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介绍

大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介绍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2年11月经山西省政府批准设立的首批省级开发区,201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大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介绍

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2年11月经山西省政府批准设立的首批省级开发区,201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准规划区域8.2平方公里,由湖东片(原雁北行署兴办的雁北湖东开发区)和城南片(原市人民政府兴办的开发区)组成,其中湖东片6平方公里,城南片2.2平方公里。2011年以来市政府将医药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纳入开发区管理,截止2017年末,管理区面积30.18平方公里,有注册企业419家,入区企业职工13000多人。初步形成以医药产业为支柱,机械制造新材料、建筑安装、商贸物流、食品加工为辅助的产业格局。

一、经济发展

2017年,大同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63亿元,增长12.9%;规上工业产值完成65.29亿元,增长2.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8.98亿元,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73亿元,增长7.9%;外贸出口总额完成14.3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8亿元;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22%。已投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家,实现产值52.22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企业产值的65.92%。同时,挖掘发挥大同发展医药产业特有“区位、资源、气候、基础、品牌、人才”六大优势,以打造全球最大抗生素基地、华北药都为目标,在鼓励本区药企资源优化重组的同时,引进国药集团、横店集团等大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以强带弱,极大地优化了全区医药产业资本、生产、市场、管理等要素结构,医药行业集中度、产业集群效应、规模效益在全省继续保持龙头地位。2017年,全区11家制药企业,总投资由2010年前的24亿元增加到64亿元,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将是搬迁改造前的3倍和5倍。

二、产业发展

2017年,大同开发区坚持把创优环境作为吸引投资的重要保障,硬件上加大投入,软件上强化服务,不断集聚优势发展要素。积极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发展氛围,在做好日常服务的同时,不断完善“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办公”、“一站式服务”的体系,推行了两委班子成员牵头包联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个牵头领导,一班跟踪服务人员,一抓到底;成立了医药、高新技术两个园区服务中心,及时协调推动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跟进,着力为项目落地提供保姆式服务。截止2017年末,区内上市企业2家,上市企业子公司5家,准备上市企业1。高新技术企业6家,名牌产品7件,著名商标13个。进出口企业3家,产品远销印度、美国、巴基斯坦、意大利、日本、巴西、比利时、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医药企业11家,各类药品生产批准文号1594个,产品涵盖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生物制剂、中药饮片与制剂四大系列,规上医药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7.8%,成为大同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和全省医药产业的龙头。开发区成功获批国家火炬计划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全国创新力百强园区和山西省转型综改试验区科技创新园、全省首批示范工业园、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首批省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三、科技创新

2017年,大同开发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源动力和“加速器”,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市场化运作”方式,针对性地出台了《开发区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扶持办法》、《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建设意见和管理办法》等意见和办法。6家企业获批为高新技术企业,国药威奇达、普德、仟源等企业普遍在上海、北京等发达地区和企业本部建立了研发中心,5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国药威奇达、普德等企业将触角延伸到国外,与美国、印度等国际知名医药研究机构和专业领军院校建起长期战略合作,依托外力,借脑创新。全区授权发明专利累计达到40件;申报并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8项,其中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5项。企业主打产品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如国药集团威奇达公司的克拉维酸钾产能产量全国第一、产销全球第一;7-ACA、6-APA出口全国第一;普德药业公司银杏达莫注射液国内市场份额第一。2017年1-5月份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18.31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2.83%。

四、投资促进

2017年,大同开发区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紧抓国家、省市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政策,出台了《承接京津冀及雄安新区产业转移实施方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和《承接沿海等发达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工作方案》,承接雄安包装产业园、碳纤维汽车骨架生产项目等产业转移项目6个,总投资21.06亿元。(www.daowen.com)

实施“三聚焦”,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聚焦大企、大校、大院、大所,引进专业招商团队,并成立招商总局,下设10个招商分局,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实施产业链招商、委托招商、“飞地”招商、以商招商、“龙头”招商等多元化、市场化招商方式,多次赴北京、上海、厦门、深圳包头等地开展招商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并成功举办了两次规模大,产业层次高的集中签约仪式。2017年,新签约项目50个,投资总额达到1009.68亿元,不论是项目签约数量,还是投资总额均创历史新高。其中新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30个,预计总投资高达457.74亿元。完善协调制度。建立与供地县的两级联席会议制度,2017年,办理工商注册项目23个,总投资565.72亿元;已规划选址项目12个,总投资279亿元;在建项目22个,总投资159.14亿元;具备开工条件及使用现有厂房的项目6个,总投资153.52亿元;已投产项目3个,总投资2.28亿元,年实现产值约1000万元。特别是以汉能移动能源项目和高品质蓝宝石项目为依托建设的大同移动能源产业园和“诺亚方舟”半导体产业园的启动实施,标志着开发区在打造能源革命和对外开放两个“尖兵”的道路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五、营商环境

全年共为符合条件的21家企业,减免所得税7365.16万元;降低企业成本,为4户重点企业和18户打包企业申请参与享受大用户直供电直接交易;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出台《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总部经济、飞地经济企业奖励扶持实施办法》,支持总部经济、飞地经济发展,全年共计投入520余万元,为25家总部经济及科技孵化企业提供办公用房和配套服务。审批提速增效。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无审批管理试点工作,积极打造“六最”营商环境,使服务渠道更加通畅,全年办理各类审批事项共计17865件,审批、核准、备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4个,累计新办个体经营手续3800余户,新办及变更公司经营手续40多家。基础配套建设再上台阶。投资2.46亿元,建设8条园区道路,总长7.76公里;投资1.6亿元,在新智产业园建成标准化厂房25万平方米;电商园区核心区2号综合楼,已完成投资4.3亿元,配套服务功能基本完善,已有40多家电子商务企业入驻运营;同时,还建成了近3000平方米的城市物流二级仓,配套6个物流服务站,已有6家快递企业入驻运营。

六、体制机制创新

2017年,大同开发区“三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按照扁平化、大部制的改革要求,将原有内设机构由39个精简为8个,精简79%,设立5个园区服务中心,14个科级事业单位,并于11月举行了新组建机构授牌仪式。纪工委和总工会按规定设立;实行全员岗位聘任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原则,对现有人员进行择优竞聘,竞聘上岗人员已全部到位;实行领导班子任期制。改革后开发区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已全部到位;实行绩效工资制。制定《大同开发区绩效工资暂行办法》《绩效工资考核暂行办法》,已报市政府待批。

“三化”改革稳步启动。坚持“运管分离”,在招商、运营两个环节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了专业团队、专业公司管理。招商总局设立10个招商分局,招商人员向社会招聘;组建开发区经济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进行市场化投融资运作;引入大同博华水务有限公司运营御东污水处理厂;安保工作委托专业保安公司运行;开展国际化合作,建设中以产业园、通用航空中德产业园、通用航空中美产业园等国际合作产业园区。

(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