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环渤海区域发展现状与前景

环渤海区域发展现状与前景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2017年环渤海区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对比图表12017年环渤海区域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表数据来源:2017年环渤海各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年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1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29.67亿元,增长1.7%。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3409.2亿元,比上年增长4.2%。

2017年,环渤海区域各省市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领会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积极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2017年全区域生产总值达到208255.38亿元,比去年增长5.17%;全区域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完成23033.35亿元,比上年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124779.82亿元,比上年减少15.6%;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提高,北京三次产业比重为0.4∶19.0∶80.6;天津为0.9∶40.9∶58.2;河北为9.2∶46.6∶44.2;辽宁为8.1∶39.3∶52.6;山东为6.7∶45.3∶48.0;山西为4.6∶43.7∶51.7;内蒙古为10.2∶39.8∶50.0。

图1 2017年环渤海区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对比图

表1 2017年环渤海区域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表

数据来源:2017年环渤海各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年报。

在过去的一年中,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

2017年,环渤海区域各省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积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动能不断积聚,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北京市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非首都功能疏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首都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1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48.1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75.4亿元,增长5.2%。

天津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整体经济保持增长,质量效益稳步提升,转型发展成效显现。全市生产总值(GDP)18549.17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1274.69亿元(不含农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29.67亿元,增长1.7%。

河北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国民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新动能支撑增强。全省生产总值实现34016.32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406.8亿元,比上年增长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90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辽宁省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持之以恒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努力破解发展难题,积极应对风险挑战,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3409.2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全年固定资产投资6676.7亿元,比上年增长0.1%。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07.2亿元,比上年增长2.9%。

山东省坚持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经济社会呈现提质增效、稳中向好态势,转型发展加快推进。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72634.15亿元,比上年增长7.4%。固定资产投资55202.73 亿元,比上年增长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49.0亿元,比上年增长9.8%。

山西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深化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紧密结合,积极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全省经济发展由“疲”转“兴”,经济增长步入合理区间,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5528.42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口径)6140.9亿元,增长6.3%。全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18.1亿元,增长6.8%。

内蒙古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03.2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404.6亿元,比上年下降6.9%。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60.2亿元,比上年增长6.9%。

二、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质量效应稳步提升

北京市全年实现新经济增加值9085.6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4%。全年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387.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8%。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4186.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0%。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3908.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0%。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595.3亿元,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5.7%。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人员38.8万人,增长3.9%。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94.6件,比上年增加17.8件。全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模(限额)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51157.9亿元,增长11.1%;其中实现技术收入8327.7亿元。实施《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发布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个高精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及财政、土地、人才等一揽子支持政策,形成了全市上下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天津市“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全面落实,压减粗钢产能750万吨,处置了一批“僵尸企业”,盘活空置楼宇880万平方米,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为企业减轻负担1200亿元,生态环保农业农村发展等补短板工作得到加强。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引进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等高水平研发机构88家,科技型企业发展到9.7万家,规模超亿元企业42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0家,超级计算机、智能机器人等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取得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进一步加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8.3件。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超大型航天器、空客A330完成和交付中心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竣工投产,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十大优势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78%,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旅游会展、电子商务等提速发展,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到58%,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河北省压减粗钢216万吨、煤炭283万吨。高新技术产业同比增长11%,占比达到29%;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9.9%,占比达到22.2%;服务业同比增长11%,对经济贡献率达到72%。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市旅发大会和首届延怀河谷葡萄文化节,全年接待游客57162人次,总收入696.5亿元,分别增长20.5%和34.1%。现代农业持续提质增效,产业化经营率提高0.5个百分点,达到64.5%。金融、高端装备制造、可再生能源产业税收分别增长11.6%、19.4%和67.6%。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创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汽车制造、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开始形成。“大创园(高创园)+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双创生态链初步形成,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9家,其中国家级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增加350家和33家,分别增长30%和66%。

辽宁省出台“1+N”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全面抓好“三去一降一补”,提前完成“十三五”钢铁、煤炭去产能任务。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获得国家科技奖励96项,攻克重大关键技术300余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兴产业比重持续提升。现代服务业支撑能力增强,服务业比重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稳中调优,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全年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74.5亿元,全年专利申请49871件;全年有22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其中自然科学奖1项、科技进步奖16项;有168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全年技术市场成交各类技术合同1.5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额409.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9.1∶39.3∶51.6,第三产业加快增长。

山东省全年压减粗钢产能527万吨、生铁产能175万吨、煤炭产能351万吨。违法违规电解铝关停和“地条钢”清理整顿工作圆满完成,山钢集团在济南的640万吨钢生产线、567万吨铁生产线实现全线安全停产。积极创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草拟上报综试区总体方案。持续做好“去增提”三篇文章,在压减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促进新兴动能和传统动能协调并进。坚持用工程的办法推进工作,建立健全项目库,围绕“四新四化”先期储备重大项目数百个,实行有进有出、动态管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新登记“四新”经济企业1.9万家,增长37.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5%。三次产业结构为6.7∶45.3∶48.0,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山西省退出煤炭产能4590万吨,淘汰炼铁产能82万吨、炼钢产能325万吨;率先实施煤炭减量化生产,为改善全国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加大房地产去库存力度,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积、库存消化周期实现“双下降”。多措并举降低国有企业负债率,2017年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加快发展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完成149个景区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改革。实施“十大创新行动”,大力开展“双创”活动。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9%、51.3%;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53.5%;旅游总收入由1813亿元增加到5360.2亿元,年均增长24.2%;高端碳纤维、笔尖钢、高铁轮轴钢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高新技术企业由290家增加到1117家。

内蒙古退出810万吨煤炭、55万吨钢铁产能,取缔“地条钢”243万吨;商品房待售面积下降8.6%;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继续下降。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煤电、煤化一体化比重达到90%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明显上升。新能源、新材料、电子通讯等产业增长较快,稀土化合物产能、云计算服务器承载能力居全国第一。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会展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总收入连续7年增长20%以上。建成自治区科技成果交易平台,设立协同创新股权投资基金,新培育自治区级众创空间93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家。内蒙古大学成为教育部和自治区合建高校,生物学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科技部与自治区共建草原家畜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实现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

三、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保持增长,投资结构继续优化

2017年,环渤海区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4855.8亿元,由于内蒙古出现了大幅下跌,使得环渤海区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整体下跌5.96%。但是其他6省市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特别是辽宁省在2016年大幅下跌的基础上止跌回升。

北京市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48.1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984.2亿元,增长24.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95.9亿元,比上年下降3.9%;第二产业投资893.8亿元,增长23.6%;第三产业投资7958.4亿元,增长4.2%。

天津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1274.69亿元,增长0.5%。其中,第一产业投资262.22亿元,第二产业投资3475.80亿元,第三产业投资7536.67亿元。实体投资6803.95亿元,占全市投资的60.3%。工业投资3352.34亿元,增长3.8%。其中,工业优势产业投资增长6.9%。“三新”产业投资1926.15亿元,增长30.5%,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17.1%,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66.6%。

河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406.8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648.0亿元,比上年增长7.0%;第二产业投资16157.8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投资15206.5亿元,增长8.3%。工业技改投资9964.8亿元,增长6.3%,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61.6%。基础设施投资8232.7亿元,增长15.3%,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24.9%。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5577.0亿元,增长6.4%,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77.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4354.6亿元,增长5.3%,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13.2%。其中,电子信息投资增长26.6%,新材料投资增长9.0%,环保产业投资增长36.0%。

辽宁省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676亿元,比上年增长0.1%。分产业看,全年第一产业投资113.0亿元,比上年下降2.0%;第二产业投资2242.0亿元,增长2.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276.1亿元,增长42.0%;第三产业投资4089.8亿元,下降0.8%。全年国有控股投资1933.6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0.0%。全年民间投资3940.4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1.1%。全年基础设施投资1543.4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3.9%。

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202.73 亿元。三次产业投资构成为1.9:49.6:48.5,服务业投资比重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重点领域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4.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8.9%,邮政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2倍、39.8%和35.6%。

山西省全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新口径)6140.9亿元,增长6.3%。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省、农户)5722.2亿元,增长6.3%。在固定资产投资中,高技术投资229.0亿元,增长17.2%。基础设施投资1095.2亿元,增长7.2%。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235.9亿元,增长3.3%;民间投资3408.9亿元,增长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09.1亿元,增长0.8%;第二产业投资2104.6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投资3108.5亿元,增长9.9%。(www.daowen.com)

内蒙古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404.6亿元,比上年下降6.9%。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单位投资6647.5亿元,集体单位投资92.6亿元,个体投资225.5亿元,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7439.0亿元。从三次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投资891.1亿元,增长15.0%;第二产业投资5617.6亿元,下降13.4%;第三产业投资7895.9亿元,增长11.6%。

四、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继续提升

北京市累计办理重要民生实事146件,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5%左右的较低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2017年达到62406元。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率先形成。实施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增加学位17万个。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预约挂号、分时段就诊等创新服务全面推开。落实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建设“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建成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208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380家。“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城市社区覆盖率达到87.5%。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活力增强,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累计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49万套、竣工42万套,完成17.5万户棚户区改造和50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任务,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合作工作,实施各类援助项目2650项,有力推动受援地区脱贫攻坚。

天津市过去的五年,每年实施20项民心工程财政支出的75%以上用于民生领域,新增就业244万人,城乡统筹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建成保障性住房30.5万套,改造棚户区288.8万平方米、农村危房2.52万户,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工程建成通水,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明显加强,结对帮扶困难村和联系服务社区工作成效显著。科学提前和延长供暖时间,受到人民群众普遍欢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成功举办第十三届全运会,为全国人民奉献了一场“创新、安全、节俭、绿色、精彩”的体育盛会。

河北省全年民生领域支出381.8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81.05%,比去年增加48.5亿元。去产能企业职工分流安置4345人,新增城镇就业7.1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5万人,落实退役军人政策、再就业9615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全市有8所学校基建项目完工或投入使用;55所普惠制幼儿园和438个农村中小学“全面改薄”工程开工建设。积极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市第四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县区5所二级医院在建或投入使用,4家三级医院开展医联体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月增养老金149.52元;完成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开通跨省异地就医实时结算定点医院20家;城乡低保年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6000元和3400元;新建农村幸福院100所,农村互助养老人数达到2327人。举办系列大型文化节会,组织文化惠民演出活动400多场。

辽宁省全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4%和6.7%,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72万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贫困人口减少10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改造棚户区住房和农村危房106万户。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教强省建设扎实推进。公共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全年53.9万城镇居民和73.0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全年资助120万城乡困难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年末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646个,其中城乡养老服务机构1402个;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床位12.7万张。全年收养救助人员10.4万人。

山东省人民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789元、15118元,年均分别增长8.2%、8.3%;五年累计500多万省标以下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7.2%下降到0.3%;城镇新增就业每年11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棚户区改造开工80.4万套,基本建成64.7万套,年度任务完成率分别为105.2%和197.4%。公共租赁住房基本建成3.2万套,年度任务完成率为138.8%。17个试点县(镇)公共场所和农村新型社区实现冬季清洁供暖。

山西省始终把民生改善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38万亿元用于民生福祉,占财政支出的八成以上。深化教育改革,扎实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全面加强就业工作,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拓宽居民增收渠道,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快于城镇居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成为全国典型。平安山西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与2012年相比,2017年全省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2.15%、41%。

内蒙古2017年全区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9.8%,出台了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的十项措施,各级财政扶贫资金支出121亿元。易地搬迁贫困人口5万人,为贫困人口进行了免费体检,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全部国贫旗县,全年减贫20万人。稳步推进创业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6.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了养老、医保、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保障标准,增加了边民补助和高龄津贴。实施棚户区改造22.1万套,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300万平方米。蒙东地区实现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安全饮水和偏远农牧区用电升级工程顺利推进。

五、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北京市“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1065项、精简比例达到68%,全市清理各类证明206项;优化营商环境26条措施启动实施,“营改增”试点改革全面推开,政府性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效推广,阶梯水价、电价、气价和公共交通票制票价改革平稳实施,市属一级企业公司制改革全部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稳步推进。深化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城管执法力量下沉到街乡镇。大力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3700多家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解决以药养医问题取得重要突破。率先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2017年实际利用外资243.3亿美元,跃居全国第一,其中服务业利用外资超九成。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服务贸易额约占全国的1/5。积极对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落户北京。

天津市“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495项减少到253项,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市属国有企业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国资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制定实施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金改30条”准予实施政策全部落地。营改增累计为企业减税697亿元。启动实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取得积极成效。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不断深入,90项改革任务完成81项,175项制度创新中169项落地实施,10项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深入推进双向投资便利化,全面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

河北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市县两级行政审批局挂牌运行。编制完成权力清单、负面清单15张。全面推行“多证合一”“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积极拓展投融资改革,全年新增新三板等挂牌企业16家。开发区四项重点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经济技术开发区率先完成薪酬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土地流转面积381.4万亩,流转率达到37.03%。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药品采购“两票制”全面推开。理顺物业、公厕管理体制,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农业水价和水资源税改革走在全省改革前列。

辽宁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取消调整行政职权2231项。率先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集中整治突出问题,市场环境逐步改善。国资国企改革扎实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加快调整。民营经济总量不断壮大。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全省组建企业集团86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新登记市场主体225.8万户、注册企业54.5万户。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通中欧班列14条,营口港海铁联运量72万标箱。开展与江苏、北京、上海对口合作,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山东省制定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两个10条意见,省管企业公司制改制基本完成。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实有市场主体达到806.8万户。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稳步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成效明显。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民生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率先突破。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初步建立并发挥作用,金融风险防控机制不断完善,科教融合发展实现突破。制定出台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20条意见。对“一带一路”沿线实际投资100.6亿元,增长81.7%。

山西省实施“东融南承西联北拓”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融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实施晋商晋才回乡创业创新工程,与国内外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进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改革。开展山西品牌中华行、丝路行活动。新增国际友好城市7对,举办低碳论坛、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国际电影展等重大对外交流活动。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启动山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成功开通中欧、中亚班列,全省进出口总额达到1162亿元。2017年,太原武宿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达到1200万人次,进入全国繁忙机场行列。

内蒙古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推行“多证合一”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向社会公布行政许可证明事项清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分级诊疗试点实现盟市全覆盖,154家定点医疗机构接入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系统。土地确权实测面积完成81%,草原确权承包工作完成90%以上,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财税金融、国土资源、行政执法等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推进“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成功举办外交部内蒙古全球推介活动、第二届中蒙博览会、阿斯塔纳世博会内蒙古活动周。

六、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持续加大,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北京市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年燃煤总量从2270万吨减至600万吨以内,淘汰老旧机动车216.7万辆,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1.1万家,2017年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新增轨道交通166公里、总里程达到608公里,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到907公里,完成城六区次支路建设114条、堵点乱点治理240个,规范发展共享单车,中心城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2%。连续实施两个污水处理三年行动方案,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2%,再生水年利用量达到10.5亿立方米。坚持节水优先,南水北调水安全高效利用,密云水库蓄水量超过20亿立方米。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2.4万吨,资源化率达到57%。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累计创建美丽乡村1300个。城市生态空间大幅度增加,新增城市绿地4000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38.6%提高到43%。

天津市全力推动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铁腕治理环境污染,累计压减燃煤1000万吨,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9081家,完成“煤改电”17.6万户、“煤改气”14.8万户,综合治理河道688公里,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105座,建成美丽村庄765个、美丽社区791个,营造林215万亩,PM2.5年均浓度2017年比2013年下降35.4%。大力开展城市综合整治,市容环境更加整洁有序。坚持“隐患就是事故,事故就要处理”的理念,以“铁面、铁规、铁腕、铁心”狠抓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平安天津、法治天津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河北省全面落实“天蓝、地绿、水秀”要求,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中加快营造良好人居环境。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超额完成大气“国十条”确定的目标任务,全省设区市PM2.5平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39.8%。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启动实施。能源消耗强度显著下降。实施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形成压采能力33.6亿立方米,新增国土绿化面积256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7%提高到33%。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5.7万公顷。全民义务植树1亿株。截至年底,河北省自然保护区达3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1个。

辽宁省全面抓好“三去一降一补”,提前完成“十三五”钢铁、煤炭去产能任务。全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3.3%。年末用水普及率99.0%,燃气普及率96.1%。年末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3.0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4%。全年城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均值分别为77微克/立方米、28微克/立方米、31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均浓度符合国家二级标准,PM10、PM2.5浓度分别下降2.5个和4.3个百分点。全年14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75.8%。全年鸭绿江干流、支流保持Ⅱ类水质。辽河流域的辽河、浑河、太子河、大辽河、大凌河、小凌河6条干流36个断面中,12个符合或好于Ⅲ类水质标准;54条主要支流中,10条符合或好于Ⅲ类水质标准。全年监测的54个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达标率(按水源达标个数评价)88.9%。其中,地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1.3%,地下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87.1%。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总达标率90.4%。

山东省深入开展环保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生态补偿制度和城际联防联控机制初步建立,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细颗粒物平均浓度比上年下降13.2%,可吸入颗粒物下降8.4%,二氧化硫下降22.2%,二氧化氮下降7.3%;“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平均为275.4天,比上年增加26.5天;重污染天数平均14.9天,比上年减少8.2天。大力推进“工业绿动力”计划,节能降耗工作不断加强,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6.94%,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9.43%,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量减少6.6%。省控重点河流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同比改善2.7%,氨氮平均浓度改善10.8%。平原区地下水位同比上升0.18米。完成植树造林196万亩。水环境质量连续15年持续改善,国控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为55.4%;劣V类水质比例为2.4%,比上年下降6.0个百分点。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分别达到52处、67处,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分别达到68处、134处。

山西省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与2013年相比,2017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下降8.3%,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23.4%,完成国家下达的“大气十条”目标任务。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饮用水、流域水、地下水、黑臭水、污废水“五水同治”。地表水优良断面比例比2012年上升7.5个百分点,重度污染断面比例下降4.3个百分点。实施“两山七河”生态治理工程,五年完成营造林2205.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2万平方公里,以汾河谷地为中心的地下水位连续10年回升。狠抓节能降耗,推进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37%。

内蒙古围绕建设绿色内蒙古,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大检查,整治大气、水、土壤污染,停止了自然保护区内所有矿山企业开采勘探活动,持续推进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建立生态文明考核办法、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完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初步形成了四级“河长”体系。

七、区域合作深入推进,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2017年,环渤海各省市间积极举办各种形式的对接合作论坛。为进一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地区间合作,2017年4月14日,乌兰察布市派代表到天津交流对接,双方就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如下共识:一是以“对接京津冀、融入环渤海、服务一带一路”为主题在津共同举办招商推介活动。二是推动两地在内陆无水港建设、园区共建和旅游市场开发等方面精准合作。三是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加强环渤海成员市与呼包银榆经济区开展合作。2017年9月9日,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办公室应邀派员参加在海拉尔举办“海满阿”协同发展论坛。论坛期间,市长联席会办公室有关同志与呼伦贝尔市市长特派员及市发改委有关同志进行了座谈,表示要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叠加机遇,进一步加强环渤海地区产业合作与信息交流,不断推进环渤海区域务实合作再上新水平。2017年10月30日至11月4日,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办公室组织区域内21名特派员和联络员参加了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在天津滨海新区组织的“2017南开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修培训班”。

综上所述,2017年,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持续严峻的形势下,环渤海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努力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发展势头。但一些问题也较突出,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GDP增速持续放缓,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内蒙古出现了-6.9%的大幅下跌。以辽宁省为代表的钢铁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给社会就业带来巨大压力,也对国企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区域内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继续拉大,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最高的北京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最低的山西相比,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山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9倍,2017年继续扩大至2.14倍;2016年北京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山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2倍,2017年继续扩大至2.3倍。区域合作方面还需继续努力,除了京津冀地区合作步伐加快之外,其他区域依然表现出竞争大于合作。2017年,环渤区域产业结构水平整体提高较快,但区域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生产要素流动不畅、市场关联度低等问题依然突出。环渤海区域应该继续强化统筹发展意识、协同发展意识和创新发展意识,在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国家战略中,加大力度整合区域资源,实现环渤海区域内经济共进共荣,互利多赢。

(作者:罗琼,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