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秦汉币制演变:从黄金到皮币的历程

秦汉币制演变:从黄金到皮币的历程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统一后遂改易旧法,建立新币制。汉复周制仍以黄金一斤为单位,新莽亦仍其制,当时黄金铸有定形。东汉时则铸金圆,时称为饼金。秦之钱制,集中铸造是其优点,但数量失之于少,不足以应需求,而《史记》更称秦制“重难用”。但汉初铸钱失之泛滥,致酿成币制紊乱。此为政府所铸之合法货币,为历经试验结果之标准币。以上为西汉铜质铸钱变迁之经过,于铜钱之外,尚有白金及皮币二种。汉乃改制皮币以资特种支付之用。

秦汉币制演变:从黄金到皮币的历程

东周时行三级货币之制,迄其末季,各国兵争益剧,财政无纪,货币失序,诸侯之币,以流通于本国境内者居多,国际之间则行黄金。秦统一后遂改易旧法,建立新币制。其制分币为二等,黄金以溢(同镒)为上币,此乃改周十六两为一斤之制,而用二十四两为镒以为金之名数也。铜钱为下币,铜钱之制如周钱,文曰半两(等十二铢)。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汉书·卷二十四》)。此为二级币制,以黄金为本位币,铜钱为辅币,其制极为合理,实为货币史上一大进步(关于秦币之购买力,据丁福保《历代钱谱序》云:有秦半两钱三枚可买米一斗,故《史记·货殖列传》称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均为一石之价也)。汉代绢价在货币正常时,为每匹值千钱(《汉书·东方朔传》),以钱百万与帛千匹对举。

西汉对于秦朝币制多所更张,而以钱币之纷更尤甚,其重大变迁如次:

一、黄金。汉复周制仍以黄金一斤为单位,新莽亦仍其制,当时黄金铸有定形。武帝太始二年因渥洼水出天马泰山见黄金,乃更黄金为马蹄麟趾,以协祥瑞(《汉书·卷六》)。此种马蹄铸金唐代尝有发现,金甚精好,而形制巧妙(见《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东汉时则铸金圆,时称为饼金。史称刘攀以金三饼与邴原(《艺文类聚》)。明帝以金五饼授陈矫(《世说新语》)。宋人沈括云:饼金后世襄、随间常有出土,一枚重四两余,即古之一斤金(《梦溪笔谈》),度即楚国汝汉之金所遗。秦汉间黄金流通之量仍盛,多者达数十万斤,如尉缭说秦王赂诸侯豪臣以三十万金(《廿二史札记·卷三》)。其次数万斤,如汉高以金四万斤与陈平,使为楚反间(《史记·卷八》)。王莽聘史氏女为皇后,用金二万斤(《汉书·卷九十九》)。此外,千百金者不可胜举(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与顾炎武《日知录》自秦至三国间黄金盛行均有所考证)。而当时科罪罚锾俱用黄金(如犯跸罚金,见《张释之传》。诸侯在他国名田罚金二两,见《哀帝纪》如淳引令甲)。行人出疆多持金币(见《汉书·常惠传》《汉书·傅介子传》),行赏西域诸国。

黄金与铜钱之比值在汉为一金万钱(《汉书·惠帝纪》注),新朝亦然(《汉书·食货志》云:莽制黄金一斤值钱万)。惟当钱币变动时,其比亦随之而变。

二、钱币。秦汉钱币用途极广,财政收支、商贾互易、买爵赎罪,俱以钱支付。

秦之钱制,集中铸造是其优点,但数量失之于少,不足以应需求,而《史记》更称秦制“重难用”。

汉初鉴其失,采用放铸政策,令民自由铸钱。但汉初铸钱失之泛滥,致酿成币制紊乱。综观西汉铸钱种类甚夥。如高帝时有荚钱、八铢钱、五分钱,文帝时有四铢钱,武帝时有三铢钱、半两钱、五铢钱、官赤仄、三官钱等,均属铜质。此外更有白金币及皮币等。

1.荚钱。亦名榆荚钱,状类榆荚。重约一铢,半径五分(一铢当古二十四分之一两,古时一两当现代半两,即一铢当现代四十八分之一两)。文仍秦旧(半两)。背面无郭,其品有四,依次迭小。时复令人民放铸,故钱质益轻,小如鹅眼,千不盈握,于是物价腾贵,粟至石万钱(洪遵《泉志》引顾烜语云:今世犹有小钱,重一铢半径五分,文曰汉兴,小篆文)。

2.八铢钱。高后二年,因荚钱太轻,物价奇涨,遂改铸八铢钱,文曰半两。六年又行五分钱(见《汉书·高后纪》)。考秦钱重十二铢,文曰半两,汉八铢钱,亦曰半两,钱文虽同,重量乃异(初尚龄《吉金所见录》曾载长安出土之八铢四铢钱)。

3.四铢钱。文帝五年夏四月,除盗铸钱令,更造四铢钱(《汉书·文帝纪》),通行四十余年(自孝文至元狩四年)。(www.daowen.com)

4.三铢钱。武帝建元元年铸(《汉书·武帝纪》)。时令县官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重如其文,因盗铸者众,三铢钱行之不久即罢。

5.半两钱。武帝建元五年春罢三铢钱,行半两钱。

6.五铢钱。武帝元狩五年三月,罢半两钱,行五铢钱。时有司言三铢钱轻,轻钱易作奸诈,乃更请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质,令其不可摩取钅谷(注:孟康曰:周匝为郭,文漫皆有)。自孝武元狩五年至平帝元始中成五铢钱二百八十亿万云(《汉书·食货志》)。

7.官赤仄。为五铢之一种,时郡国铸钱,民多奸铸,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官赤仄。(应劭曰:所谓子绀钱也,如淳曰以赤铜为其郭也。)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仄不得行,其后二岁,赤仄钱贱,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废(《虞夏赎金释文》云:在陕曾见五铢钱,近五字薄,近铢字厚,以三钱,叠置作马蹄状,《汉书》作赤仄,说文仄训侧倾,赤仄者赤而且侧,并非独赤其郭也)。

8.三官钱。乃为三官所铸之五铢钱,所谓三官,即水衡都尉,掌上林苑,属官有上林均输、钟官、辨铜令(《史记》裴骃注)。元鼎二年,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铸钱皆销废之,输其之三官(《史记·平准书》)。此为政府所铸之合法货币,为历经试验结果之标准币。自是以后,迄西汉之末,均铸五铢钱,无所变更,相沿至隋不改。

以上为西汉铜质铸钱变迁之经过,于铜钱之外,尚有白金及皮币二种。

三、白金(银币)。《史记》云: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曰黄金,曰白金,曰赤金。但说无佐证,不足取信。考以银铸币,始见于汉武帝元狩四年。《汉书》云:时造银锡白金,以为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人用莫如龟,故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两,圜之,其文龙,名曰白撰,值三千。二曰以重差小,方之,其文马,值五百。其三曰复小,楕之,其文龟,值三百。《金石索》云:龙币重八两,马币重六两,龟币重四两。但是白金行之未久稍贱,民弗宝用,县官以令禁之,无益(元鼎二年),终废不行(《汉书·食货志》)。银币废止,乃由于银值太低,盖银一两,值三百七十五文,每钱一万,值银二六点八两,亦即值金一两,故金与银之比价,应为一与二六点八,于此足见银价极低,失其正常,故银币不易存在。

四、皮币。古代以皮为物品货币,诸侯聘享间用之。汉乃改制皮币以资特种支付之用。武帝元狩四年,天子与公卿议更造钱,乃取禁苑白鹿之皮为币,鹿皮方尺,缘以缋(师古云:缋绣五彩),值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然后得行(《汉书·食货志》)。此可视为信用货币之试行,因仅通行于诸侯与皇室间,故其流通范围不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