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瓷。明代官设瓷窑甚多,遍设今江西、浙江、河南、山东等处,而尤以江西景德镇为著。洪武二年,建御器厂于景德镇之珠山麓,设大龙缸窑、青窑、色窑、风火窑、匣窑、大小煌窑六种,共二十座。永乐继踵宣德,时达五十八座。该镇民窑亦盛,万历时达三百余座。嘉靖三十七年,设饶州通判,专管御器烧造之事。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万历十九年,命造十五万九千器,后复增八万(《明史稿·食货六》)。综计明代著名官窑凡二十处。洪窑(洪武间置)、永窑(永乐间置)、宣窑(宣德间置)、成窑(成化间置)、正窑(正德间置)、嘉窑(嘉靖间置)、隆万窑(隆庆、万历间置)、周窑(隆庆、万历间置)、崔公窑(嘉靖间置)、吴窑(万历间置)、虾蟆窑(崇祯间置)、龙江窑等十二窑,均在景德镇。此外之官窑有德化窑(泉州府德化县)、横峰窑(广信府横峰镇)、陇上窑(平凉府华亭县)、邓州窑(河南邓州)、兖阳窑(山东兖州)、怀庆窑(河南怀庆)、宜阳窑(河南宜阳)、陕州窑(河南陕州)。此诸官窑,均不及景德镇。明时,驻景德镇之天主教士法人邓特赫可尔(Dentrecolles)称,景德镇周围十方英里,人口将及百万,瓷窑约三千座,昼则白烟蔽地,夜则烈火张天,明烛云海,叹为壮观云。明末之乱,沦于兵燹,受损甚重,至清初仍复旧观。景德瓷器技术甚精,大器有鱼缸,薄器有脱胎,可映见指纹者。品之上者,曰成化窑,成化窑成杯一双值钱十万;以次为宣、永、嘉、弘,其彩瓷尤佳妙,彩色分青花、五彩、三彩、夹彩等,以深浅数种之青色交绘成文,曰青花,永乐影青、宣德霁红、成化五彩青花、正德蛋青、嘉靖锦文开光等,俱极鲜斗艳。明代瓷之花绘,穷态极妍。嘉靖官窑花瓷有五十余种,彩画诡奇,绘事伟丽,尤称瑰宝。
景泰间,自阿拉伯传来景泰蓝瓷,其制法以铜为器骨,外敷瓷泥,入火锻之成五采之文,亦称珐琅瓷。初设厂于北京,后传各地。清益其制,制作尤工。
二、清瓷。清瓷重心仍在景德镇,其彩瓷推陈出新,益增妍丽,变化出奇,叹为观止。康熙硬彩深凝华贵,雍正粉彩清逸多丽。乾隆夹彩最佳,镂金错采妙若天成。厥后更有洋彩,乃仿洋瓷花彩为之。康、雍以还,以名工制瓷,国手绘画,一器之成,不计成本,而置重于高华清贵,足以激发美术欣赏。绘花之外,复雕花其中,花纹与地平,施釉其上,称之为暗花。雕文阳凸者,称之为法花;阴凹者,称之为划花,或用刀刻,或用针刺。此外,别刻花嵌入者曰嵌花。争妍斗巧,神彩飞越,不可悉原。清之名窑,曰郎窑与年窑。说者谓其规范,则定汝官哥宣成嘉靖佛郎之好样,萃于一窑:其彩色则霁红、矾红、霁青、粉青、冬青、紫绿、金银、漆黑、杂彩,随宜而施;其器则规之、矩之、廉之、挫之,或崇或卑,或侈或弇,或素或彩,或堆或锥,又有瓜瓠、花果象生之作;其染画,则山水、人物、花鸟,写意之笔,青绿渲染之制,四时远近之景,规模名家,各有元本,于是戗金镂银,琢石髹漆,螺钿、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仿效而肖。有陶以来,未有若斯之美备(《古铜瓷器考》)。然细察之,则康熙、雍正互有长短,乾隆瓷则质胜于文,咸、同远不逮昔。光绪时,仿制康乾瓷器,极有进步,但中叶后,洋瓷倒注,国产反衰。光绪三十一年,江西萍乡、湖南醴陵、四川成都设立瓷业公司,始采用西法制瓷。
三、明、清产瓷区域。在直隶境内者为北京、武清、曲阳、邢州;山东境内,有临清、博山、邹县、峄县;河南境内,有怀庆、宜阳、陕州、汝宁;甘肃境内有华亭;江苏境内,有瓜州、仪征、苏州、宜兴;浙江境内有嘉兴、处州;安徽境内有祁门、婺源;福建境内,则有邵武、南溪、泰宁、同安、厦门、德化(瓷灶);广东境内,则有潮州、新会、肇庆、阳江、廉江、钦州;江西境内有景德;湖南境内有醴陵。其中景德镇因原料(瓷泥与釉)所占之地位独优,故制作技艺绝精,而数量亦极富,号为中国瓷都。(www.daowen.com)
四、瓷之原料。供作瓷器坯胎用之不子泥与高岭土,均出浮梁,此外,祁门与婺源等处亦产之。瓷之染料、青料产浙江金华、绍兴,江西瑞州产石子青,乐平产陂塘青。釉水出江西之长岭与义坑,釉灰出乐平,以青白石与凤尾草制炼,用水淘细而成,配以白术细泥,调和成浆。宣窑所用之霁红釉,用白釉、麻仓釉为主,入红铜米、紫英石配合,加乐平绿石、火青少许,为诸釉之冠。宣德窑以西红宝石为末入釉,其技绝精。染瓷彩料多有来自西域者,如青花初用苏泥、勃青。至成化时,苏泥、勃青供给不足,正德间,输入西方回青,价倍黄金。红色有三佛齐之紫啡,渤泥之紫矿、胭脂石。
五、关于瓷之著作。明代有屠隆之《考盘余事》,黄一正之《事物绀珠》,张应文之《清秘藏》,谷应泰之《博物要览》,项子京之《瓷器图说》。清代有朱琰之《陶说》,程哲之《窑器说》,唐英之《窑器肆考》,蓝浦之《景德镇陶录》,梁同书《古铜瓷器考》,许之衡之《饮流斋说瓷》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