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深入探讨货币制度问题

深入探讨货币制度问题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兹就本期货币制度演变之教训述其要旨。由于货币需要之激增,政府遂一反秦制之专铸政策,奖励人民自由铸造,以求数量上之增加,却未计及钱之质量低劣所引起之恶果。因盗铸情形如此严重,于是贡禹提出根本废除货币之主张。贡禹欲停用金属货币,事所难行,反对者众,其议亦寝。武帝乃严厉实行中央统一收铜铸币之制。

深入探讨货币制度问题

综观上述自秦汉及新之货币变迁经过,可表现种种重要之意义。一为本期内交换过程扩大,对于货币之需要增加;次为人民放铸与政府专铸之消长;三为货币本身之变迁。其影响于国民经济与财政者至为重大。兹就本期货币制度演变之教训述其要旨。

西汉钱币放铸之经过:汉初以秦之钱法过简,远不足以应当时商业之需要。再就政府征税而言,当时以钱纳税,以钱买爵,以钱赎罪,故需要之货币量特多。此均为当时经济发展货币流通范围推广之证。由于货币需要之激增,政府遂一反秦制之专铸政策,奖励人民自由铸造,以求数量上之增加,却未计及钱之质量低劣所引起之恶果。放铸自孝文五年始,是年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是以吴王濞等即山铸钱,富埒天子。邓通大夫有铸钱财过王者,故吴邓钱布之天下。建元以来,县官往往即铜山而铸钱,民亦盗铸不可胜数(《汉书·食货志》)。

放铸之结果,一方面是钱之数量增加,同时钱质之成分乃多杂以铅铁,破坏原有货币所规定之标准。此多量之劣币既无内在之价值,充斥国内,遂形成钱益多而轻,物益少而贵(引《汉书·食货志》语)的金融紊乱之现象。而人民因铸钱可以贪图厚利,相率弃其本业而从事铸钱。故贾谊云:今农事弃捐,而采铜者日蕃,释其耒耨,冶镕炊炭,奸钱日多,五谷不多。是放铸政策,竟使民荒废农事。有此数弊,至文帝末年遂禁铸钱。景帝六年复颁铸钱弃市律。武帝时乃令郡国无铸钱,统一铸钱之权于三官,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前所铸钱乃销毁之,输其铜于三官。放铸之事至是告一段落(计自武帝元狩五年至平帝元始中,三官所铸五铢钱,约有二百八十亿万云)。

放铸之令虽告废止,然盗铸之风仍然未息。《汉书》云:自造白金五铢后,五岁而赦,吏民之坐盗铸金钱死者数十万人,其不发觉相杀者,不可胜计,赦自出者,百余万人,然不能半自出,天下大抵无虑皆铸金钱矣,犯法者众,吏不能尽诛。至元帝时,其风不戢(贡禹《上元帝书》有云:铸钱采铜,一岁十万人不耕,民坐盗铸陷刑者多,富人藏钱满室,犹无餍足,民心动摇,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因盗铸情形如此严重,于是贡禹提出根本废除货币之主张。禹云:疾其末者绝其本,宜罢采珠玉金银铸钱之官,毋复以为币,除其贩卖租铢之律。师古云:租铢谓计其所卖物,平其锱铢而收租也。租税禄赐,皆以布帛及谷,使百姓一意农桑(见《汉书·食货志》)。贡禹欲停用金属货币,事所难行,反对者众,其议亦寝。然铸钱问题,终汉之世,扰攘未休。如章帝时张林仍倡废钱之论。主张买卖租税悉用布帛,如此则百物皆贱(《汉书·食货志》及《后汉书·卷四十三》)。于是章帝诏诸尚书通议,朱晖奏,据林言不可施行,事遂寝。后陈事者复重述林前议,以为于国诚便,帝然之,再诏施行。朱晖复持异议,言布帛为租,则利多奸盗,诚非明主宜行。帝卒以张林等言为然,切责晖等,皆自系狱三日。章帝既采张林言,实行以布帛为币,但施行未久,迫于事势,又废止之。(www.daowen.com)

和帝时有人上书言,以货轻钱薄,故致贫困,宜改铸大钱,事下四府郡僚,及太学能言之士,时孝廉刘陶上议,陈民间疾苦(书云:臣伏读铸钱之诏,平轻重之意,以为当今之忧,不在于货,在乎民饥,夫生养之道,先食后货,是以先王观象育物,敬授民时,使男不离亩,女不下机,故君臣之道行,王路之教通。由是言之,食者乃有国之所宝,生民之至贵也。窃见比年以来,良苗尽于蝗螟之口,杼柚空于公私之求,所急朝夕之餐,所患靡盬之事,岂谓贱货之厚薄,铢两之轻重哉。就使当时沙砾化为南金,瓦石变为和玉,使百姓渴无所饮,饥无所食,虽皇羲之纯德,唐虞之文明,犹不能以保萧墙之内也。盖民可百年无货,不可一朝有饥,故食为至急也。议者不达农殖之本,多言铸冶之便,或欲因缘行诈,以贾国利,国利将尽,取者争竞,造铸之端于是乎生。盖万人铸之,一人夺之,犹不能给。况今一人铸之,则万人夺之乎?虽以阴阳为炭,万物为铜,役不食之民,使不饥之士,犹不能卒无厌之求也。夫欲民殷财阜,要在止役禁夺,则百姓不劳而足。欲铸钱齐货,以救其弊,此犹养鱼沸鼎之中,栖鸟烈火之上。水木本鱼鸟之所生也,用之不时必至焦烂,愿陛下宽锲薄之禁,后冶铸之议。摘引刘陶上疏)。此议上后,帝竟不铸钱。以上张林、刘陶之主张否认货币本身为财富,均为对于当代币制紊乱之消极思想,诚属当时国民经济所反映,盖货币紊乱至极,物物交易恒起而代之也。

综合上述,自秦以迄东汉各种货币之建立及其发展大体可作如下之论断,即秦之统一货币,为经济制度一大进步。秦末之乱,经济衰敝,遂使秦制中衰。汉初在一般经济政策上采放任主义,令民自由铸钱,固足拯一时之弊,然往而不返,竟以为货币增加,即足以增加国民富力,实为未允。及文帝末年与景帝六年禁民铸钱,但仍不禁郡国铸钱。武帝乃严厉实行中央统一收铜铸币之制。【按:贾谊上文帝书曾陈统制铜之生产以息盗铸之法,即所谓:上收铜勿令布,采铜铸作者反于耕田,则铜毕归于上。但文帝未许,至是始有收铜之令。】此其演变倾向。大体言之,是逐渐进步,尤其在多次反复试验之后而求得适宜标准之五铢钱,是其成就之大者。惟货币表面价值在金属货币时代,不宜稍越其币材所含之价值,但当时执政者不谙此理,企图借货币泛滥之力以达到创造购买力之目的,而资财政上之补助。于是大量铸造小钱与轻钱,而当时铸造技术幼稚,铜之生产无严密管制。因此遂不能禁伪造,更不能禁止掺杂他质,保证成色之标准一致。由是而形成循环不断之恶币恐慌,虽有严法不能收效。致国计民生交受其弊,此则谋国疏略之咎,深可浩叹者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