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构建环渤海大湾区 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构建环渤海大湾区 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规律与演变机制来看,目前全球公认的世界级城市群都是实施大湾区战略。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构建环渤海大湾区 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连玉明

一、从三个层面认识构建环渤海大湾区的战略意义

(一)四大国家战略是未来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引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直面的重大问题。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形成了“4+4+4”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第一个4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四大战略;第二个4是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四大板块;第三个4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四类需要扶持的地区),既最大限度地覆盖全国所有区域,又能够分梯度有节奏高效率地推动发展。

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是我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未来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重塑国内国际、协调国内东中西和南北方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具有重大的意义。要以四个重大战略为引领,以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板块为基础,促进区域间融通互补,形成叠加效应、协同效应和融合效应,进一步激发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经济带、经济轴带,不断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空间,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二)湾区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也是我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作为一种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湾区是全球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极,是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策源地。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从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规律与演变机制来看,目前全球公认的世界级城市群都是实施大湾区战略。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没有湾区经济,没有海洋,就不可能形成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2019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作为我国首个大湾区发展的规划纲要,将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也为我国实施湾区战略,以湾区引领世界级城市群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三)聚焦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超前谋划环渤海大湾区建设,更好地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意图

当前,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世界的焦点在亚太地区,亚太的重心在东北亚,东北亚的核心在环渤海地区,环渤海的重心在京津冀。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提升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打造我国最具综合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经济增长极,形成战略性资源、战略性产业和战略性的集聚区,改变我国经济南强北弱的格局,推动我国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加快培育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新优势,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意义所在。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这是京津冀面向未来30年的发展目标。从战略布局看,这个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中央政务区、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为标志,形成北京“一核两翼”城市新骨架,解决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么建设首都”的重大问题,奠定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首都核心地位。第二层次,随着中国(天津)自贸区和中国(河北)自贸区建设的逐步深化,随着2019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实现通航和雄安火车站加快建设,加快构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推动以京津冀空港、海港、陆港一体化建设为支撑,由北京联合中国(天津)自贸区和中国(河北)自贸区;共同申报建设中国(京津冀)自由贸易港为重大突破口,推动京津冀协同更高层次发展。第三层次,超前谋划和加快构建环渤海大湾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加快京津同城化进程,以京津冀城市群带动辽中南、山东半岛等沿海城市发展,打造东北振兴新引擎,进而辐射东北亚,与长三角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形成统筹国内国际、协调东中西和南北方的区域发展大格局。

二、构建环渤海大湾区的基础条件与战略重点

201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这意味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意义、协同层级和空间范围都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提升,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在这一背景下,超前谋划和推动构建环渤海大湾区,将进一步拓展京津冀的疏解战略和湾区经济,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带动河北、辽中南、山东半岛等沿海城市发展,打造东北振兴新引擎,进而辐射东北亚,与长三角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形成统筹国内国际、协调东中西和南北方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一)环渤海地区地域辽阔、连接海陆,自然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区位条件优越,具备构建环渤海大湾区建设的基本条件

一是在自然资源方面,环渤海地区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开采条件好,沿海地区海洋、农业、科教、旅游等资源丰富,区域间优势资源的差异性、互补性明显,综合优势明显。

二是在产业基础方面,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重化工业、加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地,钢铁、石化、船舶制造业等在全国保持优势地位,电子信息金融商务、文化创意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各地区的产业层次具有一定的梯度,分工体系初步建立。

三是在区位优势方面,环渤海地区汇聚了深化沿海、沿边和内陆开放的多种要素,具备共同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良好条件。特别是环渤海大湾区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区、辽中南地区和山东半岛地区,涉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辽宁省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锦州、铁岭、丹东辽阳盘锦,以及山东省济南、青岛烟台潍坊淄博、威海、德州、东营等城市,是环渤海地区的核心区域和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前沿,在我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中地位突出。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在为环渤海大湾区建设奠定基础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京津冀地区是环渤海大湾区的中心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环渤海大湾区建设的水平。以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标志,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实施和推进了五年。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在内的一系列规划陆续批复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规划体系基本建立,“一核两翼”的北京城市新骨架已经拉开。

五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京津冀三地自觉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充分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持续推进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积极推动一批重大改革创新和试点示范事项在京津冀相继落地。在交通方面,首都地区一大批“断头路”、“瓶颈路”正在打通。在生态环境方面,启动了“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探索建立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的应急联动、机动车联合监管的区域协作机制,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在构建区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上有了重大进展。在产业升级转移方面,北京市“瘦身提质”,“高精尖”经济结构逐步构建;天津市“强身聚核”,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河北省“健身增效”,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同时,三地主动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民生工程项目和政策优先落地,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管理等公共服务领域一体化上取得了明显进步,弥合三地发展鸿沟,变“虹吸效应”为“外溢效应”,为百姓增加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为探索形成大湾区合作发展体制机制,破解合作发展的突出问题提供了基础。(www.daowen.com)

与此同时,以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1月16日至18日在京津冀考察,又一次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标志,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了的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更多跨区域政策协调、利益分享等深层次协同的问题。要把建设环渤海大湾区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乃至整个环渤海地区发展的重要战略引擎。以环渤海大湾区建设为引领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着力破除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面临的地区之间利益藩篱和政策壁垒,更加有效地推动建立区域战略统筹机制、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深化区域合作机制、优化区域互助机制、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创新区域政策调控机制、健全区域发展保障机制,实现区域内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三)把握国家战略要求和区域发展实际,构建环渤海大湾区要聚焦五大战略重点

一是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突破口,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充分发挥首都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优势,破除影响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瓶颈和制约,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二是以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突破口,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京津冀机场群、港口群、铁路车站群为核心,打造空港、海港、陆港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体系,提升环渤海区域内外联通水平。以雄安新区创建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全球领先的数字智能城市为契机,布局智能基础设施,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智能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打通面向全球的战略性通道。

三是以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突破口,提升全球竞争力。把握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契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瞄准国际先进标准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培育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

四是以改善民生为突破口,增加优质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产品供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拓展环渤海大湾区在教育、文化、旅游、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公共服务优质、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特别是要创新人才协同发展机制,破除与世界级城市群不适应的人才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区域人才协同平台和自由流动机制。

五是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为突破口,培育区域合作新优势。积极推进京津冀三地联合申报建设中国(京津冀)自由贸易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建设科技园区、推动技术转移等科技创新合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投资、贸易、金融、教育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与功能对接,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共创国际经济贸易合作新优势。

三、关于加快推动环渤海大湾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推动环渤海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进一步深化环渤海大湾区战略研究,更加深刻地认识环渤海大湾区建设对强化京津冀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东北振兴和抢占东北亚对外开放战略制高点的特殊意义,把构建环渤海大湾区作为更高站位、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提上议事日程。

(二)加紧研究和加快编制环渤海大湾区规划

强化“多规合一”规划编制理念,借鉴国际湾区建设经验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进一步深化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突出空间布局、科技创新、设施联通、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和宜居宜业,建设全球领先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三)把京津同城化作为环渤海大湾区规划建设的中心环节

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确需要建立一套新的、更加有效的协调机制或者说模式。核心就是要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构建环渤海大湾区,要更加突出北京、天津两个超大城市的龙头地位,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进而辐射和带动环渤海大湾区发展。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并不是以北京、天津为双中心,关键是北京、天津如何形成一个中心,核心是京津联动、加快京津同城化,重点是实现京津交通体系一体化、资源配置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生态保护一体化,共同发挥高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立环渤海协同发展新机制的重大战略支点。

(四)在环渤海大湾区规划建设中进一步发挥好首都核心作用

一是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突破口,以疏解促辐射,深化环渤海区域创新合作,加快全球创新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国际化水平,抢占国际人才战略制高点。二是发挥文化在首都核心作用中的核心作用。这种核心作用首先体现在把首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窗口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展示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传播交流区,这是环渤海大湾区建设的灵魂。三是发挥首都超大城市治理在全球城市体系、全球经济体系和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引领作用,推动以环渤海大湾区为战略支撑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成为面向2050年世界第一大城市群,并抢占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参与全球治理。

(作者:连玉明,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主任、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