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避暑度假地产的多种类型

避暑度假地产的多种类型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滨湖型避暑休闲地产可依托的资源主要有天然流域和湖泊、人工湖泊、人工水库等。另外,滨湖型避暑休闲地产的空间处理需要注意水面与基地的特殊形态以及水面与基地之间的关系,尊重水体的自然形态,尽量减少建筑对水体的干扰。

避暑度假地产的多种类型

根据文献梳理,学者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及各自研究视角,提出了不同的避暑休闲类型。杨振之从依托资源的视角,将度假旅游地分为六类,包括高山雪原型、海滨海岛型、温泉疗养型、内陆湖泊山水型、乡村田园型和流动的度假地(以游船、游轮和豪华的旅游列车等现代工具为依托进行的度假)。[7]除了流动的度假地型旅游地不适合发展避暑休闲地产外,其余五类均适合发展避暑休闲地产;功能上,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避暑休闲地产是复合型地产,与旅游景点地产、旅游商务地产、旅游度假地产和旅游住宅地产等相互融合,功能上有交叉和替代;[8]产权上,薛诗清归纳避暑休闲地产产权模式主要有完全产权地产、产权式酒店、时权酒店和分时度假等。

通过梳理,避暑休闲地产按照依托资源类型可以划分为山地型、滨湖型、峡谷型和草原型四种类型。

1.山地型

山地型避暑休闲地产是指依托山地景观资源建设的,集休闲、度假、娱乐、游玩、住宅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地产项目。就目前我国开发现状而言,这类项目是主要发展类型,周边环境条件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开发山地型避暑休闲地产,首先要具备优质的山地旅游环境和开发环境,其次要有良好的交通条件,方便外部可达。

山地型避暑休闲地产一般采用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方式。分散式布局即建筑与地形地势融为一体,与山体呼应自然,建筑与整个地形和场地的环境相互交融,可以更好地呼应整个山形,最大程度利用周边自然环境,提升建筑品质。但这种布局方式要求建筑的容积率较低,不利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集中式布局是将建筑物集中在一起,采用高密度低层建筑的方式,集中布置住宅、配套设施、娱乐设施等,这种布局方式较之于分散式布局占用土地资源较少,但高大建筑对山体有所遮掩,与周围环境融合度不够。同时,由于建筑密度较高,建筑集中,易产生拥挤感和单调感。

2.滨湖型

滨湖型避暑休闲地产是指依赖于湖景资源进行综合开发的复合地产项目。与传统房地产开发项目不同,滨湖型避暑休闲地产依托滨湖资源和其他娱乐休闲配套设施开发,充分借助湖景资源和滨水设施,开展休闲度假、康养健身、亲水娱乐等。滨湖型避暑休闲地产可依托的资源主要有天然流域和湖泊、人工湖泊、人工水库等。湖水质量、区域景色品质是项目价值的核心。(www.daowen.com)

滨湖型避暑休闲地产在规划布局时,首先要处理好开发利用与保护水体及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其次应依托自然地势合理布局地产项目,与水体和周边环境相协调,突出水景的特性。另外,滨湖型避暑休闲地产的空间处理需要注意水面与基地的特殊形态以及水面与基地之间的关系,尊重水体的自然形态,尽量减少建筑对水体的干扰。

3.峡谷型

峡谷是指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谷地,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地貌类型,也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峡谷型避暑休闲地产是指依托峡谷景观而建立的集避暑休闲、娱乐、康养、住宅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地产项目。

峡谷型避暑休闲地产规划布局一般采用线性的布局方式,以现有本土景观资源为基础,全面统合驳岸、植被、山石、洞穴和景观小品,将乡土文化原生态和现代感完美结合,打造综合式的峡谷型避暑休闲地产。建筑设计以尊重历史、重现人文、拥有生态为原则,崇尚自然、保护历史、创造环境,构建“历史、生态、共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避暑休闲地产。整体风格淳朴自然,建筑与峡谷风景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共同塑造具有原野风味的避暑休闲地产。

4.草原型

草原型避暑休闲地产是指依托草原景观资源而建造的集休闲、度假、娱乐、游玩、住宅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地产项目。草原型避暑休闲地产布局一般以交通干线为主干,沿交通干线形成树枝状网络空间结构,地产布局重视与自然的联系,组团规模适应人的需求及感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