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盐法:历史、规定与实施

盐法:历史、规定与实施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代时后唐盐法,官运、官卖按户俵散,惟颗盐允许通商,因官商之制并存,盐色成分有差,故规定销盐区域以限之。仁宗庆历末年,乃停输粟之制,全部输钱予以盐钞。重定盐钞法,对于盐之生产与分配,颇知注意调节。元代盐法,亦为官制商运。元对于盐之监察、立法,成于中统二年,凡私贩盐者处徒刑,带镣拘役,财产没官,犯界盐者罪减私盐之半。至元中,复颁新格盐法,对于监察、惩奖诸端规定,至为严密。

盐法:历史、规定与实施

五代时后唐盐法,官运、官卖按户俵散,惟颗盐允许通商,因官商之制并存,盐色成分有差,故规定销盐区域以限之。关于分界办法,颗、末、青、白等盐,不许界分参杂,其颗盐不得将带入末盐地界,如有违犯一斤一两,并处极法(《五代会要·后唐》“长兴四年”条)。后晋行两盐钱制,是为一般商贩之法,往来盐货悉税之,过税每斤七文,住税每斤十文,后又将食盐钱,于诸道州府计户,每户一贯至二百,为五等配之,任人兴贩(《文献通考》)。汉周时,海盐收归官运,青、白池盐仍行商运,重征其课。因二制并行,故周世宗时仍循前代之制,规定末盐、颗盐分区推销之法。

宋时,天下制盐皆归县官(《宋史·食货志》)。当时沿海所制之末盐,西北所出之颗盐,其盐场俱由官府管制,其所制成盐之发卖方式官鬻、通商,随州郡所宜。“官鬻”亦称官搬,即官自搬运,置务发卖,淮、浙、京东、闽、蜀、广等路行之,其法以通、秦、楚三州之盐运入真州之盐仓,然后转运两浙、江南、东西荆、湖南北六路,以海州与涟水军之盐运入涟水军仓,转运淮南一带,其装载利用漕运南返之空船,故运费可以节省。“通商”即商运行于京西、陕西、河北一带,但庆历时一律改为商运,王安石为政,又复行官运,以后兴革时闻,综其重要建置有“交引之法”“引课之制”,均为盐法中之新法。

太宗雍熙后,为奖励商人输粟边塞计,乃创立“交引之法”,即令商人入刍粮塞下,酌地之远近而为其值,取市价而厚增之,谓之“交引”。至京师给以缗钱,又移文江淮、荆湖给以茶及颗末盐,此为政府以优价号召商人运粮边塞,运后给予交引,特许支取茶盐之利。太宗端拱二年,则令商人输米京师仓库,给茶、盐钞于江淮,有时则纳钱、银京师,予以末盐。以上为江淮盐产运销之方式。其在北方产盐区域,或输粟西北边塞,或纳钱京师,俱得盐钞向解池取盐。

仁宗庆历末年,乃停输粟之制,全部输钱予以盐钞。重定盐钞法,对于盐之生产与分配,颇知注意调节。徽宗崇宁间,蔡京始变盐法,俾商人先输钱请钞,赴产盐郡受盐,然其弊遂令东南民间食盐不足,解池天产美丽乃与粪壤俱积。南宋高宗时,赵开改革旧制,立引课法,为元盐引法之滥觞。至宋代盐课收入,元祐间淮盐与解池等岁四百万缗,绍兴末年以来,泰州海宁一监支盐二十万席,为钱六七百万缗(以上均据《宋史·食货志》)。(www.daowen.com)

元代盐法,亦为官制商运。至元十九年定“卖盐引法”,盐商购引后赴盐场领盐运销,分全国为大都、河间、山东、河东、四川、辽阳、两淮、两浙、福建、广东、广海诸处所,每处设盐运司一所,专司售引盐之事。太宗年间每盐一引重四百斤,价银十两,世祖中统二年减为七两,至元十三年,每引为中统钞九贯,后渐增至五十贯,武宗至仁宗凡七年间累增至百七十贯。据天历间统计,售出盐引二.五六四.〇〇〇引,得课钞七.六六一.〇〇〇锭(《元史·食货志》)。商贾之外,政府为调剂民用,至元二十二年设立常平局,在无客旅兴贩之区,及盐价增添时,官为发卖(《元典章》)。其在川中井盐,大者为监,小者为井,监则官掌,井则土民煮干,如数输课,听往旁境贩卖,惟不得出川峡。

宋代对官盐越界售卖者有严罚(建隆二年,官盐贸易至十斤坐死),对私盐制造亦然(《宋史·太祖本纪》《宋史·太宗本纪》,建隆二年、开宝四年、太平兴国二年诸令)。元对于盐之监察、立法,成于中统二年,凡私贩盐者处徒刑,带镣拘役,财产没官,犯界盐者罪减私盐之半。有司禁治不严,致私盐犯界发生者,初犯笞刑,三犯论罪。至元中,复颁新格盐法,对于监察、惩奖诸端规定,至为严密(见《元典章》)。宋元间关于盐法可参考宋丁谓撰《十七路转运使图》、沈立撰《盐策》、陈康伯编《绍兴盐法类编》,元陈椿著《熬波图》、陈晔著《通州鬻海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