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颇重视牧政。洪武初,设牧场于大江南北,牧放官马;三十年,又置北平、辽东、山西、陕西、甘肃诸草场;成祖永乐中,置草场于畿甸及顺圣州等处。据《大明会典》及《兵志》记载:陕西有土田三十一万五千顷,内牧场占十三万三千顷,后当国者,尚广耕地以尽地利,招佃耕作,牧场遂小,军马不足,遂行养马、俵马之政,以济其穷。弘治时,草场不及原额之半,宣德以后,草场益减。明初,马政属宫内者,设御马监牧于大坝,属兵部者曰太仆寺,置群牧监十四,于沿边山西、北平、陕西、甘肃、辽东水草美善处牧息之。苑马分三等,上苑万匹,中苑七千,下苑四千。一夫牧马十五匹,五十匹设圉长一人。牧于民者遍南北各地,视丁田授马,岁征驹种,官牧给边镇,民牧给京军。易于番者有茶马司、监马司及沿边马市。武宗正德七年,复开人民纳马授职之例,沿边马监盛时,每寺马二三万匹,共约四十万匹。民间寄养马,度亦十数万匹。
清代马政掌于太仆寺者,则有左翼四旗、右翼四旗牧场,其掌于上驷院者,则有大凌河、张家口及独石口外牧场,草肥土衍,云锦成群,岁之繁衍孳息者以千万计。其中太仆寺左翼四旗牧场,在张家口外一百四十里哈刺尼敦井,东西百五十里,南北百三十里;右翼四旗牧场,在张家口外西北三百十里齐齐尔罕河,东西百五十里,南北三十二里。康熙四十四年,口外马场孳生马十万、牛六万、羊二十余万(《皇朝文献通考·兵考》)。其在新疆,乾隆朝于伊犁、塔尔巴哈台、镇西、乌鲁木齐等处,创办牧场,孳生马、驼、牛、羊等。伊犁牧场有孳生场及备差场,孳生场放马、驼,以孳生新畜,备差场储备牲口,以供差用。其牲畜委托游牧其地之旗营代为牧放,政府按章征取牲畜。此外,乌鲁木齐巴里坤等处亦设牧场。乌鲁木齐牧场位于南山巴里坤,马场有三,东场设于巴里坤,西场设于古城,三场设于木垒,皆水草繁茂之区。平时各有马九千余匹,其后日益滋蕃。嘉庆十二年,更于济木萨(今孚远)、玛纳斯(今绥来)设场放牧。驼场设于宜禾县,塔尔巴哈台亦有孳生马场二。(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