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华侨经济的历史与影响

华侨经济的历史与影响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清二代所发生之华侨经济,实为本期国民经济之特征。此举予中国及世界经济以久远之影响。据西籍记载,清康熙五十九年,荷属巴达维亚有华侨十万人,制糖与胡椒业、零售商与手工业之大部,为国人所经营。此即华侨经济之建立,其所及于本国经济影响仍不可没(日人长正永义对于中国人民不假外力,自动开发海外,称之为“国弱民强”。

华侨经济的历史与影响

本期中国内部农工商业渐呈适度之饱和,人满地实,于是国人之移殖海外由斯而盛!明、清二代所发生之华侨经济,实为本期国民经济之特征。考中国自秦、汉以来之内陆移民,原以国防为重。而明、清之海外移民,则经济意义居多。前后二期移民之性质既异,故其结果亦自不同。溯自唐代,中印交通既盛,中国僧徒往来,络绎海上,经留南洋诸岛者,度不乏人。唐末之乱,岭海人民避地海外,苏门答腊一带种植、经商之业渐启。宋代海上经营益进,中国移民更达于三佛齐等处(《宋史·外国传》)。蒙古入主中国,胜朝遗民浪迹海外尤多。明、清之际,兵争历四十余载,中国人民乘桴浮海,纷向外徙,虽有峻刑,未能遏止。然此不过移民之先导。雍正以后,海禁既弭,移民乃盛。自清嘉庆年间起,至于道、咸,前后六十年间,移民于南洋各邦(通指今英属马来半岛、北婆罗洲荷属东印度群岛、英属菲律宾,而安南、暹罗、缅甸之旧隶中国藩属者,亦被列入),远及美、澳诸洲者,盈数百万人。此举予中国及世界经济以久远之影响。后来南洋田地、矿藏资源之开发,华侨经济之优越地位,中国国际收支中巨额输入(汇款),悉植基于此。

一、新加坡与海峡殖民地。国人自粤移殖新加坡远在乾、嘉之际。当嘉庆二十四年,英人辟新加坡为商港时,国人往者约一万人(Makspeace,The Hundred Years of Singapore),同时,国人之经营渔、矿、工、商于英属海峡殖民地,亦万余人(Swettenham British Malaya)。

二、马来群岛。爪哇史籍记载,中国人侨居爪哇远在后唐庄宗同光二年之时(Campoell,Jastand Present VI 1738)。元、明之间,更有多数闽粤人往居(马欢言:爪哇之杜板,有闽粤侨民千家寓居其地,自成新村。见《瀛涯胜览·爪哇国·杜板》)。当洪武初,有粤侨数千人居三佛齐后,为麻喏八歇王国所侵,国内大乱,粤人洪道明部勒华侨力战,卒保全国之北境(名山藏)。据西籍记载,清康熙五十九年,荷属巴达维亚有华侨十万人,制糖与胡椒业、零售商与手工业之大部,为国人所经营(The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of the Dutch in Java)。

三、菲律宾。中国移民于菲律宾,自明万历开始,先是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者至数万人,往往久居不还,长养子孙(《明史·吕宋传》)。万历十六年,国人居马尼拉者达一万人。

四、海洋洲。国人移至海洋洲,始于清道光二十年,初在澳洲之新南威尔士经营牧场,继而发现金矿,往者益多。咸丰四年,侨居维多利亚省者,有二千四百三十一人。七年,为二万五千人,九年,达四万二千人。当时全澳烟草之全部,园艺蔬菜之百分之七十五,俱为国人所经营。清嘉庆间,全岛国人更至纽约伦采掘砂金,约三千五百人。该岛之乳酪业,亦由国人所创立。咸丰间,全岛国人共四千二百人,其中居柯他古(Cotagol)省者,四千一百五十人,大部分从事矿场与农业。相传嘉庆七年,国人携磨至夏威夷,并于烂泥岛种植甘蔗,设立糖厂,是为该地制糖事业之始,后增至二万余人。(www.daowen.com)

五、非洲。国人赴非洲者,由海道至马达加斯加岛及东部诸小岛。英属模里斯(Mauritiue)岛,道光二十三年已有国人移殖。道光二十五年,移于非洲之来尼翁(Reunion)岛。同治六年,移至马达加斯加岛。后国人之受雇于南非洲金矿者,达五万五千人。

六、美洲。国人之移居美洲者,自清嘉庆间始,时巴西京城里约热内卢之植物园试种茶树,国人往植茶者数百人,是为中国茶移植美洲之始。嘉庆二十五年至道光二十年间,国人赴美国者亦不乏其人。嗣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国人前往者达二万人;历三十年后,达三万五千人;又历十年,达六万三千人;光绪时为十万五千人。又,咸丰十年起,国人之移殖加拿大者二千人,历二十年增至三万二千人。

七、此外,中国华侨分向暹罗、缅甸诸国者亦众,盖缅、滇边界猛拱土司琥珀,猛密有宝井,多宝石。又,波龙山产银,是以江西、湖广及云南大理、永昌人出边商贩者甚众。民民屯聚波龙从事银矿者约万人(以上各项参《皇朝文献通考》,杨炳《南海录》,李钟玉《新加坡风土记》,刘继宣、束世澄《中华民族拓殖南洋史》)。

八、海外移民的特征。综前所述,大抵乾、嘉以还,国人之移殖海外诸洲者,不下五十万人,其主要事业为捕鱼采矿、园艺、农业及一般工商业等(据《东南海岛图经》所记,光绪十五年,南洋有国人八十六万,其中多者,新加坡十二万,苏门答腊十一万,爪哇二十万,婆罗洲十万,五十年后其数大增,达三百万)。于此又须指陈者,中国国民向海外移殖,极富独立之性格、真实之力量,其在明初,虽受政府之策动,但以后大抵出于人民之自动,而不受国力之支持。观于明代舰队远征南洋时,务广馈赠,宣扬中土声教,清廷则自侈本国丰富,不遑外骛,此与欧洲国家以海盗行为,妄事屠杀土人,夷其宗庙、坟墓,夺去金山银山者有别。但此种无国权支持之移民,纵一时获有成就,如郑昭之复暹罗,郑玖之据柬埔寨,张琏、林凤之据吕宋,梁道明之据巨港,罗芳伯、吴元盛之据文莱(婆罗洲),然不易与有计划之殖民帝国抗衡,故迄未造成一种优势(瑞典、丹麦在美洲之殖民,均以缺乏母国强力之支持而失败),惟因中国民族刻苦奋斗之优良天性,虽在海外未造成一种政治优势,尚能坚忍经营,树立根基,历久不敝。此即华侨经济之建立,其所及于本国经济影响仍不可没(日人长正永义对于中国人民不假外力,自动开发海外,称之为“国弱民强”。见日《海外杂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