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但仍有不足的方面。如资源加工工业增长过快,近年来在制造业中的比例呈快速上升的态势,从2003年的34.27%增长到2007年的37.2%,说明我国制造业依赖资源的粗放增长方式还在延续。
高技术产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比例过小,2007年仅为12.4%(图3-2),且自2003年以来有不断下降的趋势。与之同时,我国确定的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远低于国际上通行数值,大都集中在低附加值环节,使得高技术产业名不副实。
根据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是2010年经济工作的重大任务和主攻方向之一。我国将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通信七大产业列为重点扶持对象。然而,目前针对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缺乏强有力的基础研究力量支持,很难保证新兴产业能够抢占技术制高点,各地方响应国家号召均提将新兴产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点,但大多并不掌握核心技术,很可能出现新一轮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www.daowen.com)
图3-2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及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01~2007年)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等编《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8年。
从制造业产业链分析,由于我国流通企业与上游企业(多为制造业企业)没有建立产销联盟、信息共享等有效机制来降低流通成本获得价格优势。流通企业本身也没有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特点,建立服务方式,造成其服务价值缺乏竞争优势。即在流通领域的价格竞争中,缺乏社会信誉,流通成本过高;而往往通过各种方式压低其上游制造企业产品价格的做法,还保持其过高的流通成本,使制造企业利润空间很小,进而难以支持研发活动。同时一些已习惯了规范的市场秩序的外向型企业在遭遇金融危机影响后企图转向国内市场时,无法适应不规范的市场秩序。另外,在外贸中也存在某些跨国零售企业对我国的供应商滥用买方势力,通过各种经济的、超经济手段进一步压缩制造商的利润空间。这些情况一方面制约了我国产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我国制造服务业的健康发展[6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