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企业信息化3.0阶段的五大新常态

企业信息化3.0阶段的五大新常态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互联网+”及诸多IT新技术的出现,正在触动传统信息化的根基,将要颠覆传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模式、框架、技术及治理方式,信息化建设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即信息化3.0阶段,该阶段存在诸多与以前不一致的“新常态”。

企业信息化3.0阶段的五大新常态

互联网+”及诸多IT新技术的出现,正在触动传统信息化的根基,将要颠覆传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模式、框架、技术及治理方式,信息化建设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即信息化3.0阶段,该阶段存在诸多与以前不一致的“新常态”。所谓的“新常态”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有着十分丰富内涵的概念,关系到信息化发展方式或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关系到各个方面的再平衡问题。其中的“新”主要体现在新形势、新技术、新要求、新重心和新方法等几个方面。

1.新形势:“互联网+”转型促进信息化转型

“互联网+”的本质是一个双向融合的过程,这种融合让互联网不再是一个自成领域的行业,而成为每个行业的必要组成部分,成为存在于各个行业中的基因。在“互联网+”战略之下,未来中国各个产业都将与互联网结合,这势必让各个产业获得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机会。

大部分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会被颠覆,被注入互联网的基因,并重新出现在市场上。这将是一个痛苦的蜕变过程。许多传统行业从业者和企业会无法适应这个变化而被淘汰,迅速转型的企业则将获得新的生存与发展机会。

“互联网+”时代,所有的业务都要与互联网建立连接,通过直接连接客户、连接合作伙伴而重塑业务战略,O2O、电商和C2B成为业务战略的热门关键词。以生产制造企业来说,企业原有的信息化建设更多地关注内部,大多是靠计划驱动的大规模制造模式,现在要向互联网转型,信息化的视角要从内部转向外部、从支持大规模标准化制造转向支持个性化的单件制造,这对信息化体系的改造是颠覆性的。

2.新技术:“云大物移智”将大规模商用

目前,一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新IT技术浪潮风起云涌。这些技术在过去几年初步完成了概念炒作阶段,并在互联网公司有了较为成功的实践,为传统企业的大规模应用扫平了道路。未来几年,新IT技术将快速进入传统企业,将会和应用创新进一步交错互动、螺旋式演化,解决信息化现存的难题,将打破传统IT技术封闭、集中、僵化的束缚,使信息化变得更加灵活、友好、智能化,它们将重塑传统的信息化应用模式,形成崭新的“IT世界观”。这些新技术将在本书1.4节进行详细论述。

3.新要求:信息安全提升到国家层面

过去,人们通常把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称为网络安全,把数据与内容的安全称为信息安全。但自2011年以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和新西兰等国家纷纷制定国家Cyberspace(赛博空间)战略,以争取和保持在信息化新阶段的国家安全的战略优势地位。Cyberspace包含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与内容,以及控制域,即覆盖传输层、认知层和决策层,其范围还将从目前的互联网拓展到各类网络、各类数据链,以及所能链接及管控的各类设备。Cyber Security(赛博安全)的含义不仅是传统的网络基础设施安全,还包括信息层面即数据或内容的安全及执行决策层面的安全,即与信息化有关的非传统安全的综合。(www.daowen.com)

面对这一新形势,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信息空间的安全问题,于2014年2月27日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旨在提高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战略,其主要职责是发挥集中统一领导作用,统筹协调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制定实施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不断增强安全保障能力。未来,企业面临着来自政府、行业组织及自身战略的合规性要求会越来越多,信息安全将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能力,企业要更加重视信息安全的管控,尤其是新技术的安全控制。

4.新重心:数据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企业积累了大量的业务数据,如果说信息系统是企业的“血管”,那么这些数据就是“血液”了。随着技术和需求的变化,今天IT已经在向DT(数据技术)时代快速跨越了。马云认为,电商与其说是数字经济,不如说是数据经济。未来30年,因为数据经济,人类社会将会真正进入巨大的变革时代。未来的世界,将不再由石油驱动,而是由数据驱动。这一变化也将引发生产模式的变迁,生意将是C2B而不是B2C,用户改变企业,而不是企业向用户出售——因为用户将有大量的数据;制造商必须个性化,否则他们将非常困难。随着数据量的累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成熟,未来信息化建设将从关注系统实施向关注数据分析方向转化,数据成为未来信息化建设的新重心。

5.新方法:以企业架构理论驱动管理提升

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孤岛”、“烟囱”等问题,表面上是技术问题,但究其本源却是管理问题。如果不能从管理上进行革新,仅在技术上着力,未来几年还会在困境中不能自拔。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转变信息化的管理和建设方式,需要一套全新的、科学理论体系指导,使信息化建设从局部规划和设计向全局规划和顶层设计转变,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轨道,这套方法就是企业架构理论。

所谓企业架构,是一种对组织多角度的综合描述,它反映了组织结构+流程+技术的总体设计和安排。企业架构是连接业务战略,融合先进技术趋势,指导业务优化和信息化方案设计的重要手段,是承接业务战略与IT之间的桥梁

基于企业架构的管理可以帮助组织实现以下目标:搭建业务战略与IT间的沟通桥梁,建立一种全新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确保业务战略目标的实现;可以清晰勾勒出未来信息化的远景目标及未来信息系统架构模型,指导组织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规划;帮助各个业务条线进行优化和整合,创新运作机制,减少和消除职责重叠或盲区;可以有效地指导系统集成和整合,是“信息孤岛”整合的利器;可以规避和减少信息化项目风险,提高投资回报,节约成本;可以有效加强大型组织的信息化建设过程管控,提升总体IT治理水平等。总之,以企业架构为主线的信息化建设方法是确保信息化支撑业务发展,实现信息系统集成整合、信息资源共享的必由之路和关键一步,是保证信息化建设质量更好、建设效率更高、建设费用更低的重要举措和科学方法。

过去几年间,我国已有部分大型的政府和企业开始尝试进行架构的梳理和优化,TOGAF和FEA等架构框架也开始受到重视。相信在未来几年,将会有更多的组织引入企业架构体系,从战略高度将信息化建设与战略目标进行匹配,并具体落实到业务流程优化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终构建以企业架构为核心优化IT治理的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