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村后,蔡钢眼前最棘手的一个难题就是听不懂老乡的话。长门村位于黑茶山山区,位置偏僻,普通话的普及率低,基本还是以讲岚县话为主,岚县话与普通话相差很大,两种语言之间没有互通之处。对于他这样一个出生在广东、生活在首都的南方人,山西方言就像是一门“小语种”,特别是夹杂着地道岚县说法的老词儿,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蔡钢刚进村的时候,两眼一抹黑,村民听不懂他说话,也不知道他想干什么事情。
攻克语言关,是蔡钢到任后的棘手工作,也是融入群众的关键第一步。他首先在村里选择一名会说普通话又会说岚县话的村民,每次走访入户的时候带着他,一是入户前就对村民有个大概的了解,便于进屋后沟通,二是遇到村民听不懂的普通话,或者蔡钢听不懂岚县话的时候,就能够起到“翻译”的作用。
了解了村里的情况,蔡钢首先开始学听岚县话。学语言没有捷径,只能下苦功夫。通过多听多记多想的方式,一开始少说多听,多和老乡、乡村干部交流沟通,特别是经常沟通使用频率高的土话儿,有一种“说话”叫“削话”,有一种“正中间”叫“当豁间”,他把这些词一一记在手机里,体验了一把用高考记英语单词的方法学“长门话”。比如多去老乡家里串串门,跟小孩子玩一会儿,因为大部分小孩子都在上学,既能用普通话聊聊,也能多少学点土话。语言学习就是点点滴滴的积累过程,积少成多。没事的时候还拉着村主任猜词,让村主任检查是不是记对了。一开始是很多食物的叫法,然后是名字,再则是农业工具、常用语等。
个人体会(www.daowen.com)
脱贫攻坚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一线驻村扶贫干部与老乡朝夕相处,是扶贫工作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因此,驻村干部与老乡们的沟通交流方式关系到各项工作的落实程度,直接影响到扶贫工作的效果。驻村干部作为外来领导,要想顺利开展工作,必须与群众拉近距离,融入到群众中去。语言关是很多驻村干部遇到的第一难题,一方面是要长期在当地语言环境下耳濡目染,通过情景再现等方式下苦功夫进行记忆,从一开始的单字单音到后来的多字多音和句子,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语言是一门艺术,通过老百姓质朴的情感展现出来,学会当地语言以后,村民会觉得你更加的亲近和亲切,这样才能真正的走进村民的心坎里。
与村民交谈
曾经有一度他也想,是不是可以自己也学说岚县话,但说一门方言可不是一两个月的事,最后他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在说普通话的时候夹杂一些方言词,比如说麦“mai”子的时候要说成“mei”子,两三个月下来,基本能跟老乡聊聊今天中午吃的是“圪朵朵”(山西的一种面食)还是“扁食”(饺子)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