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宋代屯田:为应对边患而设

宋代屯田:为应对边患而设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是河北、河东、陕西诸边均置屯田,以备辽夏。南宋边患日亟,绍兴初,陈规条陈营田屯田事宜。自是屯田遍布淮汉沿边诸地。通常每屯十人,给田五十亩、牛一头。绍兴三十一年六月,王秬上“屯田利害”,以为军士狃于安闲之久,一旦服劳田亩,其功未必可成,望许令民兵于近便处人给荒田一顷,有马者另给五十亩,自行耕作。淳祐十二年,复襄樊屯田。宝祐元年,余玠开屯田于成都。

宋代屯田:为应对边患而设

自宋迄元,均以屯田为国策之一,而各具有战争经济之时代意义,惟其实行程度不同,利弊互见,故评价亦未能一律,兹分论之。

一、宋之沿边屯田。北宋太宗时,曾于边境立营田,以资战守,备辽入寇。太宗端拱二年,帝与近臣议方田,为战守之备。内出手诏谕边将,曰:朕今立法,令缘边作方田,已颁条制,量地里之远近,列置寨栅,此可以限其戎马,而大利我之步兵也。此项方田设计,似从井田沟洫之制而出,由是遂置河北沿边诸屯。真宗时,试给河南、陕西弓箭手闲田,蠲其徭赋,有警,可参正兵为前锋,而官无资粮戎械之费(《宋史·兵志》)。自是河北、河东、陕西诸边均置屯田,以备辽夏。天禧末,诸州屯田总四千二百余顷。

南宋边患日亟,绍兴初,陈规条陈营田屯田事宜。欲仿古(井田)屯田之制,合射士、民兵,分地耕垦。军士所屯之田,皆相险隘立堡寨,寇至则堡聚捍御,无事则乘时田作,射士皆分半以耕屯田。民户所营之田,水田亩赋粳米一斗,陆田亩赋麦豆各五升。满三年无逋输,即给为永业。流民自归者以田还之。诏嘉奖之,仍下其法于诸镇(《宋史·陈规传》)。自是屯田遍布淮汉沿边诸地。通常每屯十人,给田五十亩、牛一头。其江北无牛之地,仍用古法,以二人拽一锄(时称“踏犁”,见《宋史·食货志》),别给菜田五亩,为庐舍稻场,初年免田税之半。兵屯以使臣主之,民屯以县令主之,悉以岁课多寡为殿最(《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三》)。绍兴二十六年,汤鹏举言:离军添差之人,授以江淮、湖南荒田,人一顷,为世业。所在郡以一岁俸充牛种费,仍免租税十年、丁役二十年。绍兴三十一年六月,王秬上“屯田利害”,以为军士狃于安闲之久,一旦服劳田亩,其功未必可成,望许令民兵于近便处人给荒田一顷,有马者另给五十亩,自行耕作。五年之后十取其一,十年之后十取其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百九十》)。宁宗嘉定三年,经营两淮边境屯田,经画郊野,招集散亡,约顷亩以授田,相其险易,聚为室庐,平居则耕,有警则守,有余力则战。十三年,措置四川关隘屯田,复吴玠褒城堰屯田之旧规。理宗端平元年,措置唐邓息州屯田。嘉熙四年,孟珙兴四川东部屯田,自秭归汉口,立二十屯,百七十庄,凡十八万八千余顷。淳祐十二年,复襄樊屯田。宝祐元年,余玠开屯田于成都(《续通考·田赋考》)。南宋自绍兴以还,对屯政多所整饰,至于屯田田租,宋时有两种规定:时关外营田,凡万四千顷,亩输租七升(《宋史·仲鸿传》),但亦有岁之所获,官尽征之,而田卒赐衣服廪食者(《宋史·范如圭传》)。

二、辽之沿边屯田。辽之农业耕地,分私田与官田二大类。私田为民所有,计亩出赋,官田或招民佃耕,或以兵屯田(《辽史·食货志》)。圣宗统和间(宋太宗雍熙间),耶律昭言,西北之众每岁农时一夫侦候,一夫治公田,二夫给纠官之役。当时沿边各置屯田,戎兵易田积谷,以给军饷。太平七年(宋仁宗天圣五年)诏:诸屯兵田在官斛粟,不得擅货。在屯者力耕公田,不输税赋(《辽史·食货志》)。

三、金之猛安谋克。金为游牧部族,其部族组织为军事性质之“猛安谋克”,诸部之民壮者皆兵。平时则听其佃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遣使诣孛堇征兵,凡步骑仗糗皆取备焉。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猛安谋克”,“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每二十五人为一谋克,四谋克为一千户。后改以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金史·兵志》)。金人侵占宋之河北,于熙宗天眷三年(宋高宗绍兴十年),令行军事屯田制,章宗承安五年(宋宁宗庆元六年),括民田三十万亩以授兵士,令其屯田。由是,此诸猛安谋克俱由政府授以田地宅舍,其授田之率,原则上规定宽乡一丁百亩,狭乡八十亩,中男半之(《金史·食货志》),但有多至四百余亩者。(www.daowen.com)

猛安谋克制度之用意,金人自谓乃所以防闲汉人(《大金国志》云:废刘豫,虑中国二三之意,姑置屯田军),故自燕山之南、淮陇之北,皆筑垒,村落间以耕以守。此制与欧洲古代日尔曼人所行之种族的军制酷肖,盖日尔曼人亦依其军制分配田地,设置“千人团”(tausendschaft)与“百人团”(hundertschaft),以事耕战也。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宋孝宗淳熙十二年),计猛安二〇二,谋克一八七八,户六一五.六二四,口六.一五八.六三六(内正口四.八一三.六六九,奴婢一.三四五.九七六。依三百户为谋克计算,应有户五六三.四〇〇,三千户为猛安,计算应有户六〇六.〇〇〇)。及贞祐初(宋宁宗嘉定八年),河南猛安谋克所屯之地,几占全耕地面积之半(《金史·高汝砺传》)。猛安谋克既居政治上之优越地位,其取得田地自不以官府授地为限,恒侵民田以自广。其逆取方法或冒民增口以请官地,或由政府夺民所授之官田以与之(宋浩括民地三十万余顷,见《金史·宋浩传》,张九思检括官田,凡地名类似者,如皇后店、太子庄、燕乐城之类,不问民田契验,一切籍之,见《金史·张九思传》),当时猛安谋克所居自成保聚,与汉人抗衡,彼等田地虽失,仍圈与之,其田地与民田,犬牙相入者互易之(《金史·卷七十》与《金史·卷八十八》)。

金人立法之始,对于授予猛安谋克之田地,原限于自耕,且禁止鬻卖,犯者有刑,其田多污莱,人户缺乏,并坐所临长吏(《金史·章宗本纪》)。但此令难期严格实行。军吏之拥有俘奴者(金人多以战阵俘虏为奴),必以俘奴耕作,否则或将所占之田地佃与汉人耕作。金世宗二十一年,尝谓宰相曰:山东、大名等路,猛安谋克户之民,往往骄纵,不亲稼穑,不令家人农作,尽令汉人佃莳,取租而已,有一家百口、垄无一苗者(《金史·食货志》)。斯可证也。

猛安谋克对于政府所纳之税,称之为“牛头税”,其制每耒牛三头为一具,岁输粟不过一石(《金史·食货志》),金人称为百一之税(世宗语)。猛安谋克授田之制,最初含有均田与战士之意,但部族中之豪强往往占田过多,致一般军士田地缩小,更因人口增加,父子兄弟析居之结果,田地益不赡用,因而沦于贫困(《金史·纥石烈良弼传》)。贫困之极,辄卖所种屯地(《金史·张九思传》)。猛安谋克之陷于贫困者,金国政府屡谋救济,或再括民地以与之,或施以赈济,然军吏、达官所占之优良田地始终保持,而汉人佃户久之亦取得土地。宣宗贞祐时,蒙古逐金,河北之猛安谋克悉被屠杀,金人退保河南,时河北军户约百万口撤至河南,不惟无田可授彼等,且军户游惰性成,亦不乐耕种(宣宗贞祐四年,即宋宁宗嘉定九年,陈规“条奏”云:比者徙河北军户百万余口于河南,虽革去冗滥,而所存犹四十二万有奇。近欲分布沿河,使自种殖,然游惰之人,不知耕稼。见《金史·陈规传》)。【按:陈规,字正叔,绛州人,与前引《宋史》之陈规,字元则,密州人,为两人。】故政府惟有倍收官田之租,以养军户(《金史·高汝砺传》)。而猛安谋克屯田既已瓦解,政府财政奇困,约经二十年,金遂亡于蒙古。

四、元之屯田。元行军屯,由政府授予军户以事屯垦,久之遂成一代要政。元代屯田,自太祖十六年初行于霸州,其绩甚彰,固安遂为燕京外蔽。宪宗二年,立经略司,屯田唐邓等,以抗宋师。至元五年,立河南屯田,七年,立高丽屯田,于王京东宁府、凤州等凡十一处。二十五年,立湖广、衡州等处屯田。成宗大德二年,立广西、两江、道溪、洞獞兵屯田,于上浪、忠州诸处。西京改为大同路后,大德四年,于西京黄华岭立屯田。六年,立万户府,所属山阴、雁门、马邑、鄯阳、洪济、金城宁武凡七屯。十年,依世祖时遗制,续立藤州屯田。至大元年,置左卫,率府屯田。仁宗延祐三年,立云南乌蒙军屯。七年,开重庆路屯田。顺帝元统二年,立湖广黎兵屯田十三所。至正十八年,于莱州立屯田三百六十所。由是可知,元代屯田亦广,盖元初用兵征讨,遇坚城大敌,则必屯田以守之,海内既一,于是内而各卫,外而行省,皆立屯田以资军饷。或因古之制,或以地之宜,天下无不可屯之兵,无不可耕之地。时有屯田军民二十余万户丁(《元史·兵志》)。其分布以京师附近为最多,河南行省次之。计枢密院一六.二四六点一三顷(以顷为单位,下同);大司农二七.七一七点八〇;军徽院二五.七一二点一一;腹里一五.六〇二点七九;辽阳行省三.一五三点五〇;河南行省六四.八五四点二四;陕西行省七.一四七点七六;甘肃行省五.〇〇三点九七;江西行省五二四点六八;浙江行省四七五点〇〇;四川行省二.二六二点三二;云南行省一.二五〇点〇〇又六七.五六七双;湖广行省一.六二七点四八。总计一七一.五七七点七八又六七.五六七双。【按:据《元史·兵志》《元史·地理志》记屯户及年代等,并足参证。云南地积以“双”计,每双五亩,见《唐书·南诏传》,但《云南杂志》则云:犁一日为一双,约合中原四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