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体会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贫困群众的精神贫困问题愈发引起社会的重视。长期以来的给钱给物的扶贫方式,虽然对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让部分贫困群众滋生了“等靠要”依赖思想,丧失了自我觉醒与发展潜能。两年的扶贫经历,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做好扶贫工作,不仅要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物质上的需求,还要避免使其陷入“越穷越愚”“越穷越懒”“越穷越落后”的恶性循环。扶贫干部要结合实际,换位思考,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贫困群众落后的思想状态,使其从骨子里树立起摆脱贫困、迈向富裕生活的志气,并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让困难群众的思想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不是一件容易事。刘伟光不断探索尝试,从村委会到田间里,从大棚里到群众家,努力获得村民群众的信任,引导村民群众改变思想。没想到,偶然间讲述的一则传统小故事为刘伟光的工作打开局面。在一次村党支部扩大会议上,刘伟光利用投票统计时间向与会人员讲了山西“表里山河”的来历,引发大家浓厚兴趣,不少人表示:“自己在山西活了一辈子,天天说‘表里山河’,今天才知道啥叫‘表里山河’,刘书记确实有学问,我们应该多听他的”。一个小故事让刘伟光在村民中的威信明显提高。刘伟光趁热打铁,经常抓住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甚至是和村民闲聊的机会,一方面把“大禹治水”“秦晋之好”等一个个故事讲了起来,不断增进和村民们之间的感情,赢得更多信任;另一方面积极向村民群众讲述勤奋致富的典型案例,引导大家解放思想,树立主动脱贫的信心,鼓足奋斗的勇气。同时,刘伟光还组织村全体党员到延安学习,用党的革命精神激励党员树立奋斗精神,用实际行动为群众做表率。(www.daowen.com)
之后,刘伟光又主导制定《桥沟村集体收益分红办法》,结合实际开发道路维护、卫生保洁、护林防火、日间照料等公益性岗位,组织群众依靠自身劳动获得收入,树立自强自立新风;推出《桥沟村文明先锋鼓励办法》,鼓励勤劳致富、奋发向前的村民典型,坚持“勤劳致富受尊重、好逸恶劳终受苦”的导向,真正变贫困群众“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