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位于今福建漳泉之东,旧名“昆舍耶”(《文献通考》),为大小岛屿八十七个组成。其本岛广袤三千里,生番居之(或为苗族之裔)。隋大业间,台湾属岛之琉球通中国,自后中国人民颇多自动往居者。元代设巡司于澎湖,中国移民渐众,时称“台员”,明代改称“台湾”(俞正燮《癸巳汇编》)。自嘉靖以后,往台湾垦耕、工商者益众,分布澎湖、台湾三十六岛之间。明嘉靖间,倭寇据台以为巢穴。倭寇既平,中国人民移居打狗、凤山、台南一带,络绎相属,郑芝龙即于此时占有台湾之一部。天启四年,荷兰人据台湾,于安平及赤嵌各筑一城,经商传教,锐意殖民。经三十七年后,于清世祖顺治十八年,郑成功驱逐荷人,收复台湾。郑氏治台前后二十一年,垦殖农业,奖励工商,力敷中国教化,台湾经济骎骎与内地同科。康熙二十二年,清兵征台湾,克之,郡县其地(置郡一县三)。初虽不令内地人民自由往台,后缓其禁,由是经济日盛,沃壤千里,工商并起,人众三百万,遂为海疆奥区。咸丰十年,开安平、淡水二港,同治二年,开打狗、基隆二港。光绪十年,建台湾为省,分置三府十一县。清丈土地,设田务局,全境面积三万五千九百六十余平方公里。台湾经开辟后,农业田地颇广。其田地在荷人统治时均为政府所有,称为王田,每人授地一甲,约合十一亩,按上、中、下三则输谷物税。郑成功时代,改王田为官田办法,仍旧称为官佃田园(旱地称园)。后郑氏宗族及官吏复占荒地,招民垦殖,则为私田性质,称之为文武官田。尚有部分则由兵营屯种。清兵入台湾后,一律夷为私田,按则征税。
台湾之特产,以稻米、砂糖、樟脑、茶、香蕉、凤梨、甘薯、柑橘、王笑及红头葛藤(治肺病特效药)为最著,豆、麦、菜子亦丰富。米以台中、台北、台南、阿猴、桃园等地为主要产区,年熟二次。茶产于台中以北,其乌龙茶在国外颇负盛名。樟脑为世界第一产地,木材产于阿里山、八仙山、浊水溪等处,多樟、楠等名材。竹产亦富。据清人所记,台湾出产蔗糖年约六十万篓(每篓一百八十斤),合一万零八百万斤(每篓值银一两五钱)。此外,海产为乌鱼,畜产为鹿,剥取其皮,年约二万至五万张,渍肉为脯,煎角为胶,及鹿茸、鹿筋等物,年产值十余万两。又野牛捕之易驯,供挽车负重之用。矿产有金、铜、煤、石油,当地有旧火山遗址,北社一带,产硫甚富,闽粤军需火药,大都取给于此(分参清徐怀祖《台湾随笔》、黄叔璥《台湾使槎录》、蓝鼎元《平台纪略》、黄耀炯《靖台实录》、蔡芳《平台始末》、郁永河《采硫日记》等书)。(www.daowen.com)
清初,沿海岛屿严禁人民往垦,其私往者官焚其居,驱之回籍。乾隆五十三年谕称:浙江大小岛屿仍循旧章,永远封禁,凡请开垦者,从重治罪。但中叶以还,内地人民之移殖沿海群岛者,络绎于道,由是沿海岛屿之渔业与农业效用日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