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清发展思路
孙英浩通过走访了解到,后营村具有20多年的养猪历史,但养殖规模小、品质差,销售不稳定,扣除成本后,收入所剩无几。他同村“两委”班子反复讨论,拟定了“一村一品,发展特色产业合作社”的扶贫工作思路。在应急管理部扶贫领导小组的大力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到各地考察学习,尽职尽责地完成摸底调查工作,整理了详尽的项目资料,制定了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柴鸡养殖和蔬菜阳光大棚园区等产业脱贫计划。
一是新建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留守劳动力发展规模化生猪养殖为主、庭院式柴鸡养殖为辅,实现种养结合、综合发展。合作社与大同市著名养殖企业签订了“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订单式高效发展模式,年出栏1000头,贫困户参加养殖,由企业负担猪苗、疫苗、饲料等供应并保证销售,保底收入200元/头,超出市场销售平均价格6元以上的部分,合作社分成40%,并计入总收入,年底统一向贫困户分红。
二是实施阳光大棚园区蔬菜订单生产脱贫增收工程。村里创立“村企联建”扶贫模式,与多家企业签订订单式销售合同。村民按照市场所需蔬菜及柴鸡配额,合理分配种植种类和数量。这样做既保证了销售渠道,减少了中间环节,又增加了贫困群众的收入。
三是坚定贫困户自主脱贫的信心。孙英浩与村“两委”设计了“订单式分红”“收益分红”和“奖励分红”三种分配模式。贫困户以及80岁以上无劳动能力老人可以从村集体产业收益中获得基本分红;而参加集体劳动的贫困户,除了获得务工收入即订单分红外,还能获得一定比例的奖励分红,从而提高了勤劳致富的积极性。(www.daowen.com)
2.培养致富带头人
为进一步拓宽党员干部的眼界,孙英浩利用从应急管理部申请到的党建扶贫资金,先后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致富带头人到天镇、榆次、太古等地参观学习,考察蔬菜大棚种植基地、生猪规模化养殖场等。不少党员干部表示,一趟参观学习既让大家看到了差距,感受到了压力,也让大家有了撸起袖子加油干、奋起直追的干劲!
党员带头致富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村民中起到的良好的示范作用,在村“两委”及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村民逐渐拧成一股绳,朝着脱贫致富的目标大踏步前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