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火器之发展与制造

中国火器之发展与制造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火药为中国所发明,传至近东后,始创造火器之炮,为战术上一大改革。崇祯十三年,西人汤若望铸钢炮二十门。铳为携带较为轻便之火器,景泰时,应州人民师翱制铳,有机,顷刻三发,能及三百步外。当时火器,包括炮与铳之制颇多。三十四年,铸铜炮四十八位。五十六年,于闽粤沿海设立炮台。吴三桂所铸之炮,重一千二百斤至二千一百斤。光绪三年,沈葆桢奏设四川机器厂于成都。

中国火器之发展与制造

明有兵杖、军器、盔甲诸局,清则由工部司制造之事。明清二代,官府封火药及炮制造,严禁外间传习,并对硝、磺加以管制(《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令》)。

一、炮。火药为中国所发明,传至近东后,始创造火器之炮,为战术上一大改革。元时(元顺帝至正六年,西历1346年),铳炮传至欧洲时,值各国正力争经营海上,鉴于火器之用,海优于陆,积极改造此远距离火器之效能,故进步较中国为速。迄于明初,欧洲各邦已普遍置炮守城。弘治八年,荷人复创制开花炮弹。隆庆初,火器改用燧石冲击,以代火绳。时英国已有炮舰一百四十艘云。西方火器既有长足进步,遂复循海道东航,以至近东、中东诸国。当明成祖平交趾时,得安南名匠黎澄传神机枪炮法,特设神机营学习。永乐十年以后,北方沿边要塞,皆置炮以御寇,后则枪炮并用(邱浚《大学衍义补》详记枪队之组织法,明英宗时也先入寇,薄都门,于谦以神枪却敌,火石所及人辄成粉,敌解围去。见《续通考·兵考》)。正德十一年,时得葡萄牙人所制炮。万历初,又得荷兰人所制炮,较中国旧炮威力特加;三年,乃仿造之;八年,分发守边,当时称之为佛郎机或红衣炮(当时所记荷兰炮口径一尺,发时洞裂石城,声震数十里云。见《东西洋考·卷六》)。万历二十年,日本丰臣秀吉侵朝鲜之役,及其后明、清作战,沈阳与宁远诸役,炮兵极著战绩。天启二年,明廷遣使至澳门,征西教士罗如望(Emmanuel Dilz,葡人)、艾儒略(Juliub Aleni,意人)、毕方济(Franciscus Sanbiobo,意人)等,至京师造铳炮。毕方济曾进铳四尊。天启六年,孙元化亦用西法铸炮。崇祯十三年,西人汤若望(日尔曼人)铸钢炮二十门。

二、铳。铳为携带较为轻便之火器,景泰时,应州人民师翱制铳,有机,顷刻三发,能及三百步外。天顺八年,延绥参将房能破贼麓川,用九龙筒、一线燃,则九响齐发。当时火器,包括炮与铳之制颇多。天启六年,孙元化所铸炮,封为“安国平辽靖虏将军”。此外,有神机炮、襄阳炮、盏口炮、椀口炮、旋风炮、流星炮、石榴炮、龙虎炮、毒火飞炮、连珠佛郎机炮、信炮、神炮、炮里炮、十眼铜炮、三出连珠炮、百出先锋炮、铁棒雷飞炮、火兽布地雷炮、椀口铜铳、神铳、斩马铳、一窝蜂神机箭铳、大中小佛郎机铜铳、佛郎机铁铳、木厢铜铳、筋缴桦皮铁铳、无敌手铳、鸟嘴铳、七眼铜铳、千里铳、四眠铁枪、各号双头铁枪、夹把铁手枪、快枪,以及火车、火伞、九龙筒之属,凡数十种(《明史·兵志》)。万历时,王鸣鹤著《登坛必究》,内述火器制造之事,颇备。(www.daowen.com)

明、清战起,初明方有铳炮,清方无之。及孔有德降清,携红衣大炮俱往,并有葡人随军前往清军,战备由是更强。清天聪五年,皇太极更招致降卒,仿造红衣大炮四十尊。当时炮之制,或铁或铜,或铁心铜体,或铜质木镶,或铁质金饰,重自五百六十斤至七千斤,轻自三百九十斤至二十七斤,长自一尺七寸七分至一丈二尺。其击远,或宜铁弹,或宜铅子,均助以火药,引以烘药。铁弹自四十八两至四百八十两,火药自一两三钱至八十两,烘药自三四钱至二两,皆按炮尺高下度数,以定射程之远近。【按:宋、元之炮,多用铁铸,而用石弹。见《马可·波罗游记》。元攻襄阳,大炮所发之弹均石弹。明、清则多用铜炮铁弹。】其口径自三寸至四寸,射程一千余丈。大者口径自一尺至一尺五寸,弹重一百斤至三百斤,射程自七八里至三十余里(见汤若望口授、焦勖笔述之《火攻挈要》)。大者用车,小者用架。综计之,康熙十四年时,铸大炮八十位,各长七尺三寸,口径四寸九分,铁弹重三斤,用火药一斤八两。十五年,造五十二位,大铜炮八位,重二千二百七十四斤,口径一尺,铁弹八斤,用火药四斤,炮车俱全。二十年,铸铜炮二百八十四位,各重三百九十斤。二十四年,铸铁心铜炮八十五位。二十六年,铸大炮六十一位。三十四年,铸铜炮四十八位。五十六年,于闽粤沿海设立炮台。尔后,各朝续造大小炮颇多,各大城防装置殆遍(《皇朝文献通考》及《大清会典事例》)。吴三桂所铸之炮,重一千二百斤至二千一百斤。郑成功所铸炮重至七千斤,用火药百余斤,铁子二十斤。

至于火药之制,亦较宋、元为进。清代由工部设立之濯灵厂,专司调制火药之事。顺治时,豫贮军需火药以三十万斤为率,烘药四千斤,子弹称是,随用随备。道咸间,对外战争屡失利,黑色火药渐不为世所重,火器改革遂为建军要着。同治六年四月,政府拨天津海关税款,设立天津机器制造局,制造军火,以供军需,出品为火药、铜帽、枪炮、子弹、水雷等。光绪三年,沈葆桢奏设四川机器厂于成都(即后之成都兵工厂)。光绪十六年,复设汉阳枪炮局。自是以还,弓箭及旧式枪炮,均被淘汰,而新式兵工利器日新月异,浸成为重要企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