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激发自我实现的动力?

如何激发自我实现的动力?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照马斯洛的解释,自我实现就是将个人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尽己所能,超越巅峰”。一旦某个人受激励的来源是自我实现,他工作的动力将不再受局限。这是自我实现有别于其他激励模式最重要的特点。这显然已经不只是地位或者受人尊重的需求。这便是自我实现的动力在激励他追求更好的,永远都没有止境。实验者将以上的行为分成三类。除此之外,如果我们想要让员工都能提升自我实现需求的层次,必须先创造出一个讲求产出的环境。

如何激发自我实现的动力?

依照马斯洛的解释,自我实现就是将个人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尽己所能,超越巅峰”。一旦某个人受激励的来源是自我实现,他工作的动力将不再受局限。这是自我实现有别于其他激励模式最重要的特点。其他的激励来源一旦在需求满足之后便不再生效,但自我实现将不断地激励个体往上突破。

有两种内在动力可以促使个体将能力发挥到极致:精益求精型和成就导向型。精益求精型一心在某件事上钻研琢磨,就像成名的小提琴大师,即使他的音乐会一票难求,他仍会日复一日地练习,不敢怠慢。这显然已经不只是地位或者受人尊重的需求。他不断地琢磨琴艺,只希望每一次表现都比上一次更好。就好比路边滑滑板的少年可以为了某一技巧不断地练习。要他做学校作业他可能在书桌前10分钟都坐不住,但一谈到练滑板的新技巧,他可以重复一个动作上百次也不觉得累。这便是自我实现的动力在激励他追求更好的,永远都没有止境。

成就导向型则和前者略有不同。有些人(虽然不太多)即属于此类,他们经常怀有达成任务的决心。有一个心理实验大致可以描述他们:一群受测者被安排到一个房间里,每个人都得到了玩套圈圈游戏用的圈圈,但实验者并没有告诉受测者这些圈圈用意何在。这个房间的地板上散置着几根游戏用的立杆。虽然没有标示,但这群人没过多久就开始玩起套圈圈的游戏。有些人站得远远的随便掷,有些人则走到立杆旁直接把圈圈套下,而另外一些人则站到离杆有点远又不会太远的距离,让游戏成为一种挑战,这些人不断地在寻找他们能力的极限。

实验者将以上的行为分成三类。第一类称为赌徒型。这种人愿意冒高风险,但他们对结果并没有控制力;第二类被总结为保守型,这种人不喜欢冒险;第三类则被称为成就型,这类人喜欢向他们的能力极限挑战。

在这个实验中,实验者并没有给受测者任何暗示或指示,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有些人就是喜欢向自我挑战,即使没有任何实质回馈。虽然在这样的自我挑战中,他们可能会套不准,但一旦他们找到窍门越套越准,他们便得到满足并觉得有成就感。而不管是精益求精型还是成就导向型,他们共有的特点便是随时挑战自我极限。(www.daowen.com)

当个体丧失了自我挑战的动力时,管理者必须动脑筋去创造让这种动力源源不绝的环境。举例而言,在目标管理系统中,制定的目标不应该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所定的目标应高于一般人的能力,即使他们非常卖力,可能仍然只有50%的成功机会。虽然个体有50%的可能会尝到失败的滋味,但“靶定得远,箭就射得远”,实践证明,这种情形下的产出大于一蹴而就目标下的产出。当你所追求的是超越极限时,这样的目标制定策略就更显重要。

除此之外,如果我们想要让员工都能提升自我实现需求的层次,必须先创造出一个讲求产出的环境。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研究发展实验室谋得的。实验室里的人对工作都有极高的热忱,但他们只是想知道更多的知识和技术,却不一定能运用这些知识技术去创造出任何实质的东西——果然这群人也并没有成就什么。

相反,英特尔有另外一套价值系统。一个计算机博士也许懂很多,但如果他不能应用他的所知创造出有形的产出,满腹经纶也是枉然;一个助理工程师如果能创造出有高附加价值的产出,他在公司里的地位也将水涨船高。一个企业组织中的价值系统本当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