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探讨

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探讨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服务业在发达国家国民收入、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不断加强,服务部门的国内和国际地位迅速提高,对服务业跨国生产和经营的研究也开始发展起来,其出发点首先是对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在服务部门适用性的讨论。作为对外直接理论的集大成者,邓宁在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方面也有比较系统的论述。他指出,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应同时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三个条件。

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探讨

(一)主要和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在服务业的适用性

服务业的国际化过程有其特殊性,其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环境与工业企业有所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和跨国公司的扩张主要发生在制造业部门,因此有关理论研究也一直集中于此,相比而言,对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分析比较少。随着服务业在发达国家国民收入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不断加强,服务部门的国内和国际地位迅速提高,对服务业跨国生产和经营的研究也开始发展起来,其出发点首先是对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在服务部门适用性的讨论。通过对不同的传统理论观点在服务部门进行适用性检验,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相信,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经过修正,是完全可以用于分析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其中代表性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

鲍德温(Boddewyn,1989)试图使用主流理论来解释服务业跨国公司的行为。他发现,服务产品的特殊性会引发一些问题,如对理论假设前提的违背、对服务产业特定优势区分的难度等,他认为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深入探讨,但不需要给出特别的定义和理论解释,只需通过简单的条件限制和详细说明就能运用现有的理论。

邓宁(Dunning,1989)将其在制造业发展起来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扩展到了服务部门。他在《跨国企业和服务增长:一些概念和理论问题》这篇代表性文章中,解释了服务业跨国公司行为的有关概念和理论问题,指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的基本框架是适用于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并对原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在服务企业的具体表现进行了阐述,还列举出一些特定服务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所需要具备的优势。在其分析基础之上,恩德韦克(Enderwick,1989)又分析了该理论模型应用于服务部门时要特别注意的一些问题。譬如,服务业很多部门是技术复杂性较低的行业,确定企业特定优势较难;又如,跨国经营的非股权方式,如许可证、管理合同、特许经营等在服务业中的广泛使用,而这些以市场交换为基础的经营方式对于跨国公司理论中内部化的作用有着重要的含义。

拉格曼(Rugman,1981)以银行业为基点分析了内部化理论的适用性,他认为,按照内部化理论,跨国公司通过创造内部市场来克服世界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不完全性,同样,跨国银行也可以实现交易内部化,从而克服国际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与其分析基点相似,亚诺普勒斯(Yannopoulos,1983)、格瑞(Gray,1981)、陈(Cho,1983)、格鲁伯(Grube,1977)、佩克乔利(Pechioli,1983)和威尔斯(Wells,1983)等也是以银行业为分析对象,阐明了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在解释跨国银行业发展方面的合理性。不过,这些分析假定银行的外国子公司在国际金融市场实现运作。格瑞指出,当一个银行选择在超国家的市场,例如欧洲货币市场经营时,不必拥有相同的优势条件,因为在超国家金融市场,没有当地银行,不需要以所有权优势作为补偿优势。这实际上相当于重新定义了区位优势,将其范畴从某一特定国家扩展到了超国家市场,此时,区位优势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此外,上述分析指出,在银行业之外的一些服务部门,如国际饭店业、商业服务业、商业服务公司的外国机构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也同样适用,只不过是需要根据行业特点做一些限制和详细说明。

弗农对于传统直接投资理论的适用性问题,没有做过多说明。他直接指明,既然知识的转移可以代替物品转移,那么有关制造业跨国公司的理论就可以应用于对服务业跨国公司的解释。

(二)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目前,涉及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已有了一定的发展,比较典型的如巴克利和卡森的内部化理论,他们在原有内部化理论的基础上,说明服务企业也有内部化中间市场的优势。卡森强调,服务消费中买者的不确定性是市场不完善的来源之一,将会导致较高的交易成本,从而使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一种必要。作为对外直接理论的集大成者,邓宁在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方面也有比较系统的论述。他指出,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应同时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三个条件。相对而言,该理论体系比较完善,也最具代表性,因此下文将以此为基础,解释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和动因。

1.所有权优势

服务业所有权优势可以理解为企业得以满足当前或潜在顾客需求的能力。一般有三个重要的评判标准:第一,服务的特征和范围,如服务的构思、舒适度、实用性、可靠性、专业化程度等;第二,服务的价格和成本;第三,有关售前、售中及售后服务。

具体来讲,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所有权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由于服务一般具有不可存储性、异质性等特点,所以保证服务质量对企业尤为重要,特别是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质量日益成为影响消费者服务和生产者服务需求的重要变量,在许多情况下,它是决定服务业跨国公司竞争力的一个最重要的变量。在一些服务行业中,企业创造和保持一个成功品牌形象的能力,或者在多个地区提供服务时实行质量监控的能力和降低购买者交易成本的能力,是其保持质量形象和占有竞争优势的关键

(2)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指服务提供者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种类和价格的多种不同需求。在运输、商业等服务行业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范围经济。典型的是零售业,零售商储存商品的范围越宽、数量越大,他们在同供应商交易中的议价能力就越强,就越能通过讨价还价方式以较低价格从供应商处获得商品。同时,供货品种和数量的加大使其有能力降低消费者的交易成本,因为后者只需在一处就可以买到多种商品。此外,议价能力的提高使零售商能够加强对其买卖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控制,也有助于增大其所有权优势。

(3)规模经济。从本质上讲,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在制造业与一些服务业企业间并无太大区别,比如500个床位的宾馆与30个床位的宾馆提供的住宿服务相比,大医院与小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相比,前者能够通过较大的规模有效降低单位成本。类似的,大型咨询机构和投资银行等可以在机构内部调动人员、资金和信息,实现人事和管理的专业化,从而可以针对不同的经营环境来调整价格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此外,大型服务业公司还往往容易得到优惠的融资条件和折扣等。至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产生的分散风险优势,在保险再保险和投资银行表现得更为突出,在这三个行业中,规模是成功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前提条件。

(4)技术和信息。在制造业中,衡量生产技术和产品知识成分的指数,通常是研发支出占销售额的比重,专业人员、科技人员和工程人员在总就业中的比重以及取得的专利数量等。在服务业中,与上述衡量标准类似的指标是对信息的把握和处理能力。在许多服务业中,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储存、监控、解释和分析的能力,是关键的无形资产或核心竞争优势。对于证券、咨询这类以数据处理为主要内容的服务行业,情况更是如此。随着知识经济的蔓延,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跨国公司数量增多,信息和技术在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它们还能为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以及垂直一体化提供机会,特别有利于大型的多样化经营的跨国公司,但由于数据技术往往需要昂贵的辅助资产、固定成本或基础设施,因此拥有这两项优势的服务业企业也就占据了竞争中的有利地位。

(5)企业的信誉和品牌。服务是典型的“经验产品”,其性能只有在消费之后才能得到评价,而且由于服务的主体是人,其性能还往往呈现出多边性,因此信誉和商标品牌这样的非价格因素往往是服务业企业向消费者传递信息的有力手段,也成为企业主要的竞争优势之一。许多成功的服务业跨国公司,如所罗门兄弟、贝恩等,其卓越服务和优良品牌的扩散往往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先导。

(6)人力资源。服务的施动者和受动者都是人,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无疑将使服务的质量和数量大大提升,有利于增强和扩大企业的优势。另外,在人力资源的使用过程中还普遍存在着“干中学”和“溢出效应”这样的动态效应,为服务企业优势的创造、保持和发展奠定基础。所以,人力资源对于服务企业来讲尤为重要。

(7)创新。在许多情况下,创新形成了跨国服务公司的竞争优势,例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等跨国零售企业在国外采取了超级市场的新概念,国际医疗服务连锁经营把现代管理方式运用到传统上一直缺乏商品敏感度的领域而取得了竞争利益。把商品和服务结合在一起进行创新,也可以得到竞争利益,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传递、娱乐服务等。不断在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是现代企业保持恒久竞争力的根源。

此外,所有权优势还可以表现在服务业企业利用诸如劳动力、自然资源、金融、数据处理和传送设备等投入的机会,进入产品市场的机会,进入信息、金融、劳动力国际市场的机会或对国际市场的了解程度等方面。(www.daowen.com)

2.内部化优势

内部化优势指服务业企业为了克服外部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不确定性,防止外国竞争对手模仿,将其无形资产使用内部化而形成的特定优势。一般而言,与服务业跨国公司特别有关的内部化优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避免寻找交易对象并与其进行谈判而节约的成本。服务业国际贸易的起始点是跨越国境寻求合适的客户资源,这其中必然会产生包括寻租成本、协商成本等在内的一系列交易成本。跨国公司通过将外部交易内部化,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尤其是当跨国投资的启动成本低于外部交易成本时,对外直接投资就是有利可图的,企业也能因此取得竞争优势。

(2)弱化或消除要素投入在性质和价值等方面的不确定性。由于服务产品的差异性较大,又具有量身制作的特征,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买方对产品的了解程度远低于卖方,容易出现服务业的买方出价过低或卖方要价过高的现象。内部化可以克服以上弊端,消除投入方面的不确定因素,这对于中间性服务产品尤为重要。

(3)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质量的保证。产品质量控制是服务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力之一,通过将服务交易内部化,服务企业可以用统一的衡量标准,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对产品质量的监控,使其所有权优势得以保持和发挥。

(4)避免政府干预。目前,对服务产品跨国交易的严格管制普遍存在,配额、关税、价格管制、税收差异等干预手段层出不穷。相对来讲,外商投资由于其在一国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而易于被东道国所接受。因而,通过跨越国境投资设厂可以降低在服务业国际交易中的政策性因素干扰,而且能得到东道国的一些优惠性投资待遇,有利于企业在当地市场展开竞争。

邓宁认为,下列几种类型的服务公司具有内部化开发利用优势和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强烈倾向。

(1)信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如银行业和商业服务。这类企业以拥有的信息和知识为主要优势,这些知识带有默示性质,生产费用高、复杂且特征性强,但易于复制,只有在企业内部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更有利的运用。

(2)以产品品牌或公司形象而著称的公司,如建筑汽车租赁、广告和一些商业服务行业。当企业寻求质量保持和商誉维护时,就需要为服务产品建立严格的、直接的质量标准,此时就会出现水平一体化,因为内部化比外部市场交易对于质量标准的控制更加有效。

(3)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型服务企业。实现生产和消费的垂直一体化有利于新型服务产品的推广,这是因为在创造服务需求和普及服务产品时,需要指导购买者消费服务,而创新者对其产品所具备的知识使其成为最佳引导者。

(4)拥有商标和版权等无形资产的企业。这类企业会在国外建立保护其资产权利的分支机构。

(5)工业跨国公司拥有股权的服务业附属公司。这些公司旨在保证制造业公司以最优条件获得投入物,帮助母公司维持和发展生产、出口及海外市场。

3.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与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不同,它是东道国所有的特定优势,企业无法自行支配,只能适应和利用这种优势。区位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东道国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所产生的优势,如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方便、人口众多等。不同服务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区位优势的要求不同。比如,旅游业服务点的选址显然与金融业大不相同,前者需要考虑气候、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等,后者则集中在工商业中心。除了区位约束性服务外,跨国公司东道国的区位选择主要受消费者需求支配,因此东道国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习惯性的消费偏好等因素也决定了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除此之外,东道国较大的市场规模、优越的资源质量、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地理相邻、语言相通、文化相近的地缘优势等因素,也构成了重要的区位优势。

(2)东道国的政治体制和政策法规灵活、优惠而形成的有利条件。东道国政府在服务领域的政策干预可能会给投资者创造更好的竞争机会。例如,美国废除了对金融业混业经营的限制,这不仅有利于其境内的金融机构向大规模方向发展,也有利于外资金融机构扩大其在美国的经营范围,从而有利于吸引外国投资。又如,我国台湾地区由于逐渐放宽了对服务业外资的限制,成为东南亚地区服务业直接投资流向的一个热点

(3)聚集经济也是一种区位优势。竞争者集中的地方,会产生新的服务机会,这种服务是针对市场发展需求而产生的。例如,国际银行在竞争者集中的大金融中心创立了银行间市场,严重依赖专业信息来源和专门技巧的服务商大多选择同类企业相对集中的领域,而保险和银行业常常会选择主要城市和中心商业区。

区位优势的获得与保持往往是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关键。当企业投资的产业选择与东道国的区位特色相融合时,会强化产业比较优势和区位比较优势,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反之,则使两者的优势相互抵消、衰减乃至丧失。但应注意的是,区位因素直接影响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选址及其国际化生产体系的布局,只构成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