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重新认识内需,释放经济红利

重新认识内需,释放经济红利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6年中国经济软着陆成功后,伴随国企改革深化和大批职工下岗,从1997年中期开始,我国即已出现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的问题,东南亚金融危机更使需求不足问题凸现。中国经济长期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体制惯性短期内难以消除、城乡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和购买愿望短期内难以大幅度提高,使造成我国内需不振的原因短期内难以消除,这就决定我国的扩内需不可能一蹴而就。从我国扩内需目的上分析,扩内需既有经济意义,更有政治意义。

重新认识内需,释放经济红利

我国的内需不振由来已久。1996年中国经济软着陆成功后,伴随国企改革深化和大批职工下岗,从1997年中期开始,我国即已出现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的问题,东南亚金融危机更使需求不足问题凸现。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扩内需就已提上我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但问题始终未能解决,与以往扩内需比较,我国目前的扩内需则有诸多新特征。

首先,复杂性。我国内需不振既有经济因素,也有政治的、文化的因素,使我国的扩内需存在诸多变数。

第二,艰巨性。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有四: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政策得当与否的直接衡量标准是能否在四大目标间找准均衡点。由于我国各级政府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普遍不高,因此,在通货膨胀与内需不振威胁并存、国内产能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出口导向战略)与适当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的互相掣肘等情况下,扩内需任务艰巨。(www.daowen.com)

第三,长期性。中国经济长期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体制惯性短期内难以消除(如房地产调控政策和出口退税政策的反复性等)、城乡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和购买愿望短期内难以大幅度提高,使造成我国内需不振的原因短期内难以消除,这就决定我国的扩内需不可能一蹴而就。

第四,超经济性。从我国扩内需目的上分析,扩内需既有经济意义,更有政治意义。笔者认为,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是直接目的,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则是根本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