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4月20日,连接着数百台主机的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成功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中国互联网时代由此开启。在此之后的20多年里,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处于由BAT(百度、阿里和腾讯)把控主要命脉的消费互联网时代,他们在搜索、电商和社交领域的地位已经比较稳固,他们的成熟也代表着消费互联网已达到顶峰状态。随着虚拟化进程逐渐从个人转向企业,产业互联网逐渐兴起。产业互联网的到来意味着各行业,如制造、医疗、农业、交通、运输和教育等都开始互联网化。
1.消费互联网行业格局逐步稳定
消费互联网是指以满足消费需求应运而生的互联网类型。消费互联网以“眼球经济”为主,即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和有效信息的提供来获得流量,从而通过流量变现的形式吸引投资商,最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它具备两个属性,一个是媒体属性,由提供资讯为主的门户网站、自媒体和社交媒体组成;另一个是产业属性,由为消费者提供生活服务的电子商务等组成。这两个属性的综合运用使以消费为主线的互联网迅速渗透至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依托于强大的信息与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多样化的移动终端的发展,消费互联网企业在近几年扩张迅速,并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行业出现规模化发展态势,并形成各自的生态圈,奠定了稳定的行业发展格局。从竞争格局角度来看,大多数细分行业的洗牌已经完成,拥有资本和先发优势的巨头在行业类的领先地位得到巩固,格局走向稳定,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新进入者的机会越来越小。
2.产业互联网正在兴起
产业互联网以企业为中心,在传统产业链上融合互联网技术,寻求新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创造出更高价值的产业形态。产业互联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贯通企业研发、生产和交易的整个流程,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个生命周期,通过网络提供全面的感知、移动的应用、云端的资源和大数据分析,重构企业内部的研发、生产、交易、融资模式,以及企业与外部的协同交互,实现产业间的融合与产业生态链的协同发展。产业互联网意味着企业、生态链关系和生命周期实现互联网化,企业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产业边界和商业模式都将被改变。
产业互联网正在快速兴起和发展,有两大动力推动着这一趋势。
第一是业务推动力,主要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消费者是产业势能的最高点。消费互联网时代已经将消费者的习惯进行了颠覆,网络消费和网络交流已经深入人心,并逐渐向纵深发展,个性化定制、个性化体验及产品服务化等成为消费者下一步的需求,这必然推动着互联网从简单的购物向多行业纵深推进、向企业价值链的后端挺进,使传统行业和传统企业更多地互联网化,如图1-1所示。
图1-1 传统企业的逆向互联网化
第二是技术推动力,随着移动终端多样化的发展,智能终端(如可穿戴设备)的兴起,以及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处理能力,互联网逐渐从改变消费者的个体行为习惯,到改变企业的运作管理方式与服务模式方向发展,互联网时代开始从消费时代向产业时代转型。在这场变革中,IT新技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新的计算技术与应用将以更低成本和更快的数据分析能力,推动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大举到来。
3.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区别
对产业互联网这一概念目前尚有不同的理解,它与消费互联网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用户主体不同:消费互联网主要针对个人用户,主要作用是提升消费过程的体验;产业互联网主要以生产者为主要用户,通过在生产、交易、融资和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网络渗透,从而达到提升效率、优化管理等目的。
二是商业模式不同:消费互联网的精髓是“眼球经济”,只有获得大众的关注才能生存;而产业互联网是以“价值经济”为主,即通过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创造出更高价值的产业形态。
三是影响深度不同:消费互联网主要影响交易过程,而产业互联网将对整个产业链流程进行全方位的重塑,从消费侧扩展到生产侧,从用户侧扩展到企业侧,全部都在逐步互联网化。
总之,互联网正在从消费互联网主导时代向产业互联网主导时代转移,这一趋势将加速产品的革新与商业模式的改变,大量新的商机也将随之产生,而产业互联网化也必将成为产业未来发展的一片新蓝海。
4.产业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颠覆与重塑
产业互联网时代对中国经济的转型是前所未有的机会。中国在几乎所有传统行业中都是后来者,如今又面临着诸如产能过剩、耗能过大、服务业水平不高、人力成本高涨、工业污染严重以及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等诸多挑战,这些问题用传统的、以制造业为核心的经济体系是无法解决的。产业互联网具有打破信息不对称、增强供应链信息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生产效率的特点,大力发展产业互联网将会促进企业进行创新、促使经济转型升级。当然,要想拥抱互联网,就要首先理解产业互联网的特点,知晓产业互联网究竟如何颠覆和重塑传统产业链。
总体来说,产业互联网将对整个产业链流程进行全方位的重塑,将加速企业战略与运营模式的改变。具体到企业运作的每一个环节来说,也都有颠覆性的变革和创新。
(1)产业互联网对营销的重塑
传统的市场营销有三宝:砸广告、价格战、金字塔形渠道。但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旧有的“营销三宝”正在逐步失效,互联网环境下市场营销出现了以下几大新的特征,将颠覆传统的营销模式。(www.daowen.com)
1)渠道扁平化:互联网的发展及其独有的便利性,使消费者们更倾向于网上购物。因此,未来所有的销售渠道将日趋扁平化,从厂家直抵消费者。
2)数据营销:通过对用户行为、需求和行情等海量数据的多元化分析,企业可以实现精准市场定位、优化营销决策、改进产品策略。
3)传媒变迁:80后、90后已不再专注于电视、报纸和杂志等无法交互的媒介,如何让广告被这一消费主力群体接收变成了一个大问号,如何通过社区化的口碑传播成为营销的一大新课题。
4)娱乐营销:由于科技不断地发展,未来商品必然趋于同质化,如何让消费者记住你,并成为你的铁杆粉丝,娱乐化将成为商品营销的必然选择。
5)定制至上:互联网时代下,随着交互技术日益发达,未来市场将会产销合一,消费者将参与商品的生产过程始终,工厂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定制。红领集团、尚品宅配的成功就是对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
(2)产业互联网对产品研发的重塑
传统的研发环节是以企业的研发团队为主导,用户参与度小,即便进行了市场调研,受限于样本数量、样本分布等局限性,结果也不尽如人意,并且企业还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在产业互联网的模式下,网络成为企业与用户双向沟通的渠道,加强了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把握更加准确快速,用户也可以直接参与到产品的研发中。
这方面的典型是小米,从产品功能研发到产品包装设计,小米产品的每一个部分都通过互联网思维与用户建立关联,争取更广泛的互动,从而形成有效的生产制作方案,强调用户的参与度,并根据用户的反馈对产品不断进行升级。这不仅培养了大批忠实用户,更积累了大量的用户信息,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研发过程中,为小米手机的销售提供了坚实的客户基础。
(3)产业互联网对产品生产的重塑
早期的生产模式是作坊式小规模的定制化生产,工业革命后,工业生产演变为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如今,随着用户个性化定制需求的增强,生产模式将重回个性化定制的模式,呈现一个螺旋上升的态势。
在工业4.0概念下,企业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快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同时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可将产品与生产设备联网,通过软件控制,对生产要素与生产流程进行动态化、智能化的配置管理,从而最终实现大规模定制化生产。如海尔秉承“你设计,我制造”的理念,采用F2C(Factory to Customer,)即从厂商直接到消费者个人模式,颠覆了传统的制造模式。
(4)产业互联网对产品交易过程的重塑
传统的企业交易都是线下一对一进行的,效率低而且不透明。在互联网时代,交易模式逐渐由线下转移到线上,以及线上线下一体化,形成B2B、O2O等电商模式。B2B电子商务的兴起削弱了长期困扰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降低了购销双方大量的时间与经济成本。许多行业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例如化工行业的中国化工网及钢铁行业的上海钢联,通过建立垂直电子商务平台,聚焦于行业内部,做到市场的细分与专注,提供专注于行业的B2B交易服务。未来,随着支付手段和安全认证体系的完善,将促使更大量的交易活动由线下转移到线上。
(5)产业互联网对物流的重塑
新型的产业互联网带动的是个性化的定制消费的体验,这将催生小批量、多批次、高频率的物流服务需求,从而能够在物流过程中进行信息采集、管理、分析和调度,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的智能物流体系将发挥决定性作用。
由于物流信息能够即时甚至提前于物流过程在相关环节中传递,使得物流信息系统可以收集到足够的信息,提前测算并模拟出最佳的物流线路,指导实际的物流过程,使得货物的实际输送过程变得相对自动化,甚至是精确。
未来,企业应充分利用线下资源的优势,拓展线上平台,并将线下的物流、退货等业务流程进行线上管理,最终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产业互联网在物流交付平台和信息集成交易平台的建立是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一个重要方向。
(6)产业互联网对资金流的重塑
资金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与交易密切相关的支付资金流,与之相关的是近几年第三方支付的迅速发展。另一部分是支持生产与交易的信贷资金流,最显著的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出现,颠覆了企业传统的融资方式。
由于我国金融行业长期受体制因素的限制,导致结构失衡,明显体现在20%的大企业客户占用了80%的金融资源,银行借贷动力不足,使得众多中小微型企业得不到有效的金融服务,制约其发展。随着传统企业越来越多地“触网”,不论是企业自身的信息系统还是互联网的第三方交易平台上,都保存着大量客户资料和交易数据。真实、透明、完整的交易数据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因此也有了作为银行授信依据的价值。随着积累数据量的增加,这些信息平台也开始逐渐采用与银行合作或成立金融机构的方式,开启专门的资金通道以交易数据为依据向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