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文化器材改进:提升文化品味

文化器材改进:提升文化品味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以来,字画、印书渐趋发达,与当时制纸业之改良互为因果。五代间成都纸有四色,一曰假山南,二曰假荣,三曰冉村,四曰竹丝,皆以楮皮为之。当时以竹制纸之佳,实为前代所无。越之金版,饶州之黄皮,均属竹纸。笔、墨、砚与纸,为相连属之物,纸既进步,墨、笔与砚亦呈相应之进步。金章宗之苏合油烟墨,每两值黄金一斤。其中歙州、端溪最佳。此外,陕西洮河、湖北归州、四川夔州、甘肃成州、湖南潭州均产砚。

一、纸。因印刷术发明,故纸之用途大广。宋以来,字画、印书渐趋发达,与当时制纸业之改良互为因果。宋代制纸原料较前扩张,麻、楮、桑、竹等植物之纤维俱被采用,因此,纸产之范围与种类俱极扩张。官府于徽城、成都、杭州诸地俱设有官纸厂,日役数千人(《梦粱录·卷九》)。而民营纸坊益盛,其制纸以蜀纸为最。五代间成都纸有四色,一曰假山南,二曰假荣,三曰冉村,四曰竹丝,皆以楮皮为之。其视浣花笺纸最精洁,凡公私簿书、契券、图籍、文牒,皆取给于是。广幅无粉者,谓之假山南;狭幅有粉者,谓之假荣;造于冉村者,曰清水;造于龙区乡,曰竹纸。蜀中经史子集,皆以此类纸传印(《中国雕板源流考》引《蜀笺谱》)。尺牍用纸则以谢公笺为名贵。此外,江南有澄心堂纸,歙州、池州、无为军均产佳笺,为书画家所宝用。当时以竹制纸之佳,实为前代所无。越之金版,饶州之黄皮,均属竹纸。时有彩色粉笺、蜡笺、黄笺、花笺、罗纹笺,皆出绍兴,白箓、观音、清江等纸,皆出江西。又北纸用横帘造,其纹横,其质松而厚,谓之侧理。南纸则用竖帘。唐人写书用黄蘖纸,可以辟蠹。宋有碧云、春树、龙凤、团花、金花等笺。宋米元章评纸帖,对于福州纸、越金版纸、河北桑皮纸、饶州竹纸、川麻纸等极为推重,谓其能受墨发彩,不若后世之徒尚洁白,多用灰粉也(《美术丛书》二集引)。

二、墨。笔、墨、砚与纸,为相连属之物,纸既进步,墨、笔与砚亦呈相应之进步。墨产地为河北易州及山西潞州、绛州、上党,均出良松,即以其煤制墨。苏轼谪南海时,琼州所出之松烟墨亦佳。盖由易、潞诸州均产上松,其松烟(古称煤)品质极佳所致。金章宗之苏合油烟墨,每两值黄金一斤。宋潘谷制墨精妙,而价不二,苏东坡赠以诗云: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东坡藏墨至七十挺,司马温公蓄墨数百斤(清张仁熙《墨论》)。唐以前墨工匠氏不显,至南唐末墨工李廷珪居歙州,其所制墨最为名贵。祖敏所制亦有佳名。此外,北方则易水奚鼐与奚鼏、张氏、陈氏,江南歙州有李氏、耿氏,宣州盛氏、兖州陈朗(宋晁说之《墨经》),宋代墨工尚有范质、张遇、朱觐、梅瞻、关珪等,元代墨工有清江潘云谷、长沙胡文忠、钱塘林松泉、宜兴于材仲、武夷杜清碧、松江卫学古、天台黄修之、豫章朱万初、金溪邱可行等(麻三衡《墨志》)。关于研究制墨之书,有宋何薳撰之《春渚纪闻·杂书琴事附墨说》,言制墨之术甚详。晁氏《墨经》记制墨原料与制作,杂以真珠、麝香。陆友纂《墨史》,其所记墨工有魏之韦诞、晋之张金、宋之张永、唐之李阳永等二十五人,宋之柴珣等八十人(《丛书集成本》)。

三、笔。唐代笔制有中山兔毫,出宣州溧水县山中(《元和郡县图志》,又《右军笔经》云:中山兔肥毫长,故可用)。宣城之紫毫(白乐天诗云:每岁宣城进笔时,紫毫之价如金贵)、嘉兴之羊毫、蕲州之鹿毫、番禺之狸毫、朝鲜之狼毫、蜀之鼠毫(梁同书《笔史》),管用斑竹,或敷以漆,或镂以书,间有用金银、象牙、犀角、琉璃为之者。白香山与元微之各有纤锋细管笔,携以就试,目为毫锥(香山《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诗注)。柳宗元《韵笔诗》云:截玉铦锥作妙形,贮云含雾到南溟。宋时笔有湖州冯氏、宣州陈氏、常州许氏、弋阳李氏,并有佳名,而以宣城所制兔毫笔为著。通行用斑竹管。佳者用象牙管,有麒麟凤凰、五色等笔。宣州笔工,首推诸葛氏,世传其业,士林宝用(《山谷笔说》)。钱塘笔工,有程奕(《东坡志林》)、俞俊、张武、严永等,亦数为东坡、山谷所推重。元代则有冯应科、张进中、周伯温诸名笔师。(www.daowen.com)

四、砚。砚产于歙州(今安徽婺源)、端溪(广东肇庆)、青州(山东益都)、柳州(广西马平县)等地,均就当地石材琢之。其中歙州、端溪最佳。此外,陕西洮河、湖北归州、四川夔州、甘肃成州、湖南潭州均产砚(潭州之浏阳菊溪产菊花石砚,颇瑰丽)。【按:婺源歙砚坑为南唐李后主时所开,坑在溪中,宋景祐中,钱仙芝导溪流傍行,得砚材甚多,遂与端溪并称于世。浏阳菊溪今永和镇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