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北方长城的历史与修建及其意义

北方长城的历史与修建及其意义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统一后,遂将诸侯间之长城拆毁,而于北方边城则补葺联缀为北方长城,迄于汉新继续修治,其工程益备。长城在秦始皇统一之前百余岁各国已从事兴筑,其在秦则宣太后征义渠时已于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秦统一六国,将六国边城之妨碍中国境内交通者抉除之,而于北方有关国防者则保存之,并加修整,联结为一,此即后世所称之万里长城。

北方长城的历史与修建及其意义

中国长城为人类史上最伟大之建筑工程罗马帝国虽亦在欧洲多瑙、莱茵二河筑有界城以防御日尔曼人,在英吉利境内筑有不列颠长城,但规模甚小,不能与中国比拟),表现了中国民族对外的在政治上经济上最雄厚的威力。秦统一以前,秦燕赵邻北边,俱筑长城,齐楚魏诸国间,相互防御,亦筑有内地长城。秦统一后,遂将诸侯间之长城拆毁,而于北方边城则补葺联缀为北方长城,迄于汉新继续修治,其工程益备。

长城在秦始皇统一之前百余岁各国已从事兴筑,其在秦则宣太后征义渠时已于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史记·秦本纪》)。其在楚则有方城以拒秦(《汉书·地理志》《水经注》《括地志》)。其在齐则齐宣王时筑城防楚,缘河经泰山琅琊台长千余里(《史记·齐悼惠王世家》《登泰山记》《括地志》)。其在燕则南有易水长城以拒赵,北有辽东上谷渔阳长城以备胡(《史记·燕世家》《史记·匈奴列传》《史记·赵世家》)。此外韩有防魏之城(《后汉书·郡国志》)。魏筑西长城以防秦,自郑(今陕西华县)浜洛以北至上郡(今陕西绥德)(《史记·魏世家》)。赵与中山则有云中雁门长城及中山长城(《史记·赵世家》与《史记·匈奴列传》)。(www.daowen.com)

秦统一六国,将六国边城之妨碍中国境内交通者抉除之,而于北方有关国防者则保存之,并加修整,联结为一,此即后世所称之万里长城。若以今地度之,长城在山海关以东之段,东起朝鲜平安南道之龙岗与明川江,西北行绕鸭绿江佟家江过开原之北,西南行经朝阳、建昌、凌源,北折至独石口,由此西行经喜峰口、古北口而至居庸关之东北分为二,其支线南行经八达岭、五迴岭、龙泉驿,以达井陉之西北止。其中断而复续,是为内地长城之残存者,其正线经张家口西行,过大同、榆林、宁夏、张掖,而抵嘉峪关。(一说:谓秦之长城仅及临洮,未及敦煌。)汉循秦政,续修缮之。自尔以后,中国历代国防政策均以修筑边墙为务,阅二千年始衰。关于秦汉以后历代继续修筑长城,顾炎武摘要记其事云:北魏明元帝泰常八年二月戊辰,筑长城于长川之南,起自赤城,西至五原,延袤二千余里。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五月丙戌,发司、幽、定、冀十万人筑城上塞围,起上谷,西至河,广袤皆千里。北齐文宣帝天保三年十月乙未,起长城,自黄栌岭北至社平戍四百余里,立三十六戍。六年,发民一百八十万筑长城,自幽州北夏口至恒州九百余里。先是自西河总秦戍筑长城,东至于海,前后所筑东西凡三千余里,率十里一戍,其要害置州镇,凡二十五所。八年,于长城内筑重城,自库洛拔而东,至于乌纥戍,凡四百余里。而《北齐书·卷十七斛律羡传》云,羡以北虏屡犯边,须备不虞,自库推戍东距于海,随山屈曲二千余里,其间二百里中,凡有险要,或斩山筑城,或断谷起障,并置立戍逻五十余所。北周静帝大象元年六月,发山东诸州民修长城,立亭障,西自雁门,东至碣石。隋文帝开皇元年四月,发稽胡修筑长城。五年,使司农少卿崔仲方发丁三万于朔方、灵武筑长城,东距黄河,西至绥州,南至勃出岭,绵历七百里。六年二月丁亥,复令崔仲方发丁十五万于朔方以东缘边险要筑数十城。七年,发丁男十余万人修长城。大业三年七月,发丁男百余万筑长城,西逾榆林,东至紫河,四年七月辛巳,发丁男二十余万筑长城,自榆林而东。此又后史所载继筑长城之事也(《日知录》)。今之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迄嘉峪关,乃唐所勘定,明代所修缮,计长五千四百四十里。长城有北限胡马之效,帝国遂得伸其国力于西方南方与东北,故于国民经济所惠良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