑工地扬尘、餐饮行业油烟噪声、农村秸秆焚烧等专项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户外广告牌匾规范化管理工作全面展开,清理违章建筑5万多平方米。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推进,《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案》通过专家组论证,移动、电信、联通4G网络实现“村村通”,宽带网络达到全覆盖。

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圆满完成中央环保督察迎检任务,全面落实环境突出问题整改责任。金州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加快实施,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扎实推进,登沙河流域水质大幅改善。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全力配合国家海洋专项督察工作,切实维护用海秩序,涉及违法填海、征海补偿等方面58个转办件均按时办结。投入1.95亿元,完成植树120万株,林木绿化率达38.8%。

九、民生工程

2017年,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民生事业全面改善,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658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8%。财政投入1.1亿元,用于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扶贫救助、新农合补助等项目。社会福利院维修改造按期完工,在全市率先完成复制推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林海模式”任务,签约医生服务全市首创。继续推进城中村和城区老旧危房改造,完成棚户区改造714套,解决在外逾期过渡居民回迁安置560户,实施“暖房子”工程44.8万平方米,完成老城区居民燃气入户改造5000户。投入7300万元,完成10个惠民实事项目。

教育质量持续提升,高考一本进线率达45.8%,高于全省15.7个百分点。4所新校舍投入使用,新建2所公办普惠制幼儿园,中小学素质教育活动中心获评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校餐模式成为全国样板。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10所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组建以金州一院和盛京大连医院为核心的2个医疗集团,全面推行分级诊疗模式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区新农合受益83415人次。圆满完成“两城同创”任务,举办第二届“金石文艺奖”评选,区街村三级提供公共文化服务1484场,“点单式”政府购买文化服务模式深受好评。实现社区、村10分钟健身圈及公共健身设施全覆盖,成功举办首届全民运动会。

平安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着力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打造立体化防控体系升级版。应用平安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祝瑞伍联调工作站”等典型形成品牌效应。强化民族宗教事务管理,石河村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双拥共建、扶残助残、防震减灾、武装、人防、档案史志、气象等工作都取得新进展。

十、农业经济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局以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为主线,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大力开展优势产业基地建设、青山生态工程建设、农田基础建设及民生工程建设、农产品质量管理、农村综合改革等工作,圆满完成大连市人民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全年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144.7亿元(现价),可比增长2.9%。其中,农业产值51.2亿元,比上年增长8.0%;林业产值0.9亿元,比上年增长50%;畜牧业产值33.4亿元,比上年增长 14.8 %;渔业产值50.9亿元,比上年增长4.7 %;服务业产值13.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粮豆总产量8.1万吨,比上年下降40.4 %;水果总产量16.2万吨,比上年下降0.8 %;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33.6万吨,比去年下降33.2 %;水产品总产量39.4万吨,比上年下降0.3%;肉类总产量6.6万吨,比上年下降13.2 %;禽蛋总产量6.0万吨,比上年下降1.6 %;奶类总产量3.4万吨,比上年增长17.2 %。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局继续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蔬菜、水果、海产品、畜牧优势特色产业,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减玉米种植面积3333.3公顷,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 23114公顷,粮食总产量实现1.6亿斤。新增蔬菜400公顷,全区蔬菜播种面积达7600公顷,产量33.6万吨。新植果树266.7公顷,全区果树面积达11666.7公顷,产量16.2万吨。新发展设施农业340.7公顷,全区设施农业面积达6666.7公顷。

年内,放流海洋增殖各类苗种8.1亿尾(只),完成海洋牧场建设666.7公顷。全区水产品总产量达39.4万吨,实现渔业产值50.9亿元。全区育肥猪饲养量51.3万头,牛饲养量1.7万头,羊饲养量5.8万只,家禽饲养量4675.2万只。完成肉蛋奶总产量16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33.4亿元。育肥猪、牛、羊、家禽等存栏数为1087.2万头(只)。

2017年金州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注: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长率按可比口径计算。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史志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