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镇化的背景与土地开发理念

城镇化的背景与土地开发理念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国初期,美国的城镇化率仅有5%,工业革命开始后,美国人口从农村到城市,城市规模由小到中再到大逐步发展。1970年,美国城镇化率达到了73.6%,经历了近120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城镇化的发展。1950—2000年,美国城市用地增加了3倍多,大部分是郊区用地。美国城镇化的另一特征是大都市连绵带。其实,自1970年起,美国出台了《城市增长边界》政策实行城镇扩张,抑制了土地锐减、保护了生态环境,减缓了城镇盲目增长。

建国初期,美国的城镇化率仅有5%,工业革命开始后,美国人口从农村到城市,城市规模由小到中再到大逐步发展。到了19世纪下半叶,伴随着工业化发展和西部大开发,1940年时城镇化率47.6%。二战之后,美国经济迅速增长,中产阶级对于居住环境要求更高,居住地迁离环境嘈杂的市区,向城市近郊扩张,拉动了近郊的房地产业的发展,随之公共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土地扩张。1970年,美国城镇化率达到了73.6%,经历了近120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城镇化的发展。

美国城市1920年之前基本是自然成长的。农业机械化使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同时期来自欧洲的移民快速增长,共同导致美国城市人口快速增加。但20世纪20年代大萧条给美国重工业城市以重创,城市失业率剧增,城镇化处于停滞状态。为应对大萧条,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扩大公共设施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教育健康、福利、住房改革,美国大都市区人口又开始集中,郊区化进程加速。

城市郊区化是指城市人口向郊区或大城市人口向卫星城市迁移的趋势。人口迁移带动城市工商业向郊区迁移,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城市病,改变了美国城市人口和经济布局。但郊区化同时也造成了城市无序蔓延和土地使用粗放。1950—2000年,美国城市用地增加了3倍多,大部分是郊区用地。郊区化使城市聚集效应下降,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内城衰退。近些年来,美国城市规划受到新城市主义、精明增长理念的影响,出现了 “再城镇化”的动向,一些郊区居民又重新回到城市中心区生活和工作。

城市的不断向近郊扩张,摊大饼模式的发展挤占大量城市周边的田地、林地等,此时的城市扩张有3个趋势特点:每户住宅分散发展,占地面积大;生活工作地理距离较远;以汽车代步出行。同时出现了很多发展中的问题。首先,低密度的城市发展不利于区域发展;其次,摊大饼模式的发展挤占大量城市周边的田地、林地等。据统计,1992年前,平均每年有5670千米的农地转非农地,2000年上升为9320平方千米。 (www.daowen.com)

美国城镇化的另一特征是大都市连绵带。随着世界经济增长中心从西欧转移至北美,美国在20世纪中后期形成了几个大都市连绵带,包括东北部的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群、中部的五大湖沿岸城市群,及后来的旧金山洛杉矶、达拉斯—休斯敦以开发高新技术产业为特色的新兴城市群。目前,美国东北部海岸城市群是世界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群,覆盖了14个州、5个主要大都市,人口为5200万,总面积为46.837万平方千米,以美国2%的土地和18%的人口创造了美国20%的GDP,以及世界6%的GDP。美国2050战略《巨型区域:全球竞争力的规划》初步确立了10个巨型区域作为实施新一轮国家战略规划的试点区域,意在打造新的全球贸易格局,吸引高技能劳动力集聚,增强区域竞争优势,促进国家基础设施、环境、经济发展的有机整合。

其实,自1970年起,美国出台了《城市增长边界》政策(UGB)实行城镇扩张,抑制了土地锐减、保护了生态环境,减缓了城镇盲目增长。此举扩大了就业机会和住房水平,提升老城区及老商业区的活力。随后,美国推出了“精明增长”(Smart Growth)理论,减缓了城镇盲目扩张,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变松散为紧凑型。保护提升公共区域环境提升,加强社区性理念。实践证明,UGB在城市增长管理方面成绩卓著。自1970年采用UGB以来,波特兰人口增加了50%,而城市用地面积仅增长了2%,这意味着UGB保护了约2500万亩的土地免受城市的侵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