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银元在中国的历史及其演变

银元在中国的历史及其演变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期所铸银锭,袭元代之旧型,大者称元宝,重五十两形似马蹄,中小者二十五两或十二两半,状如锤。中国白银生产不足,兼之中国金银比价(一比十)低于外国金银比价,故国外白银与银元陆续输入。驻藏大臣乃令商上铸银钱,与尼商旧钱,每元约有铜二三分,成色较低。旧钱虽系一钱五分重,亦一例准换九元。

银元在中国的历史及其演变

明初行钞,然金银之用颇广。正德中,刘瑾籍没时,共金一千二百零五万七千八百两,银一万五千九百五十八万三千六百两(《震泽长语》)。嘉靖中,籍没钱宁金十五万五千两,银四百九十八万两(《留青日札》),江彬籍没时,黄金七十柜,每柜一千五百两,银二千二百柜,每柜二千两(《廿二史札记·权奸赎贿条引》)。明初行钞,然正德以后,民间多以银两交易,政府租税全令折银。嘉靖以降,钞既失势,而银两代兴。嘉靖八年起,令解京银两皆倾销成锭银,锭之定量与成色,遂确定不易。当时银之购买力,明洪武初年,米一石值银一两,麦一石八钱,夏布一匹六钱,麻布一匹四钱,棉布一匹六钱。尔后时有低昂。嘉靖治河闸,夫役各色手艺工人,下工日给银三分,中工日给银六分,巧工日给银八分。糯米每斗价银二钱,每石二两。桐油每斤价银一钱,铁每斤价银四分,麻线每斤价银二钱五分,樟杉木板长二丈、阔四尺、厚一尺,每块价银十两,桩木每根价银五钱(明崔旦撰《海运编·卷下》)。至于清代,规定以银两为本位币,铜钱为辅币。赋税征收,初定银七钱三之比例。雍正间悉令纳银,国库支出亦然。本期所铸银锭,袭元代之旧型,大者称元宝,重五十两形似马蹄,中小者二十五两或十二两半,状如锤。其非定型者,曰散银。

清中叶后,外国银币输入,当时闽、广近海之地,多行洋钱,大者曰“马钞”,为海马形,次曰“花边”,次曰“十字”。花边大者重七钱有奇,番船捆载而来,岁数百万,与东南货币相流通(《石渠余纪》)。中国白银生产不足,兼之中国金银比价(一比十)低于外国金银比价(一比十五),故国外白银与银元陆续输入。时外国银币当漕平七钱三分,其实值低于面值,致引起银价上涨。当时为抑制外币,乃自行铸造银币。光绪十三年,张之洞在粤开始自铸银币,文曰“光绪元宝”,重七钱二分。二十二年,湖北继之,二十三年以后,各省均次第铸造银币。三十二年,户部为统一币制,归并前所设立之二十余造币厂为天津、南京、汉口、广州、成都、云南、长沙杭州、奉天九厂。宣统二年四月,颁行《币制则例》,定中国国币之单位曰“元”,暂以银为主币,重库秤七钱二分,别造五角、二角五分、一角之三种银币及五分之镍币,又造二分、一分、五厘、一厘之四种铜币,为辅助币,元、角、分、厘各为十进位,永为定价。惟该项则例并未完全实行。以上为中国本部铸造银币情形。又,新疆平定后,并在阿克苏、迪化、喀什鼓铸银币(光绪三十三年,并一度铸金币,重一钱及二钱,开铸之初,月出五千零一两,惟发行后均被民间收藏,不易再见,流行不久即告停铸)。西藏原无货币,藏官司财政者,名商上,赋税征实,民间交易则以物易物。廓尔喀人至藏通商,以其币为贸易媒介,藏始有钱。乾隆五十六年,廓尔喀犯藏,其所铸钱,文“卫藏”,禁止行用,旧存廓尔喀钱概行销作银两。驻藏大臣乃令商上铸银钱,与尼商旧钱,每元约有铜二三分,成色较低。驻藏大臣令商上每纹银一两易八元,每元重一钱五分,纹银一两易银钱六元,计重九钱,易银一两,以多出一钱,为铸钱工本,并另铸一钱银币,每两易九元,五分银币,每两易十八元,惟一钱五分重新钱,因换六元故,遂遭停积,五十年暂停铸一钱五分重银钱,并令每银一两,仍准兑换一钱重新钱九元,五分重新银钱十八元。旧钱虽系一钱五分重,亦一例准换九元。西藏银钱正面铸“乾隆宝藏”四字,背面铸“宝藏”二字,俱用唐古特字模印。(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