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垦田面积之数,钩稽当代史籍,大概包括熟田与山塘等,其面积自六百万至八百余万顷之间(明制五尺平方为一弓,二百四十弓为亩,百亩为顷)。析言之,洪武十四年,垦地(田与土)八.四九六.〇〇〇顷(明世宗时霍韬《疏》)。洪武二十六年,八.五〇七.六二三顷(正德《大明会典》)。成化二十三年,八.〇〇〇.〇〇〇顷(《成化实录》)。弘治十五年,六.二二八.五一八顷(正德《大明会典》)。万历六年,七.〇一三.九七六顷(正德《大明会典》)。崇祯间,七.八三七.五二四顷(《续通考·田赋考》)。其仅计熟田不包括山塘等地之统计:洪武十四年,三.六六七.七一五顷(《洪武实录》)。洪武二十四年,三.八七四.七四六顷(《洪武实录》)。英宗正统间,四.二八二.一四〇顷。成化二十二年,四.七八三.六五〇顷(《成化实录》)。自洪武至成化前后综计,熟田数额约为四百万顷,内外山塘等地亦如之,合计约八百万顷内外。
清代已垦田数额,据《皇朝通考》《政典类纂》《大明会典》《东华录》诸书,去其逆序时期之数字,则可考见清代田地面积消长情形如次:顺治二年,四百零三万三千九百二十五顷(甘肃、伊犁、四川、云南四省番地、回地、夷地皆计户纳粮,免其查丈;喜峰口外赤峰、朝阳等县,昌图、多伦、诺尔等厅游牧地,皆仅分别界址不计顷亩);顺治十八年,五百四十九万三千五百七十六顷。阅二十四年为康熙二十四年,六百零七万八千四百三十顷,较前增五十八万四千八百五十四顷。阅三十九年为雍正二年,六百八十三万七千九百十四顷,较前增七十五万九千四百八十四顷。阅二十九年为乾隆十八年,七百零八万一千一百四十二顷,较前增二十四万三千二百二十八顷。阅十三年为乾隆三十一年,七百四十一万四千四百九十五顷,较前增三十三万三千三百五十三顷。阅四十六年为嘉庆十七年,七百九十一万五千二百五十一顷,较前增五十余万顷。自顺治二年至是,经一百六十余年,约增加一倍,盖疆土扩张,荒地垦熟,官田民有,有以致之(但此种数字颇失之少,顺治时户部奏疏已道及之。据户部估计,全国应有垦田三千六百万顷)。中国本部田亩最多之省,在北方者首推山东、河南、直隶、山西诸省,在长江流域者为江苏、湖北、湖广、浙江、四川诸省,北部之田面积较多,南部之田土质较优。就全国垦地性质言,则本部十八省及东三省为农业经济区域,蒙古、青海为牧畜经济,新疆、康藏为半农半牧经济。北方耕地之美者,推黄河、渭河、汾河、辽河诸流域平原;南方耕地之美者,为长江、浙江、湘江、赣江、闽江诸平原;西为成都平原;西南为珠江流域。玉粒金穰,号称谷仓!(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