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承载力是一个概念体系,并无特指。因此在没有具体限定的情况下,不加区分地采用承载力这一概念,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误解。本文从“学科”“环境系统”和“定义的视角”三个方面对环境承载力概念进行梳理。
1.从学科方面来看
环境承载力涉及了生态学、生物学、环境学、规划学、旅游学等多个不同学科,各学科从自己的研究视角出发给予环境承载力不同内容。生态学是早期的承载力研究涉及最早的学科。早在1921年,帕克和伯吉斯就在有关的人类生态学杂志中提出了承载力的概念。与生态学不同,旅游研究中使用的承载力称谓是“旅游环境容量”,最早由Lapage(1963)提出,但未做深入研究[3]。较系统阐述旅游环境容量定义的是Wall and Wright[4],他们认为环境容量就是指一个地区在资源没有受到不可接受的破坏水平时所能维持的旅游水平,这一容量通常表现为一阈值,超出阈值范围旅游系统的生态环境将无法正常运行。对于旅游区来说,其环境容量具有两层含义,即旅游业的接待能力和环境承受能力。
2.从环境系统来看
一个地区的环境是一个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所以其环境承载力也应是一个承载力体系,包含了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大气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承载力、社会承载力(社会容量)等多个方面。具体含义如表6-1所示。
表6-1 环境承载力体系构成及含义表
[3]《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课题组.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4]崔凤军.城市水环境承载力及其实证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8,13(1):58-62.
[5]郭秀锐,毛显强,冉圣宏.国内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3):28-30.
[6]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www.daowen.com)
续表
3.从定义的视角来看
王俭等[5]对环境承载力定义进行梳理之后认为,目前环境承载力的定义方式可以大体归纳为三类,即容量视角、阈值视角和能力视角,如表6-2所示。
表6-2 不同视角下环境承载力含义
[2]高吉喜.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生态承载力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社,2001.
[3]《福建省湄州湾开发区环境规划综合研究》总课题组.福建省湄州湾开发区环境规划综合研究总报告[R],1991.
[4]唐剑武,郭怀成,叶文虎.环境承载力及其在环境规划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1997,17(1):6-9.
[5]郭秀锐,毛显强,冉圣宏.国内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3):28-30.
[6]D Schneider.The carrying capacity concept as a planning tool[M].Chicago: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1978:22-59.
[7]彭再德,等.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初探[J].中国环境科学,1996,16(1):6-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