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技术的出现颠覆了IT传统的开发、建设及运营模式,而移动互联网技术则颠覆了人们传统的工作方式,使人们的工作场合不再仅限于固定的办公室,而是随时随地自由协同工作。移动信息化真正做到了以用户为中心,友好的界面和简便的操作极大地改变了PC端应用的烦琐、复杂,从一问世就受到用户的高度欢迎。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手机和智能终端将逐渐代替PC成为新的主流应用场景,未来除了大型、复杂的计算处理需求外,大部分需要使用网络的工作都可以使用智能终端来实现。未来,移动信息化将成为企业信息化的标配。
1.移动互联网的内涵与分类
移动信息化可以分为企业级和面向个人级的应用,其中企业级移动信息化是指企业用户在面向内外部服务对象的过程管控中,基于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构成的综合平台基础上,通过移动智能终端与其他终端,如PC、服务器等多平台的信息交互沟通,实现管理、业务及服务的移动化、信息化、网络化、交互化,向企业内外部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的全方位管理与服务的方式。
企业移动互联网种类繁多,对于不同类型的应用,其开发、运维等各个阶段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所以首先需要对企业移动互联网进行分类。
从应用面向目标人群的角度,可以将移动企业应用划分为:①面向企业员工的应用;②面向业务相关方的应用。其中,前者显然不涉及盈利,而后者多为面向普通大众的应用,这种应用通常以便利大众用户办理业务、向大众用户发布信息为目的,而不单独计较应用的盈利。
从应用功能的角度,可以将移动企业应用划分为:①信息与通信类应用。该类应用包括信息类,如内容发布、信息查询;通信类,如即时通信、邮件等。②企业效率类应用。该类应用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和办公自动化(OA)。③企业业务类应用。该类应用与企业业务紧密相关,如电力系统的移动巡检等。
与传统的基于PC端的信息化应用相比,移动信息化对企业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提升员工工作效率,能够扩展员工的工作空间和工作时间,让员工移动办公变得更加方便,也使得企业的生产方式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二是增强员工执行力,能够主动推送、快速提醒员工或者领导处理工作,以免延误时机。
三是提高企业决策力,能够随时随地地将企业经营数据和公文审批呈现在公司决策层面。
四是提升用户满意度,移动化潮流的营销模式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服务,能够更快地响应。
总之,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企业变成了一个相互连接、随时连接的共同体,用一张泛在化的网络将员工和其他生产要素紧密连接在一起。
2.中国移动信息化发展历程与现状
移动设备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在任何有网络的接入环境中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处理工作,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提升了个人的工作体验和舒适度。因此,移动信息化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从2010年开始起步,到2013年进入了快速成长阶段,开始从领导、高管层逐步向中低层人员渗透,进入落地阶段,应用也逐步从报表向OA、CRM和ERP等领域拓展。到2015年,伴随着移动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和人们意识的增强,移动信息化的接受范围进一步增加,核心应用逐步从单项应用向平台化发展,移动产业链逐步形成。
据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于2014年12月进行的一次调研显示[5],目前已有11.6%的企业已经成功使用至少一项移动互联网,而且未来还计划有新的应用开发部署;有9.8%的企业正在开发、测试移动互联网系统;有51%的企业考虑在1年内部署移动互联网;27.6%的企业表示1年内没有部署计划,处于了解和调研阶段。可见,移动信息化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前夜,有部分领先企业已经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更多的后来者正准备快速跟进。
在具体应用类型选择方面,企业一般会从两方面的因素出发进行考虑,首先要从业务需求角度分析,选择那些业务需求比较强烈的系统;其次,从技术可行性角度分析,选择那些易于移动化、相对比较孤立的系统进行试水。图1-9是调研结果显示的首次部署系统选择结果。
图1-9 移动信息化首次部署应用类型选择
从图1-9可以看出,移动CRM和移动ERP的关注度排在前两位,而移动OA的关注度大幅降低,排到了第三位,由此可见,移动信息化正在从OA等管理辅助类应用向CRM、物流管理和库存管理等生产经营领域渗透,在帮助业务部门实时了解业务现状、强化业务管控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企业在部署移动互联网时最关注什么问题呢?调研显示移动信息化在整体信息化中的定位排在第一位,大多数企业在考虑部署移动互联网时都会考虑移动互联网与传统应用的关系如何处理、哪些应用需要移动化、移动互联网的范围有多大等;第二个考虑的问题是外部环境问题,市场是否成熟、解决方案是否稳定、有无成功的案例、网络状况和安全措施是否到位等;第三个考虑的问题是性价比,如投入产出是否合理。这些关注问题显示企业对待移动信息化的态度逐步成熟。具体调研结果见图1-10所示。
图1-10 用户部署移动互联网的关注重点分析
3.企业移动互联网的成熟度与改进目标
虽然企业对移动互联网的需求很旺盛,但对大部分企业来说,移动互联网还刚起步,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为了更好地对现状进行评价,并对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为未来的行动提供指导,引入移动互联网成熟度这一模型。
2014年,IDC对亚洲11个国家、1603个企业的移动信息化现状进行了调查,总结出了一个亚洲企业移动互联网的成熟度模型,该模型主要基于企业移动化战略、设备和应用的部署、基础设施和平台的投资、人力和物力资源等几个维度对企业移动互联网状况进行了评估,并按照成熟度分为了5个等级,该模型具体如图1-11所示。(www.daowen.com)
如图1-11所示,该成熟度分为5个等级,每个等级内的企业比例也不相同。
图1-11 移动信息化成熟度模型
第一个级别是临时方案,企业采用的移动互联网都是被动的、防御的,为了个别的项目制定独立的解决方案,也没有统一的移动互联网战略思路,所用设备也是BYOD,处于该级别的亚洲企业占了57.3%,该调研虽是对整个亚洲企业进行的,但与国内的情况还是比较吻合的。
第二个级别是机会主义的,企业开始有意识地发展移动互联网,规范移动开发、测试和运维流程,开始定制CYOD设备,处于该阶段的企业比例为11.4%。
第三个级别是可重复的,在该级别企业建立了完善的移动开发平台和工具,具备了完善安全管控措施,并开始进行投资收益计算,处于该阶段的企业比例为3.8%。
第四级别是可管理和可测量的,该级别的企业开始制定移动互联网战略,创建完善的移动互联网标准和框架指引,并有明确的业务目标和可测量的业务绩效,处于该水平的企业比例为3.4%。
第五个级别也是最高级别,处在该级别的企业移动互联网能够持续创造竞争力,并能根据企业业务战略需求随时优化移动战略,快速对移动互联网进行开发和优化,处于该水平的企业比例为3.2%。
对国内的大部分企业来说,移动互联网还处于第一个成熟度阶段,还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缺乏整体规划
企业普遍缺少移动信息化整体架构规划,各类移动互联网基于满足零散随意需求开发,各类移动互联网基于各部门或渠道独立运行,对外服务也相对零散。这直接导致各应用之间一定程度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并有可能造成最终系统融合障碍。此外,可以说移动互联网开发又将重蹈PC端应用“先布署、再治理”的老路。
(2)手机终端的多样性
当前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手机运行在各种不同的操作系统上,使用不同的技术标准、不同的屏幕、不同的分辨率等,直接导致手机应用软件开发的复杂性。
(3)系统难以扩展
企业内部的各种业务管理系统的建设需求是随着市场调整、企业产品结构和企业的组织结构等相关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不管是传统的PC应用系统还是移动互联网系统,必须具有较为灵活的扩展性,满足随时随地的扩展需求。但是,当前能真正满足后期随需求灵活扩展的移动互联网还很少。
(4)系统难以维护
就当前的移动信息化技术而言,即使花费了很大的代价克服了以上所提及的诸多问题,移动信息化又将面临着另一个难题——系统的维护。这是由于当前的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并未出现相关的行业标准,众多的移动互联网开发商只是使用较为简陋的软件工具,但却使用了复杂的适配技术,导致了所开发的系统维护性极差或不可维护。
根据企业移动信息化现状,企业需要从以下4个方面去优化移动信息化发展措施。
第一,在组织实施层面,企业应建立移动化战略,并将移动业务纳入到企业整体治理之中,制定业务移动化策略,从高层设计上完成移动信息化的可行性与可持续性设计。
第二,在业务方面,企业需要考虑如何利用移动设备的特性将业务移动化,实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的目标;或者利用移动设备支持传统应用无法或难以实现的新业务,如环境感知、信息精准采集和实时沟通等。
第三,在IT建设方面,统一进行移动互联网的规划、开发、运维与管理,搭建一个基于移动硬件、移动互联网、移动平台和移动安全等全方位的移动互联网架构。
第四,在IT管理方面,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体系,覆盖规划与筹备、设计与研发、发布与销售、运行与维护等4个阶段,并构建贯穿各个阶段的安全管控体系,确保应用的安全、稳定和高可用。
总之,移动互联网信息化的良性发展是一个涉及业务与IT的综合复杂性课题,在目前阶段,最重要的一点是构建一个完整的企业级移动互联网平台,这是实现全系统移动互联网系统的基础要求和核心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