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竞争理论是财政分权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也被称为管辖理论。主要分析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间的横向互动关系。亚当·斯密是最早可追溯到的研究地方竞争理论的学者。斯密提到土地不可移动,资本可以移动,对土地征税和资本征税差异化分析了要素可移动的属性对于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的影响。
美国经济学家蒂伯特(1956)在继斯密之后对地方政府竞争进行研究,在《一个关于地方支出的纯理论》提出了著名的用脚投票理论。蒂伯特地方政府竞争模型发表后的几十年里,学术界对于地方政府竞争基本上都是在蒂伯特模型上进行扩展的。直到奥茨将地方政府竞争模型化,得到的结论是地方政府竞争的结果是效率促进的,指帕累托有效需要的是均衡下的税率和公共产品的提供,市场作为看不见的手则可以引导公共服务有效配置。但是模型的理想化和现实还是有差距的,不同的结论出自于税收竞争类的模型。佐德罗·米兹科夫斯基(1986)和威尔逊(1986)为代表,强调地方政府不只是用一次性的方式对不可移动的要素进行征税,而是可通过对可流动的要素进行征税,以此来为公共服务提供政府支出的收入来源。该区域对流动要素征税将导致要素向其他区域流动,此时流入地税基的扩大,促进本地区税收提高。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一些学者也尝试用此模型解释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转型。经济学家钱颖一认为财政分权是促进市场化同时可以约束政府行为的一种制度设计,中国在各个地方政府间形成了竞争的关系,实际上也是一种事实上面的财政联邦主义。 (www.daowen.com)
根据竞争的性质,政府间战略互动区域竞争的方式可分为3种:溢出效应、财政模仿和尺度竞争。奥茨(1972)等提出,溢出效应可能会导致政府间的财政互动,也就是可以理解为本辖区的居民可以消费相邻区域的公共产品。某一地区政府增加某种公共服务的支出,有可能对相邻区域的居民起到正的外部性,相邻区域利于搭便车。财政模仿的竞争区域间地方政府相互模仿财政政策或者其他政策制定,相邻区域间政策趋同。标尺竞争居民比较所在地区政府与相邻区域政府的经济政策,考核所在区域政府的执政水平,决定手中的选票的去留,为了任期和经济发展水平各地区政府为要展开激烈的标尺竞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