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工商业凌替:三国时期失去自由与商业萎缩

工商业凌替:三国时期失去自由与商业萎缩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要手工业组织在军事期间,不免含有军事部勒之色彩。本期商业不振之现象,举其大者约有数端。故三国时,魏蜀之间商业往来极少,吴与魏蜀间亦仅见官方互市,而鲜有大规模之私人商业。此种官吏经商之事,与前述之工业军事化,并见于经济不振时代,乃政局未定,财政失纪之所致,实为古今之通病。而自工商业本身言,实足致工商业于凌替。盖国境内适度之自由,乃工商业发展之所资,倘失此条件,则工商自无振兴之理也。

工商业凌替:三国时期失去自由与商业萎缩

本期农业粗放,生产力弱,故手工业方面,一般观察无独特之成就,更无划期意义之事实发生。重要手工业组织在军事期间,不免含有军事部勒之色彩。工匠、原料大抵集中于官营工厂。三国时,魏、蜀俱有司金中郎将,以典冶铸作农、战之器。吴于建业设官营船厂,以典造船。魏代置卫尉,典冶铸。南朝之宋,亦置卫尉冶铸改隶少府,梁、陈于少府置材官将军、左中右尚方、甄官、平水署、南塘邸税库、东西冶、中黄、细作、炭库、纸官、柴署等令丞。北朝之魏,亦设少府,北齐置太府寺掌金帛府库,营造器物,统左、中、右三尚方,左藏、司染、诸冶东西道署、黄藏、右藏、细作、左校、甄官等署(《隋书·卷二十七》)。观于北朝,三次徙百工伎巧于京师(《魏书·太武纪及世祖纪》),并见官营工业军事色彩之一斑。其他私人经营之手工业,大抵因循前代之旧,创作规模殊未多觏。

商业方面言,帝国经济时代之商业盛极一时。盖尔时海内为一,政治和平,生产旺盛,交通畅达,关津无阻,人户殷实,货币健全,市场广阔而自由。此诸商业繁荣之条件,入三国后,乃大部消失。由是市场暗澹,旧日号称繁盛都市的长安洛阳临淄、宛城、邺郡、江陵、寿春,先后残破为战场,旋复旋衰,亘二百年不振。(www.daowen.com)

本期商业不振之现象,举其大者约有数端。过去中国为一大市场,而远近州郡之间复互为市场。三国以还,邦国敌视,经济对垒,生产萎缩,征战频仍,由是原以中国为范围之大市场,先后分裂而为若干地方性区域市场。此地方性之区域市场,彼此之间交通阻梗,关津互隔。故三国时,魏蜀之间商业往来极少,吴与魏蜀间亦仅见官方互市,而鲜有大规模之私人商业。南北朝间,淮水流域商业往来,悬为厉禁。《北史·卷八十六》云: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贾辄渡淮北。《齐书·卷三十九》云:崔出为齐州刺史,坐遣人渡淮互市,为御史所劾。其他国境地带,想亦同然。故纵有双方将吏偶然互市,或走私其间,其贸易之量究属有限。至于南北朝间之国内市场,在三国兵争期间流行军市(《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注引《魏略》,及《吴志·潘璋传》)。魏晋以降,南北商业则多由官吏经营(尤以南朝为甚),故江统称公侯之尊,莫不殖园圃之田,而收市井之利(《晋书·卷五十六》)。王戎、石崇即其代表。北朝士宦亦多投资商业,虽数禁令(《魏书·卷九》),亦鲜实效。此种官吏经商之事,与前述之工业军事化,并见于经济不振时代,乃政局未定,财政失纪之所致,实为古今之通病。而自工商业本身言,实足致工商业于凌替。盖国境内适度之自由,乃工商业发展之所资,倘失此条件,则工商自无振兴之理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