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在这短短几十年中,消费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最早的功能式消费,到后来的品牌式消费,到近年流行起来的体验式消费,再到以小米为代表的参与式消费,消费需求第一次超出了产品本身,消费者购买商品不单单囿于产品的物化属性,而是更多地延伸向了社会属性——买东西不再简单是能干什么,而是它能让用户参与到什么样新的体验进程中去。
在消费模式变迁的背景下,以产品为中心的运作方式逐渐消亡,消费者正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目前,还有很多传统企业为了减轻负担,而采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把产品或者服务卖给消费者的方式进行交易,恰恰忽视了抓住用户体验这一点。因此,传统企业转型的第一步就是研究如何吸引用户,如何与用户直接有效互动,如何将宝贵的用户意见和建议纳入到企业运营体系中来,使之成为驱动企业运作的原动力。
1.如何与用户直接交互
传统企业是在考虑80%用户感受的基础上,生产出自认为完美的产品推向市场,而以小米为代表的产业互联网公司信奉的是粉丝经济、口碑营销,他们首先生产一个产品的核心模块,然后与部分高频用户互动,在与他们的接触中不断改进产品。在他们眼中先有活生生的用户,然后才是企业和用户群共同创造的、带有情感的产品,而非先有了产品才有用户。比如小米的整个运作过程就是与用户沟通为始终的,具体如图5-7所示。
图5-7 小米公司业务运作模型
小米的运营可以概括为5个阶段。
(1)社区平台
建立社区的第一步就是根据产品特点,锁定一个小圈子,吸引铁杆粉丝,逐步积累粉丝。建立社区跟滚雪球一个道理,初始圈子的质量和创始人的影响力决定着粉丝团未来质量和数量。在吸引粉丝的过程中,创始人会从自己的亲友、同事等熟人圈子先开始,逐步扩展圈子范围,最后把雪球滚大。现在小米有上千万注册用户,但最初原点是100个“铁杆粉丝”,小米内部称“100个梦想赞助商”。这100个“铁粉”是一个个选出的,先选了1000人,然后又精选了100人,可以说是真正的“玩手机”发烧友。关键是这100人是由小米创始人、产品经理和核心工程师一个个跟踪,直接管理和交互,有时会在一起泡半天时间交流互动。小米每年在“米粉节”上都会在小米手机上发布一张印有“百人名字”的图片用于纪念,这幅图片就像一座纪念碑,小米人将其视为小米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丰碑”。
在锁定了粉丝团的人群以后,下一步就是寻找目标人群喜欢聚集的平台。手机发烧友喜欢在论坛上讨论问题,所以小米手机就建立了自己的论坛,吸引发烧友级极客。当然论坛还有一个缺陷就是太封闭,人群扩展起来太难,所以小米手机在发展之初又把微博作为扩展粉丝团的重要阵地,后来又与时俱进逐步扩展到QQ空间、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这些免费渠道的有效运用为小米后期的口碑营销奠定了坚实基础。
(2)小规模内侧
在积累了一定规模的粉丝以后,第二个阶段就是根据铁杆粉丝的需求设计相关产品,并进行小规模产品内测。这一步对于小米手机而言就是预售工程机,让铁杆粉丝参与内测。第一批用户在使用工程机的过程中,会把意见反馈给小米,用户的意见可以直接影响产品的设计和性能,让产品快速完善。据小米公司的总裁黎万强透露,小米手机1/3的改进意见来自于用户的反馈。除了意见反馈以外,第一批工程机用户还担负着口碑传播的作用。因为工程机投放市场的数量有限,有一定的稀缺性,抢到的用户免不了要在微博或微信朋友圈上晒一下,每一次分享都相当于为产品做了一次广告。这样的话,第一批铁杆用户就好比小米手机洒下的一粒粒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大规模量产和预售
在产品成型后,下一步就要开始粉丝团的营销了。这个阶段一般有3件重要的事要做:产品发布会、新产品社会化营销与线上线下渠道发售。先来说产品发布会,现在产品发布会已经成为小米手机营销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在盛大的发布会这天,作为小米董事长的雷军要亲自上阵讲解产品,成百上千名米粉参与,众多媒体记者和意见领袖围观。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产品发布会的信息传递出去,成为社交网络话题讨论的焦点。在产品发布会以后,小米手机紧接着就会举行新产品的社会化营销。在进行社会化营销时,小米手机一般都会选择最炙手可热的平台进行传播和推广,前面提到的微博、QQ空间和微信等都是有效的渠道。在社会化营销的过程中,为了让用户切身地感到稀缺性,小米公司即使在产品大量供给的情况下,还是依旧采用“闪购”“F码”等方式制造一种稀缺的错觉,激发网友对产品进行下一步传播和逐级分享,这无疑是一种很高明的营销方式。第三是线上线下渠道发售,通过电商直销和线下的渠道铺货进行销售。
(4)产品衍生与扩展
当然,基于软件扩展思维和米粉社群,小米手机在产业外围同样也可以进行扩展,扩展性表现为小米软件商店、小米支付和小米路由器等整个生态圈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比如,小米除了做手机以外,还做了小米电视、小米盒子、小米路由等产品,甚至会扩展到游戏和娱乐业。对于小米这类互联网公司而言,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每一个扩展,就好比是开启一个新型商业模式的接口,都可能变成商业收入新的来源和商业模式。
(5)用户连接
按照互联网思维的逻辑,小米手机在售出了大规模的产品以后,营销没有结束,而是刚刚开始,这时候需要用一个体系,把售出的这些产品联结起来,让这些产品及背后的人变成一个社群或者体系。这也就是小米模式跟传统制造业不同的地方。而对于小米而言,硬件可以不挣钱,甚至可以免费,但通过把硬件联结起来,完全可以通过后续的服务和衍生产品赚钱。相比传统的制造业,小米模式建立的是一个生态体系,商业模式是基于生态体系基础设施服务上,而不是单纯的卖设备上,服务可能是比设备盈利更高的产品。
对于小米的口碑营销方式,公司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将其总结为“三三法则”,其中,3个战略是指: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
“做爆品”是产品战略。产品规划的某个阶段要有魄力,只做一个,要做就要做到这个品类的市场第一。产品线不聚焦难于形成规模效应,资源太分散会导致参与感难于展开。
“做粉丝”是用户战略。参与感能扩散的背后是“信任背书”,是弱用户关系向更好信任度的强用户关系进化,粉丝文化首先让员工成为产品品牌的粉丝,其次要让用户获益。功能和信息共享是最初步的利益激励,所以人们常说“吐槽也是一种参与”,其次是荣誉和利益,只有对企业和用户双方获益的参与感才可持续。
“做自媒体”是内容战略。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已消灭了权威,也消灭了信息不对称,做自媒体是让企业自己成为互联网的信息节点,让信息流速更快,信息传播结构扁平化,内部组织结构也要配套扁平化。鼓励并引导每个员工、每个用户都成为“产品的代言人”。做内容运营建议要遵循“有用、情感和互动”的思路,只发有用的信息,避免信息过载,每个信息都要有个性化的情感输出,要引导用户来进一步参与互动,分享扩散。
3个战术是指: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www.daowen.com)
“开放参与节点”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筛选出对企业和用户双方获益的节点,双方获益的参与互动才可持续。开放的节点应该是基于功能需求,越是刚需参与的人越多。
“设计互动方式”根据开放的节点进行相应的设计,互动建议遵循“简单、获益、有趣和真实”的设计思路,把互动方式要像做产品一样持续改进。2014年春节爆发的“微信红包”活动就是极好的互动设计案例,大家可以抢红包获益,有趣而且很简单。
“扩散口碑事件”先筛选出第一批对产品最大的认同者,小范围发酵参与感,把基于互动产生的内容做成话题,做成可传播的事件,让口碑产生裂变,影响十万人、百万人更多地参与,同时也放大了已参与用户的成就感,让参与感形成螺旋扩散的风暴效应。
可以说,用户的参与和口碑营销是小米快速崛起的最大秘诀,小米内部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地依靠用户的反馈来改进产品的系统。小米没有KPI和考勤制度,工作的驱动并不来自于业绩考核,也不是基于老板“拍脑袋”,驱动力都是真真切切地来自用户的反馈。
2.用户交互系统的总体框架
上面以小米为例说明了如何进行口碑营销,如何增强用户的参与感,要真正将这些理念和做法落地,还需要IT系统的支持。与用户进行互动的IT系统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是用户信息导入的多元化渠道,不仅仅包括客服电话、网站,还应该包括微博、微信和空间等渠道,要运用有效的工具进行渠道的无缝集成。
二是内部无障碍、原汁原味的信息传递,能将用户的意见直接、快速地反馈给企业内部的相关负责人。
三是第一时间的精准响应,要对用户的需求快速作出反馈,才能真正构建客户的深度信任感。
这是一种全流程并联、面对面的“粉丝”交互。因为对于用户而言,眼中应该只有一个主体,而不应该有工程师、产品经理、客服和售后多个角色,所有人员都是客服直面用户问题,并在第一时间回应,只有用行动将用户视为朋友,才会产生“口碑”。这就是企业构建用户交互系统的总体需求。要满足这些需求,需要如图5-8所示的系统框架作为支撑。
如图5-8所示,系统架构可以分为用户层、平台层和后台系统三大层次进行设计。
(1)用户交互层
其中用户层主要是指企业需要交互的用户群体,包含实际用户、潜在用户、舆论媒体、意见领袖,甚至包含“水军”等,他们会通过论坛、微博、微信群、公众账号、QQ空间及电商网站评论空间等多种形式与客户交互,企业需要构建统一的集成平台对客户的交互渠道进行整合,为后续的统一分析处理提供基础。用户交互层是企业进行全渠道营销的接触点,相当于感知用户脉搏的雷达系统,一方面收集企业官方站点和电商网站信息,通过这些网站直接获取用户意见;另一方面是互联网宏观触点,针对第一层没有触及的互联网领域,包括论坛、微信、微博和QQ空间等渠道的相关信息,及时抓取用户对企业产品、服务等各种评论、意见和建议。
图5-8 用户交互系统总体架构
(2)平台应用层
平台应用层包含两部分内容:信息交互平台和业务应用层。
企业信息交互平台旨在打造全新的工作沟通方式,通过微博、回复、评论、转发和短邮等形式进行工作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同一个项目的员工可以同时参与互动,并通过@、短邮的形式及时收到提醒,提高了沟通的实时性。信息交互平台上线后成功地对接用户交互层和大数据等系统,将用户的声音与创意快速传入企业内部,分类推送给相关责任人,实现企业内部跨部门的高效协同与任务闭环。
业务应用层主要是每个业务部门具体的个性化应用,包含研发、营销和服务等业务环节,这些环节的业务运作主要依靠外部的用户信息进行驱动,在IT系统的支持下,随时与用户进行互动。
(3)后台支撑层
后台系统层是指支撑企业运营的核心传统IT系统,包含ERP、PDM、CRM和OA等内部系统,这些系统是所有数据的源头和传递者。
另外,介于平台应用层和后台支撑层还有一个重要的系统,就是大数据分析系统,在与用户交互过程中,它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且具有创新作用的。大数据系统能够整合海量外部互联网数据和用户交互数据,覆盖各大主流互联网平台,汇集新闻、微博、博客、论坛、贴吧、电商咨询和评论等海量互联网数据,对产品评论、意见与建议、负面舆论、重大事件,以及网络热点事件进行全面监控和分析挖掘工作,从而能将互联网声音中的价值点原汁原味地提炼出,挖掘互联网用户谈论的焦点和热点,跟踪动态变化趋势,为企业各部门提供用户需求数据分析应用支持,实现与用户零距离、零断点的接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