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海军与造船历史发展

中国海军与造船历史发展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初置水军二十四卫,每卫船五十艘、军士三百五十人,共有船一千二百艘,水兵七千二百人。据《明成祖实录》,郑和出使前二年,已令工部及军卫有司,造海船备用,可知其所称结构宏伟之非虚。明年,清政府于上海设立江南制造总局,就原有制炮局扩充,兼营造船。同治五年,左宗棠奏准,于福州马尾设船政局,注重修造兵舰,建立海军,兼修造商轮,是为南方国营之大船厂。光绪五年,复于天津设立大沽造船所,为北方确立造船业之始基。

中国海军与造船历史发展

明初置水军二十四卫,每卫船五十艘、军士三百五十人,共有船一千二百艘,水兵七千二百人。倭寇既作,沿海水军大增。永乐间,用兵交趾,多得水军之力。中叶以还,沿海战事频仍,需船尤殷,故当时沿江、沿海设立船厂颇遍。战船之制,江海各异。各种海船之性能,《明史·兵志》记之颇详。大抵海船以舟山之鸟槽为首,福船、苍山、广东船大者,列兵百人及佛郎机大炮。兵船之外,商用海舶形制,亦殊伟岸,通常广三丈五六尺,长十余丈;小者广二丈,长七八丈,弓矢刀盾战具均备。造舶费可千余金,岁一修葺,不下五六百金(《东西洋考·卷九》)。顾起元所记之明永乐三年,郑和所率舰队,通计官校、旗军、勇士、通事、民稍、买办、书手,凡二万七千八百七十余员,各宝船共六十三号,大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船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顾起元《客座赘语》)。据《明成祖实录》,郑和出使前二年,已令工部及军卫有司,造海船备用,可知其所称结构宏伟之非虚。天启时,意大利人艾儒略记西洋海舶之制,亦足参证。艾云:海舶约有三等,其小者仅容数十人,专用以传信不以载物,其舟腹空虚,自上达下惟留一孔,四围滴水不漏,下镇以石,使舟底常就下,一遇风涛,不习水者尽入舟腹中,密闭其孔,复涂以沥青使水不进。其操舟者,则缚其身于樯,任水飘荡。其腹中空虚,亦不沉溺,船底镇石,不虑翻覆,一日可行千里。中者可容数百人,自小西洋【按:指印度洋】以达广东则用之。大者,上下八层,最下层镇以砂石千余石,使舶不致倾荡。二、三层载货与食物。舟中贮淡水千余大桶,以足千人一年之用。其上近地平板上一层,则舶之中下人居之。地平板外,虚其中百余步,以为扬帆、习武、游戏、作剧之地。前后各建屋四层,以为尊贵之居。有甬道,可通舶之头尾。舶两旁,列大炮数十门,其铁弹有重三十余斤者。上下前后,有风帆十余道,桅之大者长十四丈,帆阔八丈。水手二三百人,将吏、炮手三四百人,客商可载数百人。舶有总管一人,掌一舶之事,有赏罚生杀之权。舶师三人,分掌风候使帆、整齐器用、吹掌号头,指挥夫役,探试浅水礁石,以定趋避。历师二人,分掌窥测天文,昼则测日,夜则测星,用图量取度数,以识险易,以知道里。更有医师,主治疗(见艾儒略《职方外纪·卷五·海舶》)。于此可见,当时海舶组织规模甚备,而明人王圻亦详述当代船舶之种类及制造。其中所举航海船,两头置舵,转向自如,最称便巧(《三才图会》)。此外,宋应星著之《天工开物》,对船制亦多所说明。清代船制,因明之旧,其战舰长十一丈至十一丈九尺,宽二丈三尺五寸至九尺六寸各有差。海舰十八年更造(三年小修,六年大修,九年再大修),江船三十六年更造(三年小修,八年大修,十一年再小修,十四年再大修)。商船形制,亦有所改进(《皇朝文献·通考·兵考》)。鸦片战后,中国深感造船远落欧美之后,颇思急起直追,采用西法造船。同治三年,英商在香港设立黄埔船坞公司。明年,清政府于上海设立江南制造总局,就原有制炮局扩充,兼营造船。同治五年,左宗棠奏准,于福州马尾设船政局,注重修造兵舰,建立海军,兼修造商轮,是为南方国营之大船厂。光绪五年,复于天津设立大沽造船所,为北方确立造船业之始基。然因本国造船材料缺乏,故成本极昂;又因渔场未辟,故训练兵员水手未易;又因近海与内河航权旁落,海上保险经营不善,故造船与航业发展备受限制。(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