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建立在价值链模型上的商业模式不同,平台化战略阶段的企业将重心从企业内转向企业外,从经营企业自身资源转向通过平台服务生态圈,因此,其信息化策略也要做相应的调整。
1.生态圈业务的运作逻辑
生态圈作为商业关系构建上的一次革命,能够实现共生、互生和重生3个层次的作用,共生和互生描述系统内成员间的关系,不但能够通过各成员的不断投入共同创造价值,而且通过生态圈内的价值分享保持系统的健康发展。而重生则能够推动生态圈的不断进化,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需求。[1]
(1)共生
商业生态圈的第一个层次是共生:各成员分工协作,为了共同的目标,有机地联合成一个整体,协同为用户创造价值,实现生态圈的整体价值最大化。共生的核心是创造一个价值平台,这个平台可供生态圈中各商业伙伴共同利用和分享,从而使价值创造活动能够得以系统化地组织。
在共生这一环节中,参与者可以将精力集中在某一个市场中,而利用平台其他合作伙伴的力量解决其他方面的问题,从而大大提升了经营绩效。这一环节的核心在于建立和维护价值平台,参与者可以通过实物资本、智力资本或金融资本建立一个平台。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各成员可以共同投入,使复杂的价值创造活动简化,以提高生产率,并提供更多可能的价值创造点。
(2)互生
在共生之上,生态圈成员还呈现一种相互依赖关系,每个成员的利益都与其他成员,以及生态圈整体的健康发展相联系。成员所创造的价值会在整个生态圈中进行分享。如果缺乏这种分享,生态圈的健康水平就会受到威胁,成员可能会出现衰退或转向其他生态圈。
这一环节的核心在于系统中分享价值的成本必须足够低,生态圈必须建立一种可低成本分享价值的管理结构。在整个生态圈中,每个关键业务领域都必须是健康的,任何一个环节的脆弱都可能损害整体的绩效水平。因此,成员的眼光必须从企业内部转向企业外部,避免企业获取的利益超过生态圈所能够创造的利益,从而导致生态圈的崩溃。
(3)再生(www.daowen.com)
任何产业都有其发展边界,当外部环境变化或产业进入成熟期之后,可能会发生整个产业的衰退。再生是指通过重新关注最适合的市场和微观经济环境的产业区域,将一些资源转移到新的生态圈,建立更好的合作框架和更健全的经济秩序,从而成功地穿越未来更宽广的市场范围。这种随环境变化而能够持续创造价值的特性即再生,是生态圈优于传统价值链模式的另一个方面。
2.生态圈环境下的IT建设策略
企业平台化转型战役的任务落到信息化部门头上,因此企业IT部门在转型实践中需要改变原有的IT系统建设思路和模式,应该去重新定义信息化策略,为企业平台转型提供有力的支撑。
IT平台的定位是通过开放来吸引优秀的资源,持续改进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逐渐建立起资源整合能力和产品包的营销能力。平台化转型对于企业来讲,要将自身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分享,不再是企业紧握住原先的资源不放手,这就需要企业IT建设的重点从内部走向外部,构建一个满足各方需求的平台,通过该平台使各方参与者都能够创造并分享属于自己的价值,这个IT平台就是企业未来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这一平台需要满足以下几方面需求。
第一,平台需要有大脑、有思想。生态圈平台的核心是一套独树一帜的精密规范和机制,没有这套机制,整个生态圈是难以构建起来的,它是生态圈的灵魂和大脑,缺乏一套合理的机制,技术再强大也无济于事,因此,系统建设的前提是商业模式、业务模式和激励机制的构建。
第二,平台需要有强壮的骨骼。一般的平台需要面向互联网用户,对性能的要求是较高的,能否响应对用户大规模的访问是一大挑战。因此,要求平台需要具备强健的体魄。
第三,平台需要有灵活的身体。平台的架构需要灵活和可自由配置,能快速响应业务的需要,实现按需服务的要求。
这种平台的搭建本身就需要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架构和创新的技术来实现,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将从业务、应用、数据和技术等多个角度逐步探讨“互联网+”环境下传统企业的IT建设和转型策略,以便更好地支撑业务转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