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土地财政:现状、问题与影响

中国土地财政:现状、问题与影响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本小节中,我们首先着重讨论了中国土地财政的现状和问题。土地财政,可以说是土地公有制和经济市场化背景下产生的“中国特色现象”。考虑到土地要素与中国地方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一方面,土地财政在调动地方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土地财政的膨胀带来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的风险,并可能带来的负面经济影响等。

中国土地财政:现状、问题与影响

在本小节中,我们首先着重讨论了中国土地财政的现状和问题。土地财政,可以说是土地公有制经济市场化背景下产生的“中国特色现象”。考虑到土地要素与中国地方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一方面,土地财政在调动地方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土地财政的膨胀带来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的风险,并可能带来的负面经济影响等。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房地产的泡沫,房价居高不下。另外,土地财政的膨胀还会对产业结构和实体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加剧贫富差距,危害社会的稳定等。因此,土地财政非常值得学术界和政策界的强烈关注,并深入地理解可能造成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影响机制。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学者们对土地财政的成因解释可以概括为三类。第一类是土地制度说,即政府对农地征收的垄断和土地变更的用途管制是土地财政的基础。这背后的逻辑是,土地制度使得地方政府可以大量低价征地,再通过对土地供应一级市场的实质性垄断,对不同禀赋的城市实行差别化的供地策略来最大化土地出让收入,以此形成“土地财政”;第二类是财政压力说,分税制改革使得地方财政经常面临“入不敷出”的财政压力,不得不寻求其他的收入来源弥补自身的财力缺口,土地财政则是地方政府主动“突围”的一个结果。第三类是政绩考核与地方竞争说,政治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官员重视经济绩效的政绩考核体制是土地财政的根源。一方面,地方政府通过低价出让工业用地,以此来吸引外资,推动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通过高价出让商住用地,以此获得财政收入,推动城市化进程,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地方政府陷入了利用土地要素来最大化经济增速的竞赛。(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