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镇化背景与土地开发理念的关系

城镇化背景与土地开发理念的关系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的城镇化发展是以形成大城市的都市圈后再向城郊发展,但是也注重城市扩张的合理性,推崇立体化向空中及地下的空间多维建设城市空间。日本采取了大城市主导的、高度集中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日本通过制定国家综合开发计划不断调整工业布局,促进不同规模城市协调的发展,促进落后地区开发,解决工业及人口过密和过疏的矛盾。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日本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量资金。

城镇化背景与土地开发理念的关系

日本的城镇化水平早在1960年就达到了63.3%,1975年上升到75%,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就赶上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东京、大阪发展成世界级城市水平。

日本的城镇化发展是以形成大城市的都市圈后再向城郊发展,但是也注重城市扩张的合理性,推崇立体化向空中及地下的空间多维建设城市空间。

日本采取了大城市主导的、高度集中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少数中心城市获得了优先发展权,成为人口聚集中心,中心城市周围再形成卫星城,向外辐射和扩展。如东京是东京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也是日本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中心,集中了91%的银行和外资金融机构人员、51%的资产超过10亿日元的公司、40%的全国高校学生。经济活动空间布局高度集中,可充分发挥聚集和规模效应,推动日本形成高度集中的城市体系。

日本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城市发展道路。日本城市发展与欧美城市发展不同,日本城镇化不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自然推动,而是政府以强大行政力量推动。早期城市建设的重点在于维护中央集权统治,显示统治者威望,后期城市建设政策则将重点放在发展生产所需的基础建设上,直到经济高度成长时期城镇化动力才逐步回归。日本建设了便利的交通网络。从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开始建设联通全国的新干线和密集的高速公路网络,如今公共交通网络遍布城乡,有效地缩小了城乡之间的经济社会差距。

日本注重协调区域和城乡的发展。日本通过制定国家综合开发计划不断调整工业布局,促进不同规模城市协调的发展,促进落后地区开发,解决工业及人口过密和过疏的矛盾。日本制定《落后地区工业开发优惠法》《离岛振兴法》鼓励和引导工商产业向农村地区转移。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日本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量资金。日本还推行了声势浩大的造村运动,其中最具知名度的就是“一村一品”运动。 (www.daowen.com)

日本政府对于城镇化进程中耕地保护的难题控制非常适当,从1961年到2016年城镇化水平上升了30%,而全国耕地面积比例只是下降了3.9个百分点,如图5.2所示。1952年制定了《农地法》,严格管制土地质量,确保优质耕地的保存数量。1968年制定了《城市计划法》,避免城区无序发展。又相继颁布了《农振法》(1968)、《增进农用地利用法》(1980)、《国土利用计划法》(1974)等为核心的130部法律及其实施细则,为土地集约利用奠定了法律基础,为农业耕地保护提供了保障。

图5.2 日本城镇人口比例和耕地面积变化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网站https://data.worldbank.org.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