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代计时器的演变与制作方式

古代计时器的演变与制作方式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代计时之法,验日者为“规”,观日出入移动之影以定朝夕;验时者为“漏”,视水漏之度以测时刻。汉哀帝时改为百二十刻。唐人吕才、宋燕肃所制之莲花漏极精工,李太白诗云“银箭金壶漏水多”,殆写实也。释惠远于匡庐亦制“莲花漏”,以铜叶制器状如莲花,置盆水上,底孔漏水,半之则沉,每昼夜十二沉。此系一种机械计时之器,较汉代已进步,惟尚未普及民间耳。

古代计时器的演变与制作方式

时间之正确度量,对于经济生活关系极密,在工商经济中,尤其在种种工作计算上需要尤殷。古代计时之法,验日者为“规”,观日出入移动之影以定朝夕;验时者为“漏”,视水漏之度以测时刻。先秦时代即有用铜壶滴漏以定时之制(见《周礼·夏官·司马第四》“挈壶氏”)。壶漏之法:漏,以铜盛水,刻节,昼夜百刻(《说文解字》),冬夏之间有长短,以日出入为限。汉哀帝时改为百二十刻。

唐人吕才、宋燕肃所制之莲花漏极精工,李太白诗云“银箭金壶漏水多”(《乌栖曲》),殆写实也。释惠远于匡庐亦制“莲花漏”,以铜叶制器状如莲花,置盆水上,底孔漏水,半之则沉,每昼夜十二沉(李肇唐《国史补引》)。此制或来自印度,中土僧人尝记《佛国铜漏》云:下以铜盆盛水,上乃铜碗浮内,其碗薄妙可受二升,在下穿孔,水便上涌,细若针许,量时准宜,碗水既尽沉,即打鼓,四碗四下,名为一时,一昼夜八时(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按:此制与埃及古代的报时船构造原理相同,今日马来群岛人民所用之椰瓢漏,尚可考见斯制之源起。】相传唐时库内藏有十二磁盘,图形三尺,以四周有十二地支所属物象逐时变更,循环而出,如辰时放草间皆戏龙,转巳则为蛇,转午则为马,因号十二时盘。此系一种机械计时之器,较汉代已进步,惟尚未普及民间耳。【按:西方古代埃及人度量时刻,昼则视日影,夜则以人为表,坐于地上手持一线悬一重物,视某星过人身肩部眼部以定时刻;希腊有水钟(waterclock),罗马西彼阿于公元前159年作水时计。】(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