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改革后,由于中央的适度收权,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出现断层性下降。1994年后,中央财政收入比重由1993年的22%提高至55%,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总财政收入的比例不断下降。而地方政府在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却面临实际中事权划分不明晰,中央事权层层下放。地方政府收入的减少加上事权的增多无疑给地方政府造成的巨大的财政压力和财政赤字。即使囊括进中央转移支付与税收返还,近年来,地方政府仍出现财政缺口,并有扩大的趋势。
与此同时,加速推进城镇化已经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对公路、铁路、机场基础设施有大量的需求。如此大规模的投资需求仅依靠当年地方财政资金(投资、地方财政拨款及城市建设维护税、城市公用事业附加两个专项资金)及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只是杯水车薪,并且中央转移支付并分为一般支付和专项支付等,转移资金不能给予地方政府财政较大的自由度来灵活安排预算,地方本级财政缺口不断扩大。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城镇化进程中的公共物品供给使地方政府面临严峻的财政压力和不断扩大的资金缺口。
面对资金压力,地方政府急欲扩大财政收入来源,但又无法在体制内寻求收支缺口的弥补途径,使其增加了扩大基金收入内在冲动,而土地出让收入是基金收入的主要部分。这主要源于分税改革后,中央作为对地方政府的弥补,规定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归地方,使得地方政府严重依赖土地出让收益维持财政平衡。 (www.daowen.com)
综上,可以看出土地财政随财税改革并行,是当前地方政府的生存之道。土地收入包括税收收入与非税收收入,其中税收收入分为直接税收收入与间接税收收入。在土地收入中,非税收入占绝大部分,即土地出让收入,主要通过土地开发与市政建设带动土地升值,再通过土地转让或拍卖,获得资金用于城市建设。这一模式得到快速运用有赖于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凸显土地价值,而且地方政府确实也缺乏可靠且充足的城镇化建设资金。土地出让收入分配制度实际上是当前地方政府财政赖以存在的根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